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名言的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9日

  前人總結出來了許許多多的名言警句激勵我們不斷奮進。有什麼關於對名言的理解的作文?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對名言的理解的作文,希望你喜歡。

  篇一:求踏實戒浮躁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地面步行,常常是風雨不動安如山,此為踏實之風;雲端跳舞,往往會摔得臉青鼻腫,此為浮躁之氣。從哲學家的名言可以看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求踏實,戒浮躁。

  一個人有了求踏實、戒浮躁的作風,才會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三國時管寧和華歆同席讀書,管寧能夠踏踏實實靜心學習,不為外界所擾,而華歆卻十分浮躁。有位達官顯貴坐著豪華的轎子從外面路過,管寧置若罔聞,照舊專心致志,而華歆卻面露羨慕之色,立刻跑出去看。管寧於是割席而坐,與其絕交。最終管寧成為德高望重的大學問家,而華歆在學術上卻碌碌無為。

  一支軍隊有了求踏實、戒浮躁的作風,才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早年曹操曾率領軍隊將張繡打得落花流水,勝利之後,曹軍得意洋洋,上至主帥,下到士兵,都顯得十分浮躁。結果在第二次征討張繡時,損兵折將,一敗塗地。反觀張繡,在失敗之後能踏踏實實地蓄積力量,謀劃方案,所以最終打了勝仗。曹操和張繡,一勝一負,不正是對求踏實、戒浮躁重要性的最好詮釋嗎?

  一個國家有了求踏實、戒浮躁的作風,才能穩步發展,繁榮富強。

  建國初期,中華大地百廢待興。許多人企望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於是有了“三年趕英,五年超美,十二年實現共產主義”這樣不合實際的目標口號;於是有了大伐森林、大鍊鋼鐵的激進場面;於是有了“一個蘿蔔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這樣荒唐的“碩果”。結果浮躁的“***”運動不僅沒有***,反而讓中國經濟走向了“***”。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集體,一個國家,只有求踏實、戒浮躁,才能走得更遠。當我們每一次為海市蜃樓的奇景所傾倒感嘆時,我們是否想過這空中樓閣其實也是人類靠自己的雙手在另一個地方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呢?

  當今社會浮躁之風盛行,能在“雲端跳舞”成了眾人趨之若鶩的目標。於是乎花錢發表論文者,抵押房屋炒股者,破壞環境換取GDP資料者……諸如此類,層出不窮。殊不知越是浮躁,反而離成功越遠——君不見沽取虛名者成為醜聞笑談,博弈求富者傾家蕩產,急功近利者受到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踏實之風,猶如山巔松柏,風吹不動,雷打不驚;浮躁之氣,如同牆頭野草,風來則枯,雨淋則倒。

  朋友,在雲端跳舞,雖然曼妙,卻易跌落;貼地面步行,雖然平淡,然而穩重。我們何不求踏實,戒浮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篇二:一句名言的啟示

  南宋大儒家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對這個句子始終弄不透徹,理解起來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並且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要先說“心”,再說“眼”,最後說“口”呢?這句話能夠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我對這個問題較上了勁。於是我下決心,一定要弄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涵義。

  查閱資料、詢問同學……一系列“程式”之後,我對這句話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心到了,眼神才會集中,眼神集中,能思考問題,才能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心裡覺得還是意猶未盡。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老爸不斷從書店、辦公室帶回學生類報刊雜誌,供我閱讀、學習。我總是囫圇吞棗,三下五除二就“解決”完一本書。我用自己的壓歲錢,在書店買的一些書,都很快“看”完了。可我什麼體會,什麼好詞,什麼佳句,知之甚少,收穫甚微。我很是不解:千辛萬苦讀完了這麼多書報,怎麼還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對這句話理解還不深刻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冊書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這句名言。我開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淺,只知道讀書要認真。可歸根到底,我仍然不懂。於是我請教老爸。老爸說了一大堆,我才明白:首先要心到,該幹什麼就幹什麼,閱讀文章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閱讀文章,心眼合一,反覆思索,並試著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課堂上踴躍舉手發言,並結合老師和同學的回答認真地做比較、分析,最後認真地總結和完善,從而把文章讀懂讀透。這才是讀書要“三到”的真正涵義。

  從那以後,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時刻對照自己,時刻提醒自己,時刻督促自己。在這句話的鞭策、指導下,我閱讀輕鬆,下筆輕鬆,語文成績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篇三: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闡述了“有志”與“事成”之間的辯證關係:“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須“有志”;若無“志”則“事”不成。

  這句話很有道理,頗能道出“事成”的真諦。不是嗎?請看: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吳勝越敗,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復仇,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留下了“臥薪嚐膽”的千古美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面對“沒有數學頭腦”的斥責而確立志向,雖然連初中畢業文憑都沒有,但最終成為數學領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諸多的政治家、科學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動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的正確性。

  但是“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也不盡然。因為“有志”和“事成”之間還有某些條件在起著重要的作用,若無這些條件,即使是“有志”,事也是難成的。這些條件中的關鍵條件當屬如下兩條:

  一是有志者的“志”要符合客觀實際。這就是說:一個人所立下的“志”,不能是脫離客觀實際的空想或幻想;“志”與客觀的科學規律相牴觸、相脫離時,則“事”是永遠無法有“成”的。例如,曾有人立志要研製成永動機,併為此付出了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但卻始終沒能研製出來。這是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其志不符合客觀規律。物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當機器執行時,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而其間能量的損耗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研製永動機這個“志”也就永遠無法成為現實之事。可見,符合客觀實際的要求,是“有志者”事業成功的必要前提條件。

  二是有志者的“志”必須是永不改變的“恆志”,而且必須付諸於執著不懈的勤奮努力。這就是說:不能今天立志當科學家,明天立志當文學家,過不了多久又立志當政治家,如此常常立志,其“事”一定難成;其志向必須是始終指向一個目標,不管外界如何變化,不管遇到怎樣的挫折,都“痴心不改”。這更是在強調:有了永不改變的“恆志”,還要有永不改變的行動。為了實現自己之志,要不怕困難,不怕諷刺挖苦,不怕挫折失敗;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始終如一地邁開勤奮的雙腳,在通向成功的曲折山路上不斷地艱難跋涉。只有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志者事竟成”。我國古代的大史學家、大文學家史馬遷,青年時代就立志編寫出一部有別於他人的史學著作。為此,他不僅以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整理殘章斷簡,奔波與民間,收集豐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獄慘遭宮刑之後,也沒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堅定志向,愈挫愈奮,在“撰史”的崇高理想鼓舞下,勤奮寫作,到了晚年終於寫成了上自軒轅、下迄漢武的中國三千多年的鴻篇鉅作——《史記》這部“千古之絕唱”,由此可見,有“恆志”,而且有不懈的勤奮努力,是“事竟成”最重要的條件。

  總之,“有志者事竟成”,並不是說有志事就一定能成,而只是說明“有志”與“事成”之間的辯證關係:無志者則事必定無成,有志而脫離實際則事不成,有符合實際之志而無“恆志”則事難成,有符合實際的“恆志”而無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則事也難成。只有把上述條件有機地融為一體,才能“事竟成”。

  年輕的朋友,成功的鮮花正準備獻給每一位有志者,但是,你能得到它嗎?這就要看你自己了。


  

圍繞名人名言寫作文
有關格言的議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名言的議論文
有關格言的議論文
有關責任的議論文作文4篇
有關堅強的議論文
有關勤勞的議論文作文
有關夢想的議論文作文
有關立志的議論文篇三
有關幸福的議論文
有關責任的議論文
有關善良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