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創業可能是對當下的年輕人最有吸引力的一個詞彙了,想創業不容易,能堅持下來的才是勝利者。想知道那些成功人士背後的事蹟嗎?以下就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可以喜歡哦。

  一

  體操冠軍李小雙的創業歷程

  在外人眼中,轉型之於頂著“冠軍”光環的體操運動員並非難事,憑藉過往的榮耀,退役運動員可以輕而易舉地在新領域找到一席之地。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退役運動員的出路很窄。”坐在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辦公室裡,小雙如是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對在半封閉環境中長大的運動員來說,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險,轉型之於他們有著太多的坎坷與艱難。

  幸運的是,在並不長的成功者名單中,人們看到了李大雙和李小雙的名字。

  從世界冠軍到公司老總,從只有12名追隨者的創業者到擁有300名員工的領導者,這一對曾在體操賽場創造輝煌的雙胞胎兄弟,在經歷了180度職業轉彎後,已穩穩落在一片新天地中。

  用“李小雙”三個字打市場

  “當時提起中國體育用品,人們能說出來的品牌大概只有‘李寧’。我們想挖掘出‘李小雙’這三個字背後的市場價值,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

  讀書、做教練、走仕途……在最常見的退役出路中,大雙和小雙選擇了一條風險最大的路——下海經商。不是玩票,不是授權給其他人做,而是兄弟二人自掏腰包,親自上陣。

  “除非你坐在家裡當寵物,否則,做任何事都會有風險。”即使是面對轉型這樣的“嚴肅話題”,小雙也難掩調皮本性。

  說起來,兄弟二人很早就有了經商的念頭。尚處空白的中國體育用品業是他們真正想涉足的領域。大雙和小雙都清楚,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李小雙”這三個字,可要讓一個名字具備市場價值絕非易事。

  2000年1月,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沒有一分錢的銀行貸款,500萬元的創業資金全部來自於大雙和小雙的積蓄。“拿老本兒去搏一個陌生的行業,值嗎?”很多人替他們捏了一把汗。“大不了公司破產,我們一無所有了,然後從頭再來!”雙胞胎的默契在那一刻顯現。

  走過小作坊時代

  在擺滿展架的公司走廊上,大雙指著一件顏色鮮豔的樣品問道:“這種面料在下水後會不會褪色?”小雙則指著一件漂亮的樣品“挑刺兒”:“公司的logo應該設計得再突出一些,做工也要再細膩一些。”在員工眼中,大雙和小雙是嚴格的老闆,即使是馬上就要投入生產的服裝,也可能因細節上的問題而被打回重做,“我們也是消費者,如果公司的服裝連我們這關都過不了,又怎麼能在市場上經受考驗?”

  創業6年來,兄弟二人越來越有“專業人士”的範兒。但倘若時光倒退幾年,他們還只是體育用品業的門外漢。“在還沒有搞清楚‘衣服’和‘服裝’的區別時,我們就已經邁進了這個行業。”大雙坦言。誰能想象,一家主營服裝的公司在創業之初竟然沒有專業的設計師。“或者說,當時我們所認為的‘專業’其實是很‘業餘’的。”如今回想起來,大雙稱那個時期為“小作坊時代”。

  學會丟掉面子

  創業伊始,兄弟二人最大的難關就是——學會“丟”掉面子。

  中國人最在意的就是面子,大雙也不例外。公司創辦之初,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他接過不少賠本的生意,他說:“套用一句俗話,我也幹過‘打腫臉充胖子’的事。”但現實是殘酷的,“在商場,要面子反而會害了你。”為了生存,大雙學著改變,“現在,我可以給你面子,但我也有自己的底線——我不能賠本做生意。”幾年下來,以前最反感“斤斤計較做生意”的大雙也開始變得“斤斤計較”起來。

  “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從自己做起,主抓自營。”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打亂了剛剛成立3年的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發展腳步,公司也沒能逃過此“劫”——從4月到12月,整整8個月的時間中,公司的銷售數字為零。“那是公司經歷過的最大打擊,服裝庫存太多,資金壓力非常大。”小雙言語不多,卻依然能讓人感到那份難以言喻的壓力。因為沒有業務,8個月裡,大雙只出過兩次差。

  但“沒生意”的日子也給了兄弟二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公司的經營模式。“最初,公司是以經銷商為主、自營為輔。當時除了北京,其他地區市場都屬於代理商。但到了2003年,我們發現,‘李小雙’這一品牌還遠未達到風吹草不動的地步。”作為兄長和公司總經理,大雙想了很多,“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從自己做起,主抓自營。”從2003年6月起,公司回收了6個市場。終於,轉機在2004年1月出現了。“其實,這是在萬般無奈下想出的辦法,但卻幫我們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大雙說:“直到今天,這6個市場都很成熟、穩定,給公司帶來了相當豐厚的利潤。”

  其實,6年商海歷練早已讓他們習慣了另一個身份———老闆。那麼,好老闆又是怎樣練成的呢?

