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閱讀專題訓練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七年級語文的期末考試即將到來,在準備期末考複習時,同學們要準備哪些閱讀專題訓練題來練習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文言文閱讀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解釋下列字詞。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環謁:

  2、給下列句子中畫線的字注音。

  1不能稱 前時之聞

  2泯 然眾人矣

  3、翻譯下列句子。

  1、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2、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4、從最後一段的議論看,作者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意在說明什麼道理?

  二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雖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5.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會賓客大宴   宴:

  ②.幾欲先走   走:

  ③.賓客意少舒  少舒:

  ④.奮袖出臂  奮:

  6.理解填空。

  ①.文段中描寫火燒之聲的句子是

  ②.文段中描寫眾人滅火之聲的句子是:

  ①②兩類聲音是同時發出的,從文中“ ”一詞可以看出。

  7.“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幾句為什麼不能刪去?

  8.試比較畫“—”與畫“~”兩處對聲音的記敘描寫,看看特點有何不同,並對寫法加以評析。

  三歧路亡羊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僕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說符》

  9、補出省略成分。

  既反,  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

  10、翻譯。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1、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四

  萬里赴戎機, 。朔氣傳金柝,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雄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將橫線上的詩句補寫出來。

  13、解釋下列加線的詞。

  萬里赴戎機 朔氣傳金柝

  策勳十二轉 木蘭不用尚書郎

  14、由最後一段引申而成的一個成語是 ;你能用該成語造一個句子嗎?

  15、從古至今,我國曆史上湧現出許許多多像花木蘭一樣的巾幗英雄,你能舉出一二例嗎?

  二、現代文閱讀

  五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散學了,--你們走吧。”

  16.這段文字選自小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國作家_____________。

  17.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後為什麼會變得“臉色慘白”?

  18.小弗郎士為什麼覺得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高大起來?

  19.語段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描寫方法。

  20.韓麥爾先生最後“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下了“法蘭西萬歲”,這一舉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

  ①貝多芬神往地說:

  ② “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③他接著說:

  ④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⑤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客人不停地記下來。

  ⑥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

  ⑦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裡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和巴赫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為了餬口指揮鄉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裡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⑧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著節拍指揮時,聽眾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台上,直到一個女孩拉著他的手向觀眾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⑨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

  21.說說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1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2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22.第⑥節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段末加點的“永恆”指的是什麼?

  23.假如你是貝多芬最後一次指揮的音樂會觀眾,當時會有什麼感受?請簡要地寫在下面。

  24.第⑨節中貝多芬為什麼會說“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談談你的理解。

  七

  善待生靈

  有時,動物界也會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約摸半小時後,羚羊群分成了兩類 老羚羊為一類,年輕羚羊為一類。一隻老羚羊走出來,朝年輕羚羊群叫了一聲。一隻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懸崖邊。年輕羚羊後退了幾步,突然朝前奔向懸崖對面;緊接著,老羚羊也飛躍出去,只是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子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礅的生命橋。那情景是何等神聖!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

  動物在生命危急之時的舉動,令人肅然起敬。它留給人類的思考是什麼呢?

  “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時,當最末一隻未留後代的雄鷹從高空墜向大地時,當鱷魚的最後一聲哀鳴不再在湖澤上空迴盪時……人類,從某種意義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結局。”這是人類對動物的哀憐,更是動物對人類的警示。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和動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善待生靈,也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2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時 寫的詩句,引用這兩句詩的效果是

  26、第一段中所說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15字

  27、“獵人們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8、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語句是 ;這一句運用了 的表達方式。

  29、“動物在生命危急之時的舉動”指不超過30字

  30、舉例說明本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31、第二段中括號內應填的標點是 ,作用是

  32、請以“愛護動物”為主題擬一條標語。不能摘錄原文中的語句

  ①飛船一般為多艙體結構,艙體之間要能分離,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極高。“神舟號”載人飛船為三艙段複合結構。最前端的一個艙體稱為軌道艙,它具備可獨立執行衛星的一切功能,與飛船分離後可在太空獨立進行各種飛行試驗;位於最後端的推進艙也稱為裝置艙或資源艙,完成既定任務後,再入大氣層自毀。居中的返回艙完成任務後,承載著航天員安全返回預定的著陸場。“神舟號”飛船從發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進行9次分離操作。

  ②與俄羅斯正在使用的“聯盟TM”飛船相比,“神舟號”比“聯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員的活動空間大,攜帶有效載荷的能力強。“神舟號”還採用了一些先進技術,其設計方案在某些方面優於國外的第二代載人飛船,“神舟號”飛船載人發射成功後,其技術水平將達到或優於前蘇聯第二代載人飛船的水平。

  33.第①段首句中加點的詞“一般”能否去掉?為什麼?

