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資訊科技教案
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嶄新的形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資訊世界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瞭解什麼是資訊。
2瞭解哪些是資訊處理的工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哪些是資訊、資訊處理工具。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觀察老師,說說老師有什麼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髮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徵。同學們看著老師就能獲得這麼多的關於老師的資訊,其實老師就是由許多許多的資訊組成的。可見,資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那麼,資訊究竟是個什麼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第1課 資訊和資訊處理工具
二、新授
1.身邊的資訊
每天我們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可以獲得大量對我們有用的訊息。我們把這些對我們有用的訊息我們就把它叫做資訊。板書:資訊是指對人們有用的訊息如經濟資訊、科技資訊、交通訊息、市場資訊、招生資訊、股市資訊,等等。最直接的我們用眼睛看我們桌子上的書,可以看到書本的顏色的資訊,厚度的資訊。用手摸摸可以獲得書本質地的資訊,用鼻子聞聞可以獲得書本味道的資訊,如果有顯微鏡還可以看到書本紙張中的微觀世界。請學生列舉資訊的例子。
2.資訊的傳遞
電話可以傳遞我們的聲音,表達各種感情;交通燈的燈光傳遞著是否通行的資訊;信件、報紙、廣播、電視隨時隨地都傳遞著各種資訊。列舉資訊傳遞的例子
3.資訊處理
人類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取資訊,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舌頭嘗;另外我們還可以藉助各種工具獲取更多的資訊例如用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得更遠,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微觀世界……
我們的身邊與大量的資訊,不是所有的資訊都是對我們有用的,因此我們要對獲取的資訊進行處理,那麼處理資訊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獲取資訊再處理資訊最後輸出資訊。板書:輸入資訊 處理資訊 輸出資訊
依照資訊處理的過程有同學能告訴大家,人工處理資訊不借助其他裝置是怎樣進行的呢?討論人們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覺器官就能直接獲取外界的各種資訊,經過大腦的分析、歸納、綜合、比較、判斷等處理後,能產生更有價值的資訊,並且採用說話、寫字、動作、表情等方式輸出資訊。
其實,在很多時候人們不是,不僅僅依靠自己的感覺器官來處理資訊,而是利用各種裝置幫助我們進行資訊的處理。就如人們用算盤來計算……。在計算機被髮明以後,人們將處理資訊的大量繁雜的工作交給計算機來完成,用計算機幫助我們收集、儲存、加工、傳遞各種資訊,既快又好,所以,人們也將計算機叫做資訊處理機。計算機是如何進行資訊的輸入、處理、輸出的呢,計算機是利用各種輸入裝置將資訊輸入鍵盤、滑鼠、掃描器等等再經過資訊處理軟體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在從各種輸出裝置把處理的結果輸出出來顯示器、印表機等等例如氣象工作者藉助於計算機處理衛星發回的大量資料,繪製出氣象雲圖,可以及時地運報出近期的天氣趨勢;再如我們用計算機計算1+1=?,首先將題目資訊從鍵盤輸入,計算機計算處理出結果,再在螢幕上輸出結果1+1=2。
從計算機誕生那天到現在,計算機已經成為資訊處理的重要工具。計算機的誕生僅僅50多年但它的發展卻是史無先例的: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成功。這臺計算機總共使用了18000多隻電子管,1500多個繼電器,重量達30多噸,佔地180平方米,耗電150千瓦,其運算速度為每秒鐘5000次。 雖然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十分龐大,效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卻奠定了計算機的發展基礎,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開闢了一個新的紀元。
自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電子計算機以異常迅猛的速度發展。電子計算機從誕生到現在大致上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開始於1946年,結構上以中央處理機為中心,使用機器語言,儲存量小,主要用於數值計算。
第二代是電晶體計算機,開始於1958年,結構上以儲存器為中心,使用高階程式設計語言,應用領域擴大到資料處理和工業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開始於1964年,這一代計算機仍然以儲存器為中心,機種多樣化、系列化,外部裝置不斷增加、功能不斷擴大,軟體的功能進一步完善,除了用於數值計算機和資料處理外,已經可以處理影象、文字等資料。
第四代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開始於1971年,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和生產的眾多方面。因為有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可以整合在一塊或幾塊晶片上,從而出現了微型計算機。
三、練習
討論回答:資訊和計算機有什麼聯絡?舉幾個資訊的例子
口述:人類處理資訊的過程,舉幾個利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例子。
四、小結
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的不斷髮展,使得資訊的獲取和處理變得更加快捷,人們可以方便地獲取來自全球的各種資訊,也可以將資訊快速地傳遞到世界各地。我們的處理資訊的能力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學好資訊學這門學科般的更加的重要。
:計算機真神
教學內容:
計算機的特點和工作過程
教學目的:
1、能結合具體的例子說出計算機的三個特點。
2、能和人腦的工作過程作比較,初步理解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計算機,知道了計算機的分類和組成以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還知道了要計算機做某一件事,必須先給計算機安裝該軟體。計算機的本領很大,現代社會中,它無處不在,計算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所有的這些都與它本身的特點分不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計算機的特點和工作過程。
二、新授。
一計算機的特點。
1、自學課本--計算機的特點,說出計算機有哪些特點,你從哪裡看出來?
2、學生回答。
3、教師補充:
1高速、精確的運算能力。
不使用任何演算法,請你從1加到13,你要用多長的時間?學生演示讓我們的計算機來計算從1加到50000,看它要多少時間。程式演示
IBM的"深藍"計算機,在對手每走一步棋時,1秒鐘內便會有2億步棋的反映。
所以,計算機可以做那些計算量大、運算複雜的工作。
2準確的邏輯判斷能力。
計算機可以根據程式判斷下一步該做什麼。試下棋
1993年9月,在英特爾國際象棋大獎賽中,世界第一高手被名為"天才一號"的電腦象棋系統淘汰出局。
3強大的儲存能力。
老師這兒有一本200頁的教學參考書,總字數為12萬,它存在這張軟盤裡只佔了它的六分之一。這還是現在使用的最小的儲存器。拿出光碟這叫光碟,我們非常熟悉,它可以存電視節目,如果拿它來存書籍的話,可以存2700冊那樣的書。我們計算機的硬碟出示是光碟儲存容量的6倍多,如果用我們計算機的硬碟來存的話,可以存的下多少冊書呢?與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相比,你就可以看出計算機的儲存能力了!
二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1、做一個實驗:叫一位同學的名字,然後問同學們,他為什麼站起來,分析他完成動作的整個過程,總結出三步:接到指令、大腦思考、作出反應。
2、自學教材,想一想,你能完整說一說它的工作過程嗎? 學生回答,討論。
三、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計算機的哪些知識?
四、作業。
書上"做一做"。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燕子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