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散文愛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張愛玲散文《愛》描寫了一個很美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1

  週末的晚上,一個人在家裡,偶然翻了翻一本小雜誌,有篇小文《愛》,題目好象是通俗了一些。可沒看幾行,便不能自禁。讀書的絕妙境界總是在無意間來到,原來是張愛玲的作品。我便把閱讀時的天馬行空的感受寫了下來。

  “……那是她不過十五六歲,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讀至此,就被這簡簡單單的文字吸引了,有一種只可意會的感覺胸中湧動,彷彿是有滄桑古意拂來:“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皎潔的月光,疏疏朗朗的鑲嵌在桃樹林蔭裡,偶爾一逢,“噢,你也在這裡嗎?”此情此景,一言一聲,站了一會,雖是淡淡的感覺,而今讀起,似乎是多麼的熟悉而令人心神盪漾。

  後來,這女子被人拐買轉賣,歷盡人生坎坷***。老了的時候,還常常說起,在那個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老婦人回憶的是那少年,不知道女作家此時思念的是誰?是那傻不愣瞪的少年,抑或是燦若桃花的女子?兩者某種似有若無的聯絡。但一切只成了美好的回憶,滄桑與淒涼也如一絲一線,時斷時續上來了。

  人們都說,張愛玲的小說太滄桑太悲涼,其實她的散文又何嘗不是呢?“於千萬人中遇見你所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什麼別的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這一次又略不同,滄桑中帶了那麼一點愛,空曠寂寥的感覺籠罩在周圍了。原來愛是這般稍縱即逝,又亙古不變。

  2

  閒來無事 看到博上許多人都在寫 在談‘愛’這個字眼 想起以前看過張愛玲的散文《愛》 就在網上重又溫習了一遍 重讀張愛鈴的散文《愛》 又有許多新的感受:

  那個年代 這是一個故事 悽美而感人 無須過多言語的詮釋:這又是一首情歌 潛在的情感穿越各種迷離 一生永不褪色 一生中 只有那句刻骨銘心的話維繫著兩顆跳動的心 心與心的感應 心與心的默契 如黑夜裡的一個亮點 支撐著一個人的理性靈魂 這種寓平靜中的“轟轟烈烈” 也許 這就是張愛玲散文《愛》的魔力

  “這是真的” 我的情感隨作者的坦言而觸動 她該是一個愛做夢的女人吧 我喜歡有月的夜 月光可以柔柔地瀉在月白的衫子 她愛在春天的晚上 輕輕地靠在桃樹下 攀著發青的嫩枝 讓情感從這裡延伸 初春是美的 無奈冬意還未褪盡 她的目光一直停佇在桃樹對面的那扇門 彷彿門的開啟與閉合緊緊聯絡著所有的驚喜與感動 今夜無月 黑夜中 她已忘記了自己的美 她的執著已忘記了自己是位小康之家的女兒 她忘記這是一種叛逆 她在乎的是那份感動

  “噢,你也在這裡嗎?”輕輕的 話語簡潔得連一個字也容不下去 是男性特有的女性羞澀 是驚奇發生的激動 彼此的無言 生怕更多的言語 都會驚動周圍的小生命 破壞了無聲的美 彼此固守著那一段距離 那一份清泉般的美麗 他會發現她今夜的美嗎 他為何要保持著那段短短的距離 相識而無語 那份最真摯的情感 最純真的愛戀為何深藏心底不敢輕易地表露 也許是家庭的緣由 也許是無形的網 也許這是對傳統無聲的背離 春天的晚上 桃樹之下的邂逅 無言的默契 那一份寂靜的黑色掩飾不了內心的狂熱 靜與動的比照 恰恰給我們留下如詩的空白 想象也因此而美麗 張愛玲正是用真實的粗線條描繪出她的理想主義

  “就這樣就完了”無聲的美讓人感到缺憾 以至於歷盡種種苦難之後 這種美變成生命唯以回味的愛戀 現實的無奈同時讓這份愛戀倍受時間無情的煎熬

  “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步,正好趕上了。”就是那句話構成一段美麗而沒有結果的緣 張愛玲跳躍的筆觸時刻捕捉著情感的觸動與兩極感受的隱性描寫 蒙太奇的畫面 理想與現實中的碰撞 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美的無奈 美的缺憾也許山盟海誓能代表轟轟烈烈的愛 但這比不上為愛無聲守侯的美

  我要一片藍天 自由地飛 我要像一陣雲煙 無聲無息的美 也許精神之戀是不完美的 那個年代 愛無須表白 無聲的缺憾也是一種美的演繹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

  

張小嫻描寫女人毛病的散文
郁達夫散文讀後感
相關知識
張愛玲散文集讀後感
張曉風散文選讀後感大全
張曉風散文選讀後感大全
張愛玲散文愛讀後感
最新丁立梅散文集讀後感
汪曾祺散文選讀後感五篇
琦君散文集讀後感範文
琦君散文集讀後感
朱自清散文綠讀後感
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