  第一招善用優勢

  大雙和小雙對於自身,有著異常清晰的認識。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創業者相比,他們不具備專業優勢;與出手動輒就過千萬元的大亨相比,他們不具備資金優勢;與在社會闖蕩多年的“老江湖”相比,他們不具備人脈優勢。“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兄弟二人所說的優勢是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李小雙。對他們而言,世界冠軍、體操名將的光環正是創業的優勢。

  第二招樹立權威

  “我是一個好說話的老闆。”小雙這樣評價自己。沒有上下級間的拘束,兄弟二人和員工的關係很是融洽。不過,兄弟二人也有“固執”的一面。“誰都不能阻止我銷售。”這是大雙的口頭禪。

  對於“樹立權威”,小雙還有另外的註解。在這個“人才最金貴”的時代,智慧的重要性愈發凸現,無才難以服眾。而深感專業知識匱乏的小雙選擇了為智慧進行投資到商學院攻讀EMBA.

  第三招默契配合

  在公司,兄弟二人分工明確。小雙是董事長,不常在公司,忙於應酬,有點“不務正業”。殊不知,這也是他的工作———從聊天中聊出商機。作為總經理,大雙幾乎每天必到公司,他擔負起了公司日常運營管理的職責。

  兄弟二人用行動證明著一個真理———大雙和小雙必須連在一起。“有人說,做運動員,小雙的成績比你好;辦公司,小雙的職位比你高,但我不介意,我不會有壓力,也不會說因為小雙比我強,我就一定要怎麼樣。”一份深厚、坦蕩的兄弟情也幫助成就了一份充滿希望的事業。

  二

  未畢業大學生創業2年從零到千萬,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大學生“談”來生意,批發新生用品淨賺16萬高高瘦瘦、戴副黑框眼鏡的鎮小龍,說話簡潔乾脆。

  他隨身攜帶的手提公文包裡,一本16開記事本、4個手機是標配。“每天都有各種談判,一天談場是常態,手機不多帶幾個根本不夠用。”鎮小龍直言,目前團隊裡具體事務都已交給其他人去執行,他最主要的工作則是負責跟一些重要客戶談判。

  一個團隊,創始人是靈魂。經過近三年的積累,鎮小龍儼然成了“談判專家”。他的口才和經營管理能力,除了受經商家庭環境的影響外,更多得益於他從大三開始的創業經驗。

  2013年暑假,他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學費。像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一樣,他決定從棉被、床單、熱水瓶等新生用品入手。別人擺小攤,他就搞批發。在七、八月裡,他繞開漢正街商販,直接找到江蘇、浙江的200餘個生產廠家,硬著頭皮談下最低價格,“除了口才外,人家最看重的是武漢百萬學生市場”。

  當時賣新生用品時,鎮小龍還是“光桿司令”,所有員工都得臨時請。“3輛4.2米長的卡車運貨到湖北經濟學院倉庫,從下午4點卸貨卸到凌晨4點。我只睡一個小時,凌晨5點又得起床配貨。”鎮小龍回憶,當時近20人卸貨卸了12個小時,一直沒吃飯,卸完貨所有人都累癱了,倒頭就睡。今年,部分員工成了他的合夥人。

  鎮小龍說起生意經頭頭是道,一些生活用品價格並不貴,拼的就是薄利多銷,要賺錢必須控制成本,進貨渠道十分關鍵。

  一個蚊帳,從廠家直接進貨,比從漢正街拿貨要便宜近一半。床上三件套、蚊帳等商品直接從江蘇南通那邊廠家進貨。棉衣架等小件才從漢正街進貨,運輸方便。

  而宣傳、銷售、物流、記賬等所有環節的工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承擔,一個月下來,鎮小龍瘦了20多斤。

  好在,一炮打響。在新生開學的15天內,他做出了200多萬元的營業額,淨賺16萬元。

  創業路上也曾兩次失敗初戰告捷,讓原本只打算小玩一把的鎮小龍信心倍增,他感覺,“大學校園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就像阿里巴巴的寶庫”。

