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創業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這世界上沒有優秀的理念,只有腳踏實地的結果。馬雲:永遠不要讓資本說話,讓資本賺錢,讓資本說話的企業家,我覺得不會有出息。但是重要的是讓資本賺錢、讓股東賺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胡雪巖的生意之道

  一天上午,胡雪巖正在客廳裡和幾個分號的大掌櫃談事。談到最近的幾筆投資,胡雪巖繃著臉,教訓起其中幾個在投資中獲利甚微的大掌櫃,告訴他們下次投資時必須分析市場,不要貿然投入資金。

  胡雪巖話音剛落,外面便有人稟告,說有個商人有急事求見。前來拜見的商人滿臉焦急之色。原來,這個商人在最近的一次生意中栽了跟頭,急需一大筆資金來週轉。為了救急,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產業,想以非常低的價格轉讓給胡雪巖。

  胡雪巖不敢怠慢,讓商人第二天來聽訊息,自己連忙吩咐手下去打聽是不是真有其事。手下很快就趕回來,證實商人所言非虛。胡雪巖聽後,連忙讓錢莊準備銀子。因為對方需要的現銀太多,錢莊裡的不夠,胡雪巖又從分號急調大量的現銀。第二天,胡雪巖將商人請來,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還按市場價來購買對方的產業,這個數字大大高於對方的出價。那個商人驚愕不已,不明白鬍雪巖為什麼堅持按市場價來購買那些房產和店鋪。

  胡雪巖告訴商人說,自己只是暫時幫他保管這些抵押的資產,等到商人挺過這一關,隨時來贖回這些房產,只需要在原價上再多付一些微薄的利息就可以。胡雪巖的舉動讓商人感激不已,他對著胡雪巖深深作揖,含淚離開了胡家。

  商人一走,大家問胡雪巖,有的大掌櫃賺錢少了被訓斥半天,可這筆投資賺錢更少,而且到嘴的肥肉不僅不吃,還主動給對方多付銀子,這倒底是為什麼。

  胡雪巖喝著熱茶,講了一段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我還是一個小夥計時,東家常常讓我拿著賬單四處催賬。有一次,正在趕路的我遇上大雨,同路的一個陌生人被雨淋溼。那天我恰好帶了傘,便幫人家打傘。後來,下雨的時候,我就常常幫一些陌生人打打傘。時間一長,那條路上的很多人都認識了我。有時候,我自己忘了帶傘也不用怕,因為會有很多我幫過的人為我打傘。”

  說著,胡雪巖微微一笑:“你肯為別人打傘,別人才願意為你打傘。那個商人的產業可能是幾輩人積攢下來的,我要是以他開出的價格來買,當然很佔便宜,但人家可能就一輩子翻不了身。這不是單純的投資,而是救了一家人,既交了朋友,又對得起良心。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兒雨就遮點兒吧。”

  眾人聽了之後,久久無語。後來,商人贖回了自己的產業,也成了胡雪巖最忠實的合作伙伴。

  篇二: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

  蔡衍明,旺旺集團董事長,被商界奉為“米果大王”、“傳媒大亨”,在“2012中國內地外來富豪榜”上,蔡衍明明以500億元財富穩居第一。那麼蔡衍明的名人創業故事是怎樣的呢?小編馬上為你揭曉。

  蔡衍明的父親曾是一個商號老闆,當時的蔡衍明遊手好閒,經常逃課,高中時期換了兩所學校,都沒順利讀完。高中二年級肄業後,蔡衍明就再也沒有進過學堂。離開學校之後,第一次真正踏入商場的蔡衍明,就交了一份高達1億元新臺幣的學費。失敗的經歷讓曾經驕縱的蔡衍明性情大變,慢慢收斂和踏實。

  1980年,蔡衍明前往日本,拜訪日本米果之父——禎計作,希望合作在臺灣生產米果產品,但是,當時已經64歲的禎計作並不相信這個只有23歲的毛頭小夥。兩年之後,一直堅持的蔡衍明以誠心和毅力打動了禎計作,終於取得了難得的技術合作機會。

  在獲得核心的米果製造技術之後,蔡衍明很快推出了旺旺產品,並迅速佔據臺灣米果市場老大的地位。在***將旺旺集團落戶湖南,開始搶灘大陸。

  1993年,旺旺集團參加了鄭州糖菸酒展銷會,這種來自臺灣地區的美味米果一下子贏得不少訂單,可謂盛況空前。

  根據介紹,如今蔡衍明持有旺旺集團48%的股份,整個集團的市值達到1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2011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達到近30億美元。

  篇三:一個人的豆瓣

  一年前,北京朝陽門豐聯廣場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這個30多歲、衣著休閒的年輕人是“豆瓣”網創始人楊勃,網名“阿北”,每天都會在這裡飲著今日咖啡工作到下午4點多。據楊勃講,“豆瓣”網幾乎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幾家星巴克寫成的。

  從2005年3月至今,由一個人開發、運營的書評、影評、樂評網站“豆瓣”網,已經有5萬多註冊使用者,成了Web2.0們的明星。這對於曾經把物理作為事業,“計算機不過是工具和興趣”的楊勃來說是“玩”出點名堂。

  從“驢宗”到“豆瓣”

  2004年7月中旬,辭去一家物流諮詢企業CTO職位的楊勃跑到美國求職。“面試官是個華人,他說很羨慕我,有在大陸創業的經驗。”楊勃說,跑了一圈之後,覺得還是應該回來創業。

  “我選擇專案的方法就是和朋友聊天”楊勃說,“很多朋友是MBA,他們點子很多,提出了很多建議,直到一天說起旅遊”。2004年9月,楊勃為自己的旅行網站製作了商業計劃書,並命名為“驢宗”,但後來他又覺得,自助旅遊的人群還是太少了,於是,楊勃將目光投向了“書”。

  如今,楊勃將“豆瓣”的核心思想總結為,“可以找到不同的東西,並且適合自己”,他解釋說,朋友的推薦往往對購買某種產品非常關鍵,現在“豆瓣”擴大了推薦的群體,你會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薦,這“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書等具體物體為媒介的人脈關係網”。

  在確定以“書”為主要方向前,有人曾建議用時髦的數碼產品、汽車等,但是楊勃認為手機的新品也就那麼幾十種,很容易研究透。對每個手機的評價雖然具有價值,但是讓大眾參與,“讓每個人都點評的價值不大”。這種產品更適合由幾個工程師完成評論,採用類似硬體網站目前的模式。“書就不同了,每年出版的書大約數十萬種,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種類,因此需求是最為旺盛的,價值也是最大的。”楊稱。
 

民營企業家創業故事
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
相關知識
名人勵志創業故事精選
中外名人勵志傳記故事精選
女人勵志創業故事
草根女人勵志創業故事
名人勵志創業小故事
關於創業就業的名人勵志文章故事
名人勵志創業致富事蹟
成功人士勵志創業故事五篇
短篇名人勵志經典故事奮鬥史
名人勵志哲理故事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