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直接關係到初中數學教師專業化的程序。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本月聆聽了數學組教師的課,他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完美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從情景創設走入數學世界

  教師在一堂課中設計了一個貼近生活,與生活情景相連的匯入,便能使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一個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商”,引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他們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慾,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奧祕與樂趣。如:在聽初一數學第六章第一節有序數對中,教師把學生所在位置用行與列的方式表示出來,從而在熟悉周圍人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了什麼是有序數對及它的作用與意義就呈現出來。

  反思:把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學之中,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鮮活起來。從而所學知識更易理解。

  二、由點及面,擴充套件式教學益處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現有內容與相關內容聯絡在一起,讓學生聯想思考,把問題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如:初三複習課中《二次函式與圖形面積問題》,教師給出例題:已知函式y=x^2-6x+8交於x軸於A***2,0***B***4,0***兩點,與y軸交於C點,求三角形ABC面積?在此題的基礎上,教師拓展了三個問題***1***求頂點P及三角形ABP面積?***2***拋物線***除C***是否存在點P使三角形ABC與三角形ABD面積相等?***3***拋物線***除P***是否存在點Q是三角形ABQ與三角形ABP面積相等?反思:新舊知識相輔相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知識的連貫性。

  三、由考點出發,實用性強,引發學生興趣

  對於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教師從往年常見考點出發,把問題分類研究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如:初三複習課《二次函式十大考點》一課中,教師在引領學生時提出十種型別題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1、求頂點座標

  2、求拋物線與座標軸交點座標

  3、判a,b,c及代數式的符號

  4、一線四點

  5、用待定係數法求拋物線

  6、藉助拋物線性質求係數值

  7、根據函式圖象獲取資訊

  8、二次函式求最值

  9、二次函式考點應用

  10、與二次函式相關的存在性問題

  反思:用這樣的方式給學生一個清晰明瞭的體系,明確考點,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與實際問題相聯絡,從實際走入數學,後再投入回實際

  數學本身就是源於生活,在實際生活,生產中提出各式問題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決後再用於生活,這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如:初二《函式及其圖象》一節中,教師從一句描述新疆氣候的俗語中引出如何用數學語言表達實際問題,之後同學生一同研究瞭如銀行存款等生活問題,體驗了函式自變數與變數概念的產生過程。最後用新學知識把先前的問題一一解決,首尾照應。

  反思: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只關心數字,更應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更多地讓學生感悟問題探究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一節課,我們都能上,但不是所有人都會上。一節課的教學質量高低,不僅僅是與一名老師有關,它更關係到那些學子們。通過這次聽評課,讓我反思良久,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把各位教師優秀的授課模式與技巧恰倒好處的運用到我的課堂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更多的莘莘學子服務.

  篇二

  20XX年1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高港區教研室組織的數學教研活動,學習了高港中學兩位老師的課,真是受益匪淺。最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們站在講臺上展示自己的那份勇氣,這是我最弱的方面。他們,給了我也想講課的慾望,有了想跟他們比一比,看看自己差在哪的想法。

  兩節課的共同點是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教學方式,兩位教師都具備紮實的基本功,有非常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藉助講學稿和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課上得有聲有色,這些太值得我學習了。

  這兩節公開課為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此我想談談我的感受:

  一、講學稿的使用

  講學稿是我們高港區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學助手”,我校初一數學組正在使用講學稿,這個“新型的助手”帶給我們很多的幫助,讓我們覺得課上45分鐘更有緊迫感,更有效率。例如課前的預習。課前預習是學新課的前提。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不只重視學生學到什麼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良好的預習是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課前預習尤為重要。使用講學稿後,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的預習,完成好講學稿上的預習題,使預習效果更佳。高港中學的兩位老師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二、知識點的延伸與拓展

  兩位老師上的都是初三的複習課,都注意到了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第一位老師由一個拋物線引出一系列的問題,將問題一拓展開,提出關於該拋物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點的連貫性;第二位老師在講“求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的面積”時,問學生有哪些方法,還有哪些四邊形的面積可用這些方法。初三複習課更是要注意知識點的相通,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將相關知識用聯絡的觀點來看待。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要培養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可見培養學生愛動腦動口、勤思考的學習習慣是促進他們思維發展,協調個性差異整體發展的手段之一。從這兩節課來看,高港中學的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不斷引導學生如何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育是不斷髮展、改革著的。我需要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每天都要思索,怎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怎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促進學習;怎樣適應教學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新趨勢,達到共同提高,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三

