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務員公共基礎複習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公務員,指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人員,具體解釋因國而異。下文是,歡迎大家參考:

  公務員公共基礎複習大全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1、哲學、世界觀、方法論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兩個層次。

  第一方面,是關於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依據。

  第二方面,是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即人的意識能否認識和反映物質世界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識和不可知論的根本依據。

  在哲學基本問題之後,還有一個世界處於什麼狀態的問題,並由此產生形而上學和辯證法的對立。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自然科學: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定律、達爾文生物進化論

  階級基礎: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社會科學:英國古典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黑格爾辯證法、費爾巴哈唯物主義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是它的實踐性,是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5、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一***物質觀的發展

  主觀唯心主義:“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觀唯心主義:“理”、“理念”、“絕對觀念”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為一種或幾種常見的具體形態。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是物質結構的某一層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舊唯物主義無法對意識現象及社會歷史的本質,做出唯物的科學解釋,舊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形而上學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

  恩格斯:“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

  列寧:“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

  6、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自身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物質運動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物質運動可分為五種基本形式:即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各種物質運動之間的區別與聯絡:低階運動形式是高階運動形式的基礎、高階運動形式是從低階運動形式發展而來的;高階運動包含低階運動形式;各種運動形式同時並存、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運動是無條件的和絕對的。靜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

  物質運動具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規律具有如下共同點:規律具有穩定性;規律具有普遍性;規律具有可重複性。

  7、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對無限多樣和永恆運動著的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是對整個世界的普遍本質和共同基礎的科學反映,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8、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無機物的反映特性進化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進化為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動物心理進化為人的意識。

  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勞動促進了人腦,促進了語言的產生,促進了意識的形成。

  9、意識的本質

  從本質上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是客觀事物的主觀映象,意識不等同於客觀事物,而是客觀事物反映到人腦中的觀念形態。

  10、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絡

  聯絡的客觀性、普遍性:

  聯絡的複雜性、多樣性:不同的聯絡對事物的發展產生不同影響和作用,所謂規律,就是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主要作用。

  系統論揚棄了先分析後綜合的傳統科學方法,開拓了從整體出發,從事體與部分的有機聯絡中認識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們綜合地、系統地考察事物,並在動態中協調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使部分的功能向整體的最優化方向發展。系統論運用和證明了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絡的原理,有力地駁斥了孤立、片面地認識事物的形而上學觀點

  11、物質世界的永恆發展

  發展是指事物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的運動變化過程。發展的實質是舊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產生。

  事物的相互聯絡產生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的發展與事物的聯絡同在,具有客觀普遍性。

  發展是舊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產生。

  任務事物都作為過程而存在,整個世界就是“過程的集合體”,對具體事物來說,過程是這一事物產生、發展、死亡的歷史;對整個世界來說,過程就是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歷史。

  12、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及其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聯結及互相轉化的性質;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性質。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是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發展動因的基本觀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個側面,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其矛盾各有特點:不同質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點;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矛盾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矛盾的各個側面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有其特點。

  13、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

  唯物辯證法是以聯絡和發展的觀點為基本特徵,由一系列規律和範疇構成的科學體系。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原因在於:

  ***1***對立統一學說提示了事物辯證法的根本內容。事物內部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對立的聯絡,歸根結底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這個聯絡,是事物最本質、最根本的聯絡。

  ***2***對立統一學說闡明瞭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事物的發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運動和自我發展。

  ***3***對立統一學說貫穿於唯物辯證法的其它規律之中。

  14、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可知論和反映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的基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哲學引進了科學的實踐觀和辯證法,闡明瞭認識的本質,解決了怎樣才能認識世界的問題,從而消除了舊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實現了認識論的根本性革命。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將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消除舊唯物主義反映論所造成的認識脫離社會實踐的消極直觀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將辯證法貫徹於認識過程,闡明瞭認識是一個充滿矛盾運動的過程,消除了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僵死不變的形而上學缺陷;由於實踐觀點和辯證觀點的引入對歷史發展和歷史意識問題作出了唯物和辯證法的解釋,實現了自然觀與歷史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15、實踐及其基本形式

  實踐及其特點: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活動的基本特點是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基本形式:

  ***1***生產實踐: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其它實踐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2***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中最為主要的實踐形式是建立和調整生產關係的實踐活動,在階級社會,階級鬥爭和處理階級關係的實踐活動,是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

  ***3***科學實驗:

  16、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起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17、認識的辯證發展

  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主體對客體表面現象的反映,是來自客體的各種刺激和主體的感知系統的相互作用的產物。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是認識的低階形式,具有直接性、具體性的特點。

  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主體運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形成對客體的本質和內在聯絡的認識。它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具有間接性、抽象性的特點。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需要的條件:

  ***1***必須把理髮認識即理論同具體實踐相結合;

  ***2***要將理性認識轉化為指導人們實踐的計劃、方案、辦法;

  ***3***要將理論、計劃、辦法交給群眾,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必然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兩種錯誤。