  他決定大幹一場,註冊成立了公司。做大學生用品市場,最重要的是把控成本,“像T恤之類簡單的服裝,我們自己採購了裝置,自己設計生產,成本更低。”鎮小龍談道,在今年的畢業季,他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武漢高校的學士服租賃市場,利潤相當可觀。

  不過,創業路上永遠不可能無波無浪。鎮小龍並不諱言他遇到的兩次挫敗:“去年10月,我看微信很火,也組織了一個40人的團隊加入進去,我們是武漢第一家可以查課程表的校園微信。

  雖然在一個半月也做到了2萬粉絲,但最後,發現很難用微信變現,於是放棄了;還有一次失敗,是做校園周邊卡,如果學生持卡消費,我公司裡的產品一律成本價賣出,我還說服了周邊100多家商鋪參與,提供打折服務。我的想法是,黃家湖大學城有四所高校,10萬大學生,我一張卡只賺10元,也是個可觀的數目。

  但結果是,買卡雖然只需要20元,但學生並不願意掏錢,他們持懷疑態度;此外,那麼多商家難以管理。這個專案我虧了十幾萬元。”

  成學生創業帶頭大哥,團隊很快達200多人新生用品生意告一段落後,鎮小龍本來計劃按部就班地安心上學,可就在這時,不少大學同學被他的行動力所感染,主動要求他牽頭,帶領大家創業。就這樣,創業團隊很快就發展到200多人。

  可以說,他之後的所有創業專案都是被這200多人的期待推著前行。開學後一個月,他開發了電子產品銷售、服裝貿易、教育、人力資源、旅遊、租車等一系列專案,但是由於經驗匱乏,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幾個月後,他又組織了40多人的研發團隊,開發了“XXX”賬號。通過策劃宣傳,一個月內便吸引3萬多粉絲。

  有了專案,有了網路平臺,如何引爆消費?策劃活動!於是,他又組織了4所學校共120多人執行了周邊卡專案。周邊卡只做黃家湖校區的幾所高校,一張卡在高校周邊店鋪通用打折、積分,通過此專案將之前的虧損全部彌補回來了。

  在經歷過多個專案的歷練之後,鎮小龍覺得校園內的發展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開始在校外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整合百家店“滾雪球”,資產已上千萬很快,他就找準了方向——將商業地產規劃與高階資源對接。

  一開始,開發商都不相信這個年輕小夥,但幾輪談判後,與其說被商業利益誘惑倒不如說被鎮小龍非同凡響的口才、商業模式和規劃所折服,一些老闆寧願捨棄既得收益與他合作,看中的正是這個年輕人過人的經營頭腦。

  比如,黃家湖校區裡一個商業體3000多平方米,他整體中標後先規劃咖啡館、檯球室、圖書借閱等專案,再對外招商,而不是別人租下來由別人設計做什麼生意。僅此一個專案就盈利近百萬元。隨後,他又對這種模式進行復制,先後中標五六個商業綜合體。

  如果僅是傳統形式的招商,那仍是“一錘子買賣”。鎮小龍想到放棄一部分租金利潤,所有店鋪自己均按比例入股。這樣不僅將商家與自己公司捆綁在一起,還有利於他的“大高校消費聯盟”的形成,後期統一活動策劃時也方便管理。

  此間,不斷有實力雄厚的老闆提供資金、資源的幫助,使得他的商業雪球越滾越大。目前,鎮小龍旗下自有實體店30家,參股駕校、檯球館、賓館等商業實體上百家。

  鎮小龍感到很驕傲,短短兩年時間,自己不僅不再伸手向家裡要錢,還積累下上千萬元的資產。

  三

  90後大學生200元白手起家當老闆的成功例子

  許多成功者不僅是開拓機會,捕捉機會的能手,而且還是發掘機會潛能,高效運用機會的能手。他們的成功啟示我們:一定要提高機會的利用率,把機會發揮到最大值。

  在武漢科技大學,付文傑如今成了學生們心目中的校園明星:湖北省首屆大學生創業十佳之星,湖北省百佳青年創業榜樣,2011年入選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22歲的付文傑是武漢科技大學材冶學院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大學期間,他懷揣200元從擺地攤賣盆栽起步,開列印店、茶餐廳,賣內衣、開網店,目前出任時代俊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擁有5家公司,員工300多人,總資產3000多萬元,年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

  擺地攤積累創業“第一桶金”