  34.這段文字的說明重點是:

  35.“神舟號”載人飛船的艙體自前往後依次是 艙、 艙和 艙。

  36.第②段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 。

  八

  ①“滴水見精神”,小節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試金石。人民群眾評價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來判斷的。鄭培民同志就是一個十分注意小節的人。他在最後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發趕往醫院,途中,他雖已無力地倒在祕書的肩膀上,嘴裡卻在囑咐司機:“別闖紅燈……”作為一名黨的高階領導幹部,注重小節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覺得未免過於苛刻,認為“行大事不拘小節”,領導幹部應當著眼於大事,而不應拘泥於如此小節。其實不然, 。

  ② 古語云:“舟必漏而後入水,土必溼而後生苔。”幾處滲漏,可使巨輪傾覆;一處管湧,能讓長堤崩潰。同理,小節不檢會摧毀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斷送甚至跌入罪惡的深淵。古往今來,這樣的事例並不鮮見。清朝鉅貪和珅,其貪婪成性僅僅是從幾根上等楠木開始的。原山東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的墮落,最初就是從吃一點、喝一點、拿一點開始,直至發展到見利就上、有利必爭,將手中的權力變成了權錢交易的工具,中飽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貪官。

  ③“小節”能壞幹部,歷史和現實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對此並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把握住自己,維護自身形象,但在小節上,漫不經心,疏於防範:有的警惕性不高,認為吃請一頓飯、喝一瓶酒、拿一條煙是區區小事,無傷大雅;有的心存僥倖,認為只要不犯大錯誤、不搞大腐敗,出點小問題,組織會寬容、原諒;還有的心理不平衡,認為別人恣意腐敗能“逍遙自在”,自己撈點小惠小利,是“小巫見大巫”,不足掛齒。諸如此類,其結果常常是小節不保,導致大節喪失,最終為人民所唾棄,悔之晚矣!

  ④俗話說:“籠中的鳥兒就是因為幾粒小米而失去了整個天空。”作為人民公僕,不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細節問題上堅守住心靈的“防護堤”,安於清貧,耐得清苦,時刻嚴於律己,防微杜漸,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做到“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黨、不愧民、不愧己”!

  37.“小節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試金石。”句中“試金石”的意思是

  。

  38.給文章第①段末尾補上一句總結性的話。不超過20字

  39.下列對上文有關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寫鄭培民十分注意小節與有些人認為“行大事不拘小節”形成正反對比論證,顯得是非分明,說理有力。

  B.第②段運用古今兩個典型事例,從反面鮮明有力地論證了“舟必漏而後入水,土必溼而後生苔”所產生的危害。

  C.第③段作者從“警惕性不高”、“心存僥倖”、“心理不平衡”三個方面分析了小節不保的原因,加強了論證的針對性。

  D.第④段 “籠中的鳥兒就是因為幾粒小米而失去了整個天空”一句中,“幾粒小米”喻指小節,“整個天空”喻指大節。

  九半畝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會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搖曳著幾柄荷葉,散著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裡的鏡子,照映著四季的時光。鳥從田野的上空飛過,它就照出鳥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樣。鳥從空中望見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飛下來,掠過水麵,用飛翔的微風輕輕地扇出幾道漣漪,算是一番謝意;而那走上堤來的牛,並沒有領會塘的美意,只是低了頭一味地啃食著草,不停地甩轉著尾,驅趕身上的蚊蠅。塘知道,還有更多的田等著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鳥從上空飛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藍天白雲;牛從堤壩走過去了, 。一片落葉飄舞而下,像一隻蝴蝶撲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訴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來臨。

  ②農人操心的是讓田地長出豐收的莊稼,塘操心的是讓自己四季滿盈。下雨的時候,鳥也會躲進堤上的稻草垛裡,對著瀟瀟幕雨怨聲嘰嘰。但是塘卻開放自己,擁抱每一顆雨滴。那來自四面八方的汙泥水更是流歸到這田野的大海。帶泥的雨水流下堤來,汙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時渾濁不堪。但是塘知道,要獲得就會有犧牲。不過不要緊,幾天的風吹草動,波瀾微驚,那一塘的水又會澄明如鏡。她將汙泥埋進心底,而將明淨奉獻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還不能讓她蓄滿,還有冬天飛雪的晶瑩。枯草上的積雪融化。冰涼而潔淨的雪水又悄悄溶進了塘水中,漣漣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這一塘的清水,澆灌了一畝又一畝的莊稼。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會一路歌聲順著溝渠流進田野,一塊塊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鏡,照映著人們一年之計的春耘。在乾旱的日子裡,天空中無一絲雨,禾苗枯焦,農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盡自己最後一滴水。從乾裂的塘底裡流著的最後一脈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莊稼,也不知養活了多少人,她只記得那挑了一擔谷的人在塘邊洗過幾次臉,耕田的人來洗過幾次腳,如果人們在冬天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會感激不盡,春天那淤泥會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裡會長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會奉獻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這半畝方塘,有著日的光亮,月的清陰。在那如夢的星辰裡,晚風送來的蛙聲是它為疲憊的人們準備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會有塘,長著幾朵青青的荷葉,映著一片明淨的光影。如果有人路過,不可隨意舉一塊泥土丟進方塘,因為那是田野的一顆明亮的心。