  在認識過程中,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以至無窮,是認識發展的基本過程和發展規律。

  18、真理和謬誤的相互轉化

  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主要分為兩種情形:

  ***1***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和區別。在一定條件下,在一定範圍內,是絕對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條件下,不同的範圍內,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謬誤也可能轉化為真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又是相對的。

  ***2***失敗和錯誤為正確的認識、為成功準備條件。

  19、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屬於認識範疇,是一種意識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其內容是客觀的,其形式是主觀的。客觀性是真理之所以成為真理的根本條件,是真理的本質屬性。

  在一定條件下,對同一客觀物件的真理性認識只能有一個,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認識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實質上否認了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導致唯心主義的不可知論。

  20、真理的絕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客觀性和無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賴於主體的、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客觀內容,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

  ***2***真理的發展是無限的,絕對的。

  21、真理的相對性

  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條件性。

  真理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

  神學史觀、英雄史觀、人道主義史觀屬於歷史唯心主義。

  23、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它包括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其中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的決定性因素。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構成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

  生產方式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主要表現在:

  ***1***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麵貌。

  ***3***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方式的發展和變革決定著社會制度的更替和變革

  24、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社會意識的構成可分為:

  按社會意識的主體構成: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

  按社會意識的結構劃分: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社會心理還可分為個人心理和群體心理,階級心理是階級社會中一種主要的群體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類社會十分重要的群體心理;社會意識形式是一種抽象化、系統化的,具有相對穩定形式的、自覺的社會意識,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它們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另一類是各種自然科學以及一部分社會科學,它們本身沒有階級性,可為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階級服務。

  25、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

  生產力對生產力具有決定作用,它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形式和變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體現在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相對獨立性、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能動作用兩個主要方面。

  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只有那些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才構成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兩個部分。政治上層建築,包括國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機構、黨團、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制度和設施。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思想、宗教思想、文藝思想等意識形態諸種形式。

  ***是上層建築的核心。上層建築的性質,直接受經濟基礎的決定,間接受生產力的制約。

  26、階級和階級鬥爭

  階級的產生:剩餘價值的出現,是階級產生的物質前提,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確立,是階級產生的直接原因。階級對立的實質就是一部分人能夠佔用另一部分人的勞動。

  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階級分析方法是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

  27、國家、國體和政體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在本質上,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

  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由於國體不同,先後出現過奴隸主階級專政等不同型別的國家。

  政體是指***的組織形式,相同國體的國家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的政體。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為國體服務,只有根據國體才能判明國家的性質,政體對保證國家的性質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第二部分 ***理論

  1、***理論的形成

  首先,***理論是總結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的產物。

  近代,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精神批判,產生了近代空想社會主義成為社會主義思想史的開端;馬恩繼承空想社會主義的優秀思想成果,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運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和一般規律,找到了埋葬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現實力量。

  其次,當代國際形勢的新發展所形成的新的時代特徵,要求社會主義順乎世界潮流,反映時代變化,這是***理論形成的國際大背景。

  2、***理論的探索與實踐過程

  十二大以後,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及時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初步形成“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十三大系統地論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闡述了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階段、任務、動力、條件、步驟以及所處的國際環境和時代特徵問題,構成了***理論的基本輪廓。

  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基本內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論述,並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至此,***理論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3、***理論的精髓和首要問題

  ***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觀認識要符合客觀實際,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首要問題是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

  首先,我國已具備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徵: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經濟基礎。

  其次,我國尚處於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在社會主義基本完成以後,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歸根結底取決於主要矛盾的解決,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6、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述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基礎,是我們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7、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首先,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其次,就我國來說,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

  最後,發展生產力,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條件。

  8、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

  判斷的標準是:“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與資本主義經濟的共同特徵:企業的自主經營,資源配置的市場性,經濟活動的開放性,完善的市場體系,市場管理的法制性,巨集觀調控的間接性,市場競爭的平等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自身特徵:

  ***1***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在分配製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

  ***3***在巨集觀調控上,能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手段的長處。

  ***4***在政治制度上,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是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

  11、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與指導方針

  十五屆四中全會指出了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十五屆四中全會同時指出了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的指導方針:“***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和改組國有企業;***3***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4***建立現代企業制度;***5***推動企業科技進步;***6***全面加強企業管理;***7***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8***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10***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

公共基礎知識易錯點大全
關於公共基礎知識之公文寫作複習提要
相關知識
關於公務員公共基礎複習大全
江蘇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講解
浙江公務員綜合基礎知識試題
四川公務員考試基礎知識精選題含答案
西藏公務員科技基礎知識訓練題答案解析
西藏公務員科技基礎知識練習題及答案
上海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專練題含答案
雲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試題解析
公務員考試基礎政治知識習題講解
福建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專練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