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經典的啟發
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xx年暑假我校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訊。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篇二
踏進中國國學殿堂,我想每個人都會深深的被悠久的中華文化所折服,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很多外國友人熱衷於中國國學。那幾千幾百年前的思想與現代西方西多教育思想比起來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中國是一座蘊藏奇珍異寶的寶庫,那國學經典當屬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
現在,我們在不同的崗位學習國學,對我們的啟示又不一樣。作為一名學校管理中層,我在這次學習中所思所悟最多的還是對於中層管理方面。國學中三大流派的管理思想對我們的啟示比較大,那就是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老莊的道家管理思想,韓非的法家管理思想。很多現代企業、單位的管理思想衍生很多,但無論怎樣都可以從國學三大流派中尋到蹤跡。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地方,甚至是面對不同性格的人,所用的管理思想,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
戰國時,七國紛爭,社會動盪,思想紛亂,秦始皇採取了韓非的法家思想,用霸道成就統一大業,,終於一統天下。漢朝建立之初,舉國凋蔽,萬民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漢朝統治者則採取自給自足、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用了將近100年的時間,終於讓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後走向繁榮。但也正是無為而治讓很多人缺少了道德規範的約束,從而引發了七王叛亂,如果繁榮盛世時管理者能夠運用儒家禮儀之道也許歷史便會改寫。
對於學校管理也是如此。用什麼樣的主導管理思想,絕不能跟著感覺走,更不能現在流行什麼新潮的管理理念,就在學校使用什麼樣的管理方法,而是必須立足學校的實際,立足學校教師具體情況。如果學校出現各種不良風氣,就應以法家管理思想為主,大刀闊斧,使學校歸於正常的教學秩序;如果學校發展步入正規,趨勢良好,則在原有基礎上更加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即可,此時便是道家思想為主;如果教師的綜合素質高,有上進心,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以人為本,更加註重人才培養,從而讓學校有更好發展,使教師的才能和工作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
篇三
今年,我們黨支部為了開展讀書活動,給班子成員每人買了一本加強自身修養的國學經典《菜根譚》書籍,學習後大家都說這本書猶如一張明鏡,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仔細想想今天,當我們還在為慾望而掙扎,為慾望而勾心鬥角,為慾望而忽視身邊平淡的幸福,為慾望而拋棄自己純真的信念,為慾望而苦惱的時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已經悟出來了。還是在今天,當我們還在煩悶於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面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裡,在那個慾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裡,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說到人的慾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於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裡,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裡,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所以被後人稱為“亞聖”。“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麼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裡,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慾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後,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後,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後,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後,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後,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淨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裡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給矇蔽,太多對物質的慾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鬆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麼,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於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慾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隻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洗禮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無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譚》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被奉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毛澤東主席看過此書說:“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初看此書,就讓我越看越著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這本書裡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特別是在我團三化建設中,更需要用優良的品德,嚴以利己,寬以待人的良好的心態,以飽滿的熱情和奮發向上的鬥志積極參與到實現我團經濟和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中去,自己的心智才會得到磨練和提高。
國學經典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