  回想創業歷程,“盆栽小胖”是付文傑對自己的最初定位。

  2008年9月,湖北仙桃男孩付文傑獨自一人扛著行李踏進大學校門。靠減免學費才完成中學學業的他格外能吃苦。離家求學的那一刻,他在父母面前立下豪言:“自己養活自己,不向家裡要一分錢。”

  一時逞強誇下海口。要掙錢,怎麼起步?轉機在大一下學期悄然來臨。

  2009年3月,武漢市539路公交車終點站,一位賣盆景的阿姨搬著幾大筐剛進的貨往車門挪。付文傑主動上前幫阿姨把盆栽搬下車,並送到店裡。古道熱腸的付文傑,此後一有時間就主動跑到店裡幫阿姨招攬生意。阿姨見他熱心憨厚,就把自己多年賣盆景積累的小竅門教給了他。

  苦於創業無處著手的他,有一天看著校門口忙得不亦樂乎的擺攤小販,突然有了靈感:為什麼不試試擺攤賣盆栽呢?他揣著身上僅有的200多元錢,來到學校附近的一處花卉批發市場。就這樣,50多盆小盆栽,拉開了他的創業大門。

  可擺攤的第一天只賣出3盆,他心急如焚。晚上,他溜到其他攤販門前,偷學別人做生意的技巧,發現做生意首先要靠人氣。於是,他邀請幾位同學前來捧場做“托兒”。他還琢磨:校門的進出口都是人流彙集的地方,乾脆在兩個地方都分別擺上攤,大家“貨比三家”後不管選哪家,我都是最後贏家。果然,調整營銷策略後,第二天就賣了400多元錢。隨後,他趕緊用這筆錢補了100盆,半個月淨賺了1000元,這便是付文傑的“第一桶金”。

  生意失敗就上街當“扁擔”

  見到記者時,付文傑說他有一個座右銘:成功始於覺醒,態度決定命運。細心加野心,堅定了付文傑創業的決心。付文傑個子不高、微胖、敦實憨厚,打小就有很強的個人號召力,像地心磁場一樣,能把性格、能力各異的小夥伴們聚攏在身旁。

  小打小鬧恐怕難成氣候,付文傑決定組建一個團隊,召集有創業意向的同學一起打拼。2009年5月,團隊成立,付文傑給起了個響亮大氣的名字:俊傑創業者聯盟。

  一個月後,火爐武漢開始發威,熱浪滾滾,學校的跳蚤市場如期開放,黃家湖大學城近10萬人的大學生消費群體吸引了付文傑的目光。大家商議,決定抓住機會售賣大學生日常用品。初生牛犢不怕虎,本金不夠生活費來湊。電風扇、涼蓆、蚊帳等夏日用品很快擺上攤位,薄利多銷,幾番買賣下來,盈利超過萬元。

  暑假,在武漢組織團隊開辦補習班、做家教、在火車站附近賣報……創業之初,付文傑通過各種渠道拓展事業。9月,新生入校,他再次抓住商機,銷售新生生活用品。錢生錢,利滾利,通過低風險的“再造血”,團隊資產很快達到5萬元。

  就在他雄心勃勃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遭遇了創業中的第一次“滑鐵盧”。2009年11月,付文傑大膽決策,多方籌借6萬元在校外綠化地上建了 40多間活動板房,佔地780多平方米,租給附近村民經營。3個月過去,就在成本剛剛收回即將盈利的時候,板房卻被政府強令拆除。因為那裡是溼地公園的一部分,需要進行還綠規劃。晴天霹靂,付文傑幾乎崩潰:不僅每月2萬元的租金泡湯,他還得為每位租戶支付2000元違約金。付文傑硬著頭皮承擔。他向商戶一一解釋、致歉,並按照他們的租賃面積,主動提出相應的賠償。

  興建土木畢竟不像倒賣商品,高利潤也必將帶來高風險,一著不慎就會導致滿盤皆輸。

  事情塵埃落定後,他口袋裡僅剩下3個鋼鏰,一頓飯錢都不夠。就著苦澀的心情,他啃了一天饅頭。那晚的夜,格外黑,付文傑獨坐在沁湖邊,對著清冽的湖水發呆,淚無聲地淌了一臉。“怎麼辦?就這樣放棄嗎?”想起在父母面前的豪言壯語,不服輸的個性讓他昂起了頭:“不,我不甘心,我要重新站起來。”

  打理好心情,第二天,他就到漢正街當起了“扁擔”。100斤的包裹,扛100米,5元錢。肩膀磨破了,鮮血滲到襯衣上,斑斑點點的紅;腳底起泡了,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晚上回宿舍搽藥綁繃帶,宿舍的同學看了都心疼。