  40.文中兩處 內依次選填句子恰當的一項是:

  ①塘堤上是一處處踩跨的蹄痕 ③人們就會抽取她一年的積蓄

  ②一處處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④她就讓人們抽取一年的積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1.注意對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簡要分析每組兩個句子間的關係。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裡的鏡子,照映著四季的時光。

  ②一塊塊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鏡,照映著人們一年之計的春耘。

  2①從乾裂的塘底裡流著的最後一脈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隨意舉一塊泥土丟進方塘,因為那是田野的一顆明亮的心。

  42.閱讀下面連結的材料,結合對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發現方塘與松樹有什麼共性?寫出你探究的結果。不超過20字

  只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葉擋住炎炎烈日,叫人們在如蓋的綠陰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選自陶鑄《松樹的風格》

  43. 作者在第二段中說“她將汙泥埋進心底,而將明淨奉獻田原”,請聯絡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100字左右

  十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些黑頭髮黃面板的中國人。據學者們研究,兩千多年前,黃河並不姓“黃”,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當清澈。隨著她兒女的增多,周圍的森林面積一天天減少,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終於使她由綠變黃了。河底泥沙越來越厚,河面逐漸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開封市,河面比房頂還高,成了流在人們頭頂上的“懸河”。大概是母親河生我們的氣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來教訓我們,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那麼,目前的情況又怎樣呢?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黃河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卻也成了附近農業汙水和生活汙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據專家們統計,黃河汙水年排放量高達21.2億噸,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萬噸,農藥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別為3.75萬噸和600萬噸。以寧夏為例,黃河流經寧夏13個市縣,全長397公里,寧夏每年3億噸工業及生活汙水約有80%排放進黃河。據檢驗,黃河水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近年來顯著增加。由於汙染嚴重,河水不進行處理就不符合飲用標準。然而現在,寧夏南部山區的許多農民就直接飲用黃河水。即使那些不直接飲用黃河水的人,也並非不受其害,因為被汙染的黃河水影響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區的地下水,汙染程度已相當嚴重。飲用這樣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證身體健康呢?

  44.閱讀第1自然段,概括說明造成黃河成為“懸河”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答:

  45.第2自然段中說到黃河“新的問題”是指 ,造成黃河汙染的主要物質有 。

  46.文中劃線部分主要運用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

  47.從全文看,黃河問題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哪些嚴重危害?

  答:

  十一握住母親的腳節選

  ①一位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到一家頗具實力的公司應聘面試,主考官只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大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抱過母親的腳嗎?”

  ②年輕大學生被主考官的提問弄愣了,滿臉緋紅。主考官接著又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你必須抱抱你母親的腳。”

  ③青年紅著臉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無論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親的腳。

  ④青年大學生早年喪父,貧寒的家裡只有他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靠替人做傭人才供他讀完了大學。A青年大學生其實是理解母親的,也很愛他的母親。但她壓根兒沒抱過母親的腳,他不知抱母親腳時心頭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裡,母親還沒有歸來。他想,母親長年在外奔波,那雙腳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腳,然後輕輕按摩一番。

  ⑥母親很晚了才回來。青年請母親坐下,然後端來一盆熱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親的腳。陡然間,他發現母親的腳竟然像木棒一樣堅硬。青年大學生頓時潸然淚下,緊緊將那雙腳擁在懷裡,久久地不肯鬆開。

  ⑦B那晚,青年大學生終於理解了母親。

  ⑧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對主考官說:“我現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麼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艱難。你讓我明白了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一個人只有理解了母親,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這時笑了,點點頭說:“你明天來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驗年輕大學生的悟性,豈料卻讓一個人的靈魂獲得了昇華。

  ⑾年輕大學生從此銘記著母親的艱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負的責任。沒幾年,他便成長起來,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闆。

  ⑿故事一度讓我感動,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許多年以來,當我終於長成一棵大樹,當我坐在偌大的教室裡給那些虔誠地喚我老師的朋友談創作體會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一個人要想讀懂人生真諦,不妨回去握握母親的腳,那是一部比任何經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鉅著,讀懂了它,你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⒁握母親的腳在手,其實握著的是自己一生的命運。

  48.本文通過敘述一個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諦,貫穿全文的線索是 。

  49.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文中劃線的A句和B句中的兩個加點詞語“理解”的含義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經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鉅著”是比喻句,突出說明母親的奉獻精神對兒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④段第一個句子是插敘,交代了青年的身世,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D.本文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首尾照應,中心突出。

  50.青年大學生握母親的腳時為什麼“潸然淚下”?他的靈魂獲得了怎樣的昇華?

  51.“握母親的腳在手,其實握著的是自己一生的命運。”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52.從文中選出一個你喜歡的語句,然後說明喜歡的理由。

初一上冊語文月考卷
七年級語文第一學期期中綜合檢測題
相關知識
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閱讀專題訓練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模擬能力測試題
五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綜合訓練卷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同步訓練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同步訓練題
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閱讀複習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統一測試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試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