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閱讀的優美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閱讀是培養理智的一個過程,它讓我們用更客觀,更貼近作者心靈的角度去看待文章,去聆聽一個智者的內心獨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篇一:閱讀讓我更理智

  明朝理學家薛宣曾說過一句話:“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確實,不假思索的閱讀是膚淺的,閱讀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理性,更理智地看待人世。

  小時候讀《小飛俠彼得。潘》,深深地被其中的情節所吸引,時常幻想要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個彼得。潘那該有多好。於是在每天睡前我都要纏著媽媽給我念上一段,聽多了就許下一個願望:我長大了要做一個偉大的探險家,去尋找一個像夢幻島一樣的夢幻王國。

  漸漸地,漸漸地,我終於看到了結局,當看到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看著長大的溫迪和她的孩子們快樂地玩耍時,他難掩的哀傷時,我忽然明白了一點什麼。現實生活中是不會真的有一個夢幻島的,我們會長大,會有煩惱,但我擁有的一點也不少,我擁有很多人的愛與關懷,不用像彼得。潘一樣做別人幸福的旁觀者。

  文章在瘋狂中傳遞了一種理智的魅力,它象徵了永無止境的快樂、永遠的童年,但通過對它的閱讀使我更理智地明白懂得愛別人也懂得別人的愛才是那彩色帷幕的真諦。

  閱讀使人理智恰巧表現於它把所有的精華真理都深深藏在文字絢爛的羽翼下,而真正理解它的過程中,人本身就形成了一種理智的飛躍,它使我們拋開所有浮誇,直面真實與理智的浪潮。

  還記得初中時老師要我們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初看我僅僅對那位辛苦了85天好不容易等來大魚,卻最終分食鯊口的老漁夫聖地亞哥表以深深同情,他的生命悲哀而令人感慨不已,我深深陷在了悲情的迷惘中。

  恰巧當時我從圖書館了借來了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我深深地為其中的主人公喬頓為西班牙反法西斯鬥爭而獻出生命時,我深深地震撼了。在一次看《老人與海》,那老漁夫聖地亞哥就算只帶回一具魚骨也仍然與鯊魚抗爭的形象一下子閃現在了我腦海中,我從青年喬頓和老漁夫聖地亞哥身上領略到了一種人性堅強的魅力。“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老人那看似不幸的形象可以理智地看待為是一種總與厄運抗爭的精神,即使可能不敵,但尊嚴與作為一個人的堅持不容許我們有一絲一毫的退縮。

  閱讀是培養理智的一個過程,它讓我們用更客觀,更貼近作者心靈的角度去看待文章,去聆聽一個智者的內心獨白,或許結局並吧一定皆大歡喜,但人性總是閃耀著光輝。急躁之下的想當然是品不出文筆間的山間鳴澗的,閱讀使我們變得理智,變得更懂用心去讀這個世界。

  讀《夏洛特的網》讓我看到了友誼那付出生命去扞衛的感動,使我更理智地對待每一個朋友,理智地維繫著友誼的可貴;又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為個人理想而不悔奮鬥一生的追求讓我更理智地看待夢想,明白它與現實並不衝突的存在。

  閱讀是一把探索生命的鑰匙。詩人何其芳有一句話“讀書就是翻譯,因為從來不會有兩個人的體驗是相同的。一個拙劣的讀者就好比一個拙劣的譯者:他會在應該意譯的時候直譯,而需要他直譯時他卻意譯。”因此,閱讀的過程恰巧使我學會變得更為理智,看清什麼是作者意在抒發和傳揚,什麼又是作者興起的一時快筆。就似開礦,閱讀就是為了理智地通事理,從而更好地生存在這個世界裡。

  理智是閱讀的一種選擇;閱讀是引領我,使我理智的智慧通道。我願在每一本好書面前停留,就像理智的積澱使真理在我面前一一停留一樣。

  篇二:閱讀一片楓

  終於,它掙脫了枝的束縛,在寒風中劃出深秋最美的弧線,靜靜的落到了初冬蕭索的大地上。

  那是一抹紅,一抹枯萎的紅。

  冷風帶著冬的訊息,吹落了枝頭片片枯葉,吹走了湖面群群大雁,吹得路上的行人穿起了大衣,加快了步伐,吹得這平日裡就不熱鬧的寶石山愈發得冷清。

  從後山拾級而上,沒有都市的喧鬧,沒有飛揚的塵土,有的只是細雨過後泥土散發的淡淡清香。深秋初冬的氣息在山的空氣中瀰漫。踩著滿地沙沙作響的枯葉,慢慢來到了山頂。

  一棵紅楓樹。它就這麼自然卻又突兀的來到了我的面前。它紅的並不張揚,事實上正在枯萎的它泛著和城市天空一樣的灰色,然而和四周的景相比,它依舊是耀眼的,讓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它。

  它正在和秋作著最後的訣別。一陣寒風吹來,三五片葉慢慢地落了下來。然而冬天似乎對於它和秋的依依不捨有些不滿,於是又派一陣冷風過來催促它。一片葉在枝頭顫動,似乎不願離去,用它那瘦弱的細枝與冬作著最後的、毫無疑義的抗爭。終於,冬用無情的風將它吹落,它划著美麗的弧線,靜靜的落下了。