  6天淨賺16萬的意外收穫

  每一個春天的來臨,都會給人以希望。2010年的春天來得格外早。這一年的3月,付文傑渴盼東山再起。在親朋好友的支援下,他註冊成立了時代俊傑商貿有限公司;然後,依靠團隊成員的力量,大力開展業務。賣天堂傘、賣男士襯衣,只要能賺錢的,他們都做。經歷過失敗的人,格外懂得珍惜。

  知人善任的付文傑,在創業團隊管理中游刃有餘。讀工科,經管知識貧乏,他就自學充電,泡圖書館。各類商界名士創造的商業神話,讓付文傑對未來充滿期待。他最佩服香港首富李嘉誠,其卓越的商業投資眼光、獨特的風險調控能力,給了付文傑豐富的精神給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顆創業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付文傑相繼開辦了超超文印店、情雨茶餐廳和貼身衣櫥內衣店等實體。良好的服務態度、過硬的產品質量為他們打開了市場,贏得了口碑,在學校周邊小有名氣,很多老師成了他們的固定客源。

  付文傑始終堅信,先做人後做事,任何時候做人的姿態決定了成就的高低。良好的社會人脈關係、誠信經營的品德讓他在商業運作中收益頗豐。一次,經營內衣店認識的朋友無意中給他透露了一條資訊:江西某個製衣廠有一批貨款抵押的品牌羽絨服賣不出去。正好付文傑知道此時廣州一家經銷商急需補貨。有供有求,打個時間差應該可以賺錢。付文傑隨即趕往江西與賣家談判,小心翼翼幾番周旋,把這批貨的價格從100萬元壓到了40萬元,而且約定“見貨付款”。貨到以後,他馬上通知廣州的經銷商,那邊立刻匯來談好的56萬元。交易成功。賬上沒動一分錢,6天時間淨賺16萬元。談起這次買賣,付文傑頗有些得意。

  2012年2月,商貿公司增資500萬元,註冊成為時代俊傑股份有限公司,付文傑任董事長;隨後,漢陽王家灣2000平方米的楓葉酒店奠基開工;尚山石商貿公司開張運營。

  現在,付文傑作為時代俊傑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擁有尚山石商貿公司、楓葉酒店、元亨酒樓、情雨茶餐廳等5家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廣告設計與製作、內衣、餐飲、教育培訓等多行業。擁有員工300多人,公司總資產3000多萬元,年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付文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實現了創業夢。

  夢想建立自己的鋼鐵研究院

  一位在校大學生,擁有這麼多的公司和實體,讓人驚詫。一些人猜測,這肯定是個富二代。付文傑的恩師、仙桃仙源學校的校長否定了這個說法。一生愛才護才的老校長當年看中了付文傑的慧根,特批他免費入學,付文傑才得以完成高中學業。

  付文傑自己說,追根溯源,激勵的源頭在於他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學金屬材料工程的付文傑,在專業課上了解到我國鋼鐵冶煉技術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後,就立下了一個巨集大的夢想:擁有自己的鋼鐵研究院,提高我國的鋼鐵冶煉技術。那時候,他還是個剛進大學的毛頭小夥,節衣縮食,勤工儉學,以求自食其力。

  但正是這個當時被室友當作笑談的夢想,成就了付文傑。談起“中國夢”,付文傑有著自己的打算:30歲以前,擁有一個自己的服裝品牌,建成3家三星級以上的地標型酒店。30歲以後,成立鋼鐵研究院,讓國外的汽車公司爭相定購自己生產的鋼材,要以高於國內的價格出口;希望中國的馬路上行駛的小汽車都是中國製造,並且是國人為之驕傲的品牌。

  在商場打拼幾年,付文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意經:做生意其實就是個“借”字,借人、借地、借勢,找準對方最想要的,充分協調資本、時間、空間,在交易中獲得最大收益。

  身為董事長,付文傑沒有老闆的架子,他要求公司裡比他大的,叫他小付,比他小的,叫他傑哥。每個新進的員工都能聽到付文傑這樣一句話:“我把公司交給你,你把生活交給我。”

  常懷感恩之心,付文傑以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資助武漢理工大學1位患腦瘤的大學生治病;資助武漢科技大學的3位貧困生完成大學學業。

高中生道德標兵事蹟材料
個人創新創業典型事蹟材料
相關知識
創新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個人創業先進事蹟材料參考
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誠信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回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個人成功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女性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農民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返鄉農民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返鄉農民創業先進事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