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護生的臨床教學模式探討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作者:黃敏 熊鵬 王娜 樂李 劉英
【關鍵詞】護生 護理 神經外科 臨床實習 模式
臨床實習是護生邁入護理崗位的第一步,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首要過程,也是今後走向臨床護士的先決條件。多年來,護理教學和臨床是培養護理人才的兩個重要環節,從而誕生出基礎、臨床、實習的三段式傳統教學模式,從而按照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整體設計來完成教學分類規劃。
神經外科與其他臨床學科相比,顯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特點。首先其專科性強,多數概念深奧且抽象,不易理解。神經外科涉及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內容較廣泛,臨床表現複雜多變,學生對所學知識常感到難懂、難記、難掌握。其次,我院是鄂西北地區集醫療、教學、科研、防保、急救、康復、培幹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病人多,危重號病人也多,護理工作量大。如何達到有效、節時、節力的效果,當前的教學模式也應急於創新。
1 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也稱為“灌注式教育”,很少考慮到護生的個體因素,護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護生的實踐能力、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實習的乏味。加之臨床實習的忙碌於面臨就業的困擾,很難從根本上達到預期的實習效果。
2 新型教學模式
2.1 迴圈護理教學模式
“迴圈護理”,又稱實證護理,可簡單理解為“遵循證據的護理”。迴圈護理的真實含義可進一步理解為“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並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願望和實際情況,三者結合,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通過護生教學查房,要求主動提出2~3個迴圈護理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獨立自主的思考者、學習者和實踐者。也有助於提高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2.2 溝通式教學模式
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況或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首先建立起信任感、然後才能分享彼此的感覺、想法和判斷,而信任感則是建立在雙方有效溝通的基礎之上。所謂溝通式教學模式,即臨床帶教老師與實習護士之間不斷地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與判斷,以提高學生的獨立判斷力和操作技能的方法。具體來說,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通過與護生及時有效地溝通,瞭解護生的以往知識結構,對護生的實習情況做出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達標計劃,並及時作出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分享個人想法-尋找答案的辦法,培養護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式帶教模式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強調通過有效溝通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因此,溝通式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善了臨床實習過程,能夠極大地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臨床帶教工作的實效,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 系統化整體教學模式
為了臨床帶教老師瞭解護生課堂教學重點,同時使護生了解臨床各科實習重點,可由學校或護理部組織有教學任務的臨床帶教老師和各科老師共同編寫《臨床實習手冊》,分部分分章節囊括實習的一切制度與實習期間不同階段不同需掌握的大綱知識與操作技能,並制定相對完善的考核、評價系統,並循序漸進於臨床實習、教學當中,從而達到鞭策、監督及檢驗的效果。
2.4 同理心護理教學模式
所謂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因此,要求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與病人溝通時應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坦誠地與病人相處,接納病人向自己傳遞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經驗、判斷力和情感反應來判斷病人應該有何感受,並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明確自己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減輕病人的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提高護生的溝通技巧與人文培養,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效果。
3 國外教學模式參考
3.1 姑息護理的滲透
姑息護理是隨著臨終關懷的產生和發展,健康觀念的更新,疾病譜的改變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它優化了生命末端質量,符合人類對全程生命質量的客觀要求,體現了醫護職業道德的崇高,是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標誌。研究表明,姑息護理教育或培訓能明顯改善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態度。
3.2 實習與理論教學的相互滲透
據筆者赴英留學的同學介紹,英國的護校更著重於臨床技能,即一週前三天的在校理論授課,緊接著後三天的相關臨床實習,加之最後一全年的實習。此類更有利於護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待儘早彌補,同時對相關專業知識有了更具體、更形象的瞭解與掌握,不至於理論學習久了造成枯乏、無味的低端學習興趣,從而會把知識掌握地更牢固而避免了前學後忘的弊端。
4 中、外結合後的又一新型教學模式
PBL教學模式
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其核心在於臨床前期或臨床課中,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圍繞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改變LBL的單向教學方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已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理論聯絡實際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及自學能力,全面提高見習質量的效果。
5 基於建構主義的護理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核心只有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1]。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而應避免過於抽象、邏輯化。教學目標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於情緒、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2]。
6 展望
隨著多媒體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新的一輪教育模式也會接踵而至,發揮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的技術優勢,採用超媒體教學結構設計與人機互動介面,以豐富、生動的網路媒體資源,採用“參與式”學習和“協作式”學習模式,設計虛擬學習環境,加強實踐練習。從而達到節約教學資源,可重複性、可選擇性、降低風險性、不限時間性。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也會更加提高。
參 考 文 獻
[1]李玉林,孫志偉,丁紅楓.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現代教育技術與醫學課程的整合[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5***:30.