  教學研究專家舒爾曼教授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包含教師對學習者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情境知識和教法知識等,是“用專業學科知識與教育學學科知識的綜合去理解特定單元教學如何組織、呈現以適應學生的不同興趣和能力”。格羅斯曼教授則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由四部分組成:“關於學科教學目的知識、學生對某一主題理解和誤解的知識、課程和教材知識、特定主題教學策略和呈現的知識。”也就是說,教師學科知識***pck***是教師專業知識中最核心的知識,是最能區分學科專家與教育專家、高程度教師與低程度教師的知識。發展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課程和教材知識”是教師學科知識***pck***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努力發展關於教材研讀和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pck***。作為教材的使用者,教師首先應該對教材文字進行深度的研讀和理解。解讀“教材編寫了什麼”“教材為什麼這樣編寫”“教材這樣編寫對教學有什麼樣的啟示”,從而明確要“教什麼”;然後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教學素材作出選擇,才能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一、通讀教材,梳理基本結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基本定位。

  讀懂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研讀一節課教材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通讀教材。

  1、讀懂問題情境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注重通過主題情境來引出數學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只有充分領會情境的設計意圖,才能挖掘它所蘊涵的教學資源,使問題情境增值。

  ***1***讀懂問題情境中呈現的資訊及關係。新教材中很多問題情境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要善於分析主題情境中所包含的資訊,如數學資訊與非數學資訊,顯性資訊與隱蔽資訊等,並研究資訊與資訊之間的聯絡,挖掘教材主題情境中蘊藏的豐富學習資源。

  ***2***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數學的知識點是指概念、公式、性質、法則、定律等,讀懂教材時,要從主題情境中讀出基本的知識點,並從知識點的數學本質、表達形式、形成過程等,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思考。

  ***3***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讀教材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如現在很多內容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通過教材呈現過程瞭解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教材呈現方式思考對教學方式的啟示,思考教材內容的呈現結構與知識邏輯結構之間的關係,思考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學習過程,從而有效地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建模過程。

  ***4***讀懂問題情境中的提示語、留白。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語和指明關鍵知識的旁註,如“觀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比一比面的大小......”這些提示語或旁註,有點是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對學習難點進行點撥,有的是引導學生對結論、方法、規律等進行歸納與總結。教材中還經常會有一些“留白”,為學生的學習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間。這些提示語或“留白”,既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對教師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教法提示,需要教師仔細揣摩。

  2、讀懂習題

  習題是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懂教材中的練習,關鍵要讀懂教材的內容與層次。首先教師要將習題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習題的功能和教學要求,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理清練習的層次與內在聯絡。教材中的習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基本題,與學生所學知識完全匹配,主要起鞏固新知的作用;二是變式題,在資訊呈現、問題逆思考等方面變化,起到促進學生深化知識理解的作用;三是發展題,如探索實踐題、發展提高題、思維開拓題等,起到促進學生綜合和靈活應用知識等作用。教師研讀教材時要理清三類習題的分佈情況以及這些習題之間的關係,如理解變式題“變”在哪裡,拓展題“拓展點”是什麼等,還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課時分配,從而有目的、有序地組織學生練習,鞏固、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最後,還要琢磨習題中蘊涵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透過習題的練習功能看到習題的學習功能,從而將習題用足、用好,充分發揮其價值。

  二、深度研讀,讀透教材,理解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在通讀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及編寫意圖後,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進行“追問式”“聯絡性”“多視角”“延伸性”閱讀,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理清知識的縱橫聯絡,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1、開展“追問式”研讀,深究核心知識的數學本質,把握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讀教材後,教師要圍繞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追問式”閱讀,即圍繞教材核心知識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促進對知識的數學本質的理解。如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公式法則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開展“聯絡性”研讀,用整體聯絡的觀點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組成了一個縱橫交叉、緊密聯絡的知識網路,很多知識的呈現都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研讀教材時,單元整體性閱讀和同一知識相關單元之間的聯絡性研讀顯得尤為重要,要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

  3、開展“多視角”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深度研讀教材時,教師要學會從“多視角”進行研讀,不僅要從“教師教”的角度解讀,還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解讀,有時還要從“編寫者編”的角度解讀,也可以從教材對比的角度解讀。“教”是為了“學”,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角度研讀教材。可以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什麼?認知水平如何?提高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那些方面獲得發展?

  ***2***學生有沒有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況如何?

  ***3***本節知識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困難時什麼?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4***學生自己閱讀本節知識會產生哪些疑問?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學會?哪些內容可以由同伴討論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甚至講解?

  ***5***學生喜歡怎樣的情境?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通過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研讀,正確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從而確定教學起點,理清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基本策略。

  總之,研讀教材是教師發展教材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學預設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初中數學教師反思
初中數學反思總結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2
初二物理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
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有關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有關初中物理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