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民族之黎族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 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黎族語言為黎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方言不同。下面是。

  民族歷史簡介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 黎族人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五指山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州、定安等市縣。“黎”屬他稱,其對外自稱是甚為統一的,主要的自稱國際音標記作“ɬai”,漢字音譯一般作“岱”,不過由於分佈地區不同和方言的差異,有“dai”,“tai”等變音,而黎族內部各支系為了相互區別還有 “哈”、“賽”、“杞”、“美孚”、“潤”等自稱。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 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使用黎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系,不同地區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眾兼通漢語。1957年曾創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漢曾以“駱越”、東漢以“裡”、“蠻”,隋 唐以“俚”、“僚”等名稱泛稱中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海南島的黎族先民也包括在這些泛稱之內。“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來,沿用至今。黎族是壯侗民族後裔。譯音“俚”“裡”“李”“黎”,在壯語中的意思是“蛇”的稱呼。據考古發現,海南島 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址有130處,大約距今五千年左右。史學界和民族學界研究認為,這些新石器遺物的

  黎族風情—狄少英國畫作品主人是黎族的先民。是黎族先民開發了海南島。秦漢時期,海南島同漢王朝關係密切,漢武帝先後數次派兵開啟瓊島,設定珠崖、儋耳兩郡,部分大陸漢人遷居海南島,與黎族土著居民雜居。以後,漢族大量移民海南島。“村人”、苗族和回族也先後遷徙入島。大量移民的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鐵器***和生產技術***農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公元l世紀中葉, 封建統治漸趨穩固。

  南北朝和隋朝初期,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的統治更加鞏固,俚僚領袖冼夫人起了重要作用。她率領俚僚1000餘峒***包括黎族祖先***以及嶺南其它越人,先請命於樑朝,後又歸屬於隋朝。冼夫人深明大義,致力團結,密切了中原與海南島的關係,促進了黎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唐宋時期,海南島與中央王朝關係更加密切,海南島作為唐朝與南海諸國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唐朝十分重視海南島的統治和開發。黎族地區生產的金、銀、珍珠、玳瑁、香料等既作為“貢品”又作為對外貿易產品。與此同時,黎族地區的封建地主經濟進一步成熟。黎族勞動人民也受到日益沉重的奴役和剝削。

  宋末元初,傑出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年輕時因不堪封建家庭虐待逃至崖州,曾在崖州居留40多年***一說30多年***,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術,回故鄉烏泥涇***今上海縣華涇鎮***後,在黎族傳統紡織工藝基礎上加以改進,創造出一套先進的棉紡織工具和技術,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元初,封建統治者採取羈縻政策,任用“峒首”為世襲“萬戶”、“千戶”,加速了黎族社會內部的階級分化,階級矛盾和***進一步激化,激起黎族人民不斷起義。

  明、清兩代,封建地主經濟在黎族社會中已佔統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區的生產力水平與當地漢族相近,出現了定期的市場和墟場,檳榔、椰子和牛隻等成為大宗輸往大陸的貨物。在五指山腹地則仍保留原始公社殘餘的共耕制生產方式。

  民族節日

  三月三愛情節

  黎族三月三節***農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會日子。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裡,頭上綠葉蔽天,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難怪“三月三”就成了當地人自由選擇配偶而被稱為“愛情節”。傳說遠古時代,聚居於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災。只有一對戀人坐在大葫蘆瓢裡倖免於難,被漂流到燕窩嶺邊。三月初三,洪水退去,倆人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勞作,又漸漸使黎族繁衍發展起來。後人奉他們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紀念。節日裡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帶著糕點、粽子,小夥子們捕魚,姑娘們做飯烤魚,然後把祭品供於有天妃和觀音化石的巖洞口。拜祭畢,青年們來到活動會場,進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夜幕降臨,岸邊燃起堆堆篝火,小夥子撐開花傘,姑娘們的銀飾及貝殼飾物在火光下閃閃爍爍。情歌婉轉,舞蹈漸起,由平緩抒情而進入歡樂奔放。有時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夥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姑娘的髮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精心編織的七彩腰帶繫於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明年三月三不見不散。因三月三從其來歷和主要活動內容來說,都與婚戀有關,故而也稱為愛情節。

京族是一個怎樣的少數民族
吳姓的歷史起源
相關知識
嶺南民族之黎族簡介
南北朝之西樑簡介
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簡介
南樑著名將領陳慶之生平簡介
一位茶道大師之死的簡介
陳安之老師簡介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三國之蜀漢簡介
帝嚳之子契簡介
夷陵之戰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