  我走上前去,拾起了方才落下的那片楓葉。它的紅帶著絕望的死灰色,如同一個萬念俱灰的老人,望著自己漸去漸遠的故鄉,慢慢閉上了眼。手指慢慢地沿著它的葉脈劃過,這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葉脈彷彿刻下了它一生的故事,讓我細細品讀。我讀出了它初春綻放時的喜悅,讀出了它盛夏成長時的期待,讀出了它深秋怒放時的悽美,也讀出了它初冬凋零時的落寞。它的一生。

  讀過無數讚美落葉的文章,說它們“化作春泥更護花”,說它們偉大,說它們無私,更有甚者說它們不忘本,葉落歸根,去滋養曾經哺育它們的根。

  然而閱讀這片楓,我卻有另一種感受。

  它最後的訣別是多麼的不捨啊!它並不想離開,於是它掙扎著,與冬風抗爭著,然而它輸了,它終究沒能戰勝自然和時間,落下了。

  我曾嘲笑過落葉樹的軟弱,嘲笑它們不如常青樹一樣在冬季依然枝繁葉茂。然而當時就有人打擊我說,那時自然界的規律,並非葉子它們自己可以改變的。

  我沉默了。

  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我們都認為人定勝天,總相信一切的努力總會換來回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沒有改變不了的事情。然而生活總是用一盆盆冷水將我們曾經的熱情和雄心壯志澆滅。於是我們沉默了,我們懷疑了,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徘徊了。我們不相信命運,但是生活卻總是和我們開著玩笑。我找不到答案。

  然而今天的這片楓葉不正回答我了嗎?

  縱然我們最後並沒能改變結果,然而我們曾經努力過,我們得到了那條最美的弧線。

  拿著這片讓我讀出答案的楓葉,我轉身了,再次投入了那個叫做生活的戰場……

  篇三:閱讀三部曲

  張繼樓在詩中曾寫到:"聽不見馬路上車輛喧鬧,哪管它街頭廣播聲高。書頁在膝蓋上輕輕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說的不正是我嗎?朦朧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

  嗓音·書角

  五歲時,閱讀是一個個問號。

  常捧一本書,一本正經地看起來。熟悉的字就自信的讀出來,生疏的字則用"什麼"代替,讀音常常是"秀才只識半邊字"。經常是"什麼什麼······"鬧了不少笑話。

  這時,媽媽便把我抱在膝上,翻開書本,撫摸著我細柔的長髮。一遍一遍,毫不厭煩的那老掉牙的故事。輕柔的聲音轉進我的腦海。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小人魚和她的王子,賣火柴的小女孩······我這一邊聽著,一邊卷著書角。小小的心,就這麼一次次的跟著歡喜,幸福,憂傷,憤怒······第一次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您的嗓子啞了,書角折了,我卻在閱讀中長大了。

  雙鬢·書籤

  八歲時,閱讀是一個個驚歎號。

  常捧一本書,學著古人搖頭晃腦。讚歎牆角那幾只獨傲的紅梅;大漠中的一縷孤煙;古道西風下的瘦馬;籬笆外的簇簇黃菊;滔滔黃河水奔騰流入大海······

  時常,搬條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把心愛的故事書攤在她膝上,胖胖的小手,指著拼音一字一字地給媽媽"講故事",媽媽總是很認真地聽著,為我講解不會的生詞。末了,還替給我一張精美的書籤。

  您的雙鬢泛白了,書籤多了,我卻在閱讀中長大了。

  皺紋·書皮

  十二歲時,閱讀是無數的省略號。

  常捧一本書,躲在無人問起的角落。暢遊在《駱駝樣子》的世界,感受老北京勞動人民的辛爽;默讀《紅樓夢》,為裡面的人物,悄然落淚;觀賞錢塘江波瀾壯闊的大潮······

  還喜歡講給媽媽聽。坐在她身旁彷彿回到了昔日的溫暖。常常是,我還沒開始講,自己就先笑了,或者講了一大通,卻終是反反覆覆幾句話。有時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而媽媽認真地聽著。我發現媽媽才是最好的傾聽者,偶然看見一縷縷皺紋爬上她的臉。而我也學會了珍惜書本。

  你的皺紋多了,書皮新了。我也在閱讀中長大了。

  學無止境啊!陶醉在文學殿堂的我,可不能忽略了科學閱讀。

  閱讀是美好的,親情也是美好的。讓我們在書香的薰陶下,一幅幅溫馨畫面,一段段美好時光,一縷縷濃濃親情,平直心醉。時光最易拋人而去,但閱讀與親情卻是永恆的。
 

有關讚美蝴蝶的散文詩歌
描寫遇見的唯美散文詩歌
相關知識
關於描寫閱讀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兔子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大海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畢業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春天的優美散文詩
關於描寫夏天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老師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葉子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校園的優美散文
關於描寫微笑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