[2]李燕虹,蘇喆,馬華梅,陳紅珊,蔣曉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0,10***3***: 139-140.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部分藥物致錐體外系反應的診治體會
【關鍵詞】護生 護理 神經外科 臨床實習 模式
臨床實習是護生邁入護理崗位的第一步,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首要過程,也是今後走向臨床護士的先決條件。多年來,護理教學和臨床是培養護理人才的兩個重要環節,從而誕生出基礎、臨床、實習的三段式傳統教學模式,從而按照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整體設計來完成教學分類規劃。
神經外科與其他臨床學科相比,顯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特點。首先其專科性強,多數概念深奧且抽象,不易理解。神經外科涉及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內容較廣泛,臨床表現複雜多變,學生對所學知識常感到難懂、難記、難掌握。其次,我院是鄂西北地區集醫療、教學、科研、防保、急救、康復、培幹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病人多,危重號病人也多,護理工作量大。如何達到有效、節時、節力的效果,當前的教學模式也應急於創新。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也稱為“灌注式教育”,很少考慮到護生的個體因素,護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護生的實踐能力、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實習的乏味。加之臨床實習的忙碌於面臨就業的困擾,很難從根本上達到預期的實習效果。
2 新型教學模式
“迴圈護理”,又稱實證護理,可簡單理解為“遵循證據的護理”。迴圈護理的真實含義可進一步理解為“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並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願望和實際情況,三者結合,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通過護生教學查房,要求主動提出2~3個迴圈護理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獨立自主的思考者、學習者和實踐者。也有助於提高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2.2 溝通式教學模式
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況或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首先建立起信任感、然後才能分享彼此的感覺、想法和判斷,而信任感則是建立在雙方有效溝通的基礎之上。所謂溝通式教學模式,即臨床帶教老師與實習護士之間不斷地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與判斷,以提高學生的獨立判斷力和操作技能的方法。具體來說,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通過與護生及時有效地溝通,瞭解護生的以往知識結構,對護生的實習情況做出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達標計劃,並及時作出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分享個人想法-尋找答案的辦法,培養護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式帶教模式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強調通過有效溝通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因此,溝通式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善了臨床實習過程,能夠極大地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臨床帶教工作的實效,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 系統化整體教學模式
為了臨床帶教老師瞭解護生課堂教學重點,同時使護生了解臨床各科實習重點,可由學校或護理部組織有教學任務的臨床帶教老師和各科老師共同編寫《臨床實習手冊》,分部分分章節囊括實習的一切制度與實習期間不同階段不同需掌握的大綱知識與操作技能,並制定相對完善的考核、評價系統,並循序漸進於臨床實習、教學當中,從而達到鞭策、監督及檢驗的效果。
2.4 同理心護理教學模式
所謂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因此,要求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與病人溝通時應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坦誠地與病人相處,接納病人向自己傳遞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經驗、判斷力和情感反應來判斷病人應該有何感受,並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明確自己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減輕病人的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提高護生的溝通技巧與人文培養,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效果。
3 國外教學模式參考
3.1 姑息護理的滲透
姑息護理是隨著臨終關懷的產生和發展,健康觀念的更新,疾病譜的改變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它優化了生命末端質量,符合人類對全程生命質量的客觀要求,體現了醫護職業道德的崇高,是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標誌。研究表明,姑息護理教育或培訓能明顯改善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態度。
3.2 實習與理論教學的相互滲透
據筆者赴英留學的同學介紹,英國的護校更著重於臨床技能,即一週前三天的在校理論授課,緊接著後三天的相關臨床實習,加之最後一全年的實習。此類更有利於護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待儘早彌補,同時對相關專業知識有了更具體、更形象的瞭解與掌握,不至於理論學習久了造成枯乏、無味的低端學習興趣,從而會把知識掌握地更牢固而避免了前學後忘的弊端。
4 中、外結合後的又一新型教學模式
PBL教學模式
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其核心在於臨床前期或臨床課中,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圍繞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改變LBL的單向教學方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已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理論聯絡實際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及自學能力,全面提高見習質量的效果。
5 基於建構主義的護理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核心只有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1]。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而應避免過於抽象、邏輯化。教學目標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於情緒、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2]。
6 展望
隨著多媒體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新的一輪教育模式也會接踵而至,發揮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的技術優勢,採用超媒體教學結構設計與人機互動介面,以豐富、生動的網路媒體資源,採用“參與式”學習和“協作式”學習模式,設計虛擬學習環境,加強實踐練習。從而達到節約教學資源,可重複性、可選擇性、降低風險性、不限時間性。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也會更加提高。
參 考 文 獻
[1]李玉林,孫志偉,丁紅楓.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現代教育技術與醫學課程的整合[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5***:30.
[2]李燕虹,蘇喆,馬華梅,陳紅珊,蔣曉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0,10***3***: 139-140.
部分藥物致錐體外系反應的診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