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幹部事蹟材料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瑣碎繁雜,並非所有的矛盾或問題都適合政府運用行政管理或者法律手段去解決,這就需要基層幹部動之以情,曉之有理,使矛盾在激化之前即被消除於萌芽之中。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基層幹部事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美基層幹部事蹟1
他是人們眼中難得的技術多面手,他以堅韌的意志功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情懷帶領職工完成了礦交給的一個個重要使命,他就是**礦機電車間副主任韓凱龍。
1983年,韓凱龍從**蒲城老家參加工作來到**煤礦,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紮實苦幹,刻苦鑽研,在剛參加工作那幾年,面對繁雜的工藝,他經常一邊手拿工具書,一邊認真比對裝置查詢問題,寒暑更迭,不變的是他對學習、操作、實踐的執著,當工友們下班回家時,常常能看到他一個人對著加工圖紙和機件久久沉寂認真思考的身影,在圖書閱覽室,當別人的借書證還是嶄新的時候,他的借書證早已畫滿了借閱專業書籍不知已經換了幾個,工友笑他一根筋,師傅、老前輩們被他問的“苦不堪言”,直至把不懂的問題搞明白、弄清楚才罷休。在知識的海洋裡他從不滿足,通過自學,他考取了高階技術資格和大專學歷,漸漸的車間各類技術活沒有他不懂、不會的。在礦舉辦的專業技術比武中他以過硬的技術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他的快速成長領導看在眼裡,將他逐步提升為組長、班長、最終走向了管理崗位。
走向管理崗位後,他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大膽摸索不斷創新,帶領職工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受到礦領導的肯定和讚揚,他說:“工作中經常遇到需要緊急維修、加工等任務,這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必須在工作方式上進行革新,根據每個人的技術特點合理配置,這樣才能高效完成礦上交給的各項任務。”在管理上,他從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材料成本,滿足生產需要入手,不斷摸索管理經驗,大膽創新加工工藝,在修舊利廢工作中,由於回收的舊錨杆,變形嚴重,需要人工一根一根整形後複用。
兩個工人加工一天最多也就30多根,而且一個班下來累得職工是腰痠背痛,他看在眼裡,決心改變這一現狀,經過與業務精的職工和探討,以及查閱大量資料,他反覆推敲,細心研究,利用液壓原理技術成功設計製作出廢舊錨杆液壓拉直機,投入使用後一天下來加工製作盡300多根,是原來的10倍,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職工們的讚揚。在一個個待解的技術瓶頸面前,他從不懈怠,他的執著努力下,相繼對礦放頂煤深孔打眼鑽桿、暗皮帶井溜煤眼、阻化噴霧水箱改造,以及125皮帶機單機託動等進行了改造,僅節支降耗一項就為企業每年節約130多萬元,使車間機加工質量、維修質量、節支降耗等方面都有了質的提高,受到使用單位的好評。特別是他設計的分風器獲得了礦的表彰嘉獎,被多個兄弟單位學習借鑑。
**年,在礦“2號副井”機電先期鋪設階段,韓凱龍接到任務後立即帶領職工投入工作,8月中旬的天氣炎熱無比,他同車間員工一起在烈日下炙烤,栽杆、拉線,30多度的高溫及特殊地形,使每個人面板晒通紅、嘴脣乾裂,被荊刺刮傷的肌膚讓汗水侵入後灼熱的鑽心疼痛,但是為了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他沒有叫苦叫累,率先垂範,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三天努力奮戰,提前完工,但他身上卻被晒起了血泡,整整晒脫了一層皮。這只是韓凱龍同志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嚴格要求自己,漂亮的完成了礦上交給他的一項項重大任務,為礦井改造升級勝利完成夯實了基礎,為礦井持續安全生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說:“既然選擇這個職業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因為我是一名黨員,我必須擔負起這個責任,努力完成組織交給自己的各項使命,這個沒有選擇,義不容辭。”
最美的基層執業生涯讓韓凱龍找準了人生的閃光點,他說他有一個夢,就是將自己的滿腔熱血融匯到**發展的征程上,因為**夢正是自己嚮往,一生所追求的夢,31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在他31年的工作中,用自己的青春演繹了一個共產黨人紮根礦山,始終如一,在急、難、險、重面前不怕苦、不怕累的壯志豪情,多年來他流過多少汗早已不記得了,但獲得的榮譽卻能堆成山,這就是一名共產黨人的執著信念,他永遠是無數礦山共產黨人最美的那顆星。
最美基層幹部事蹟2
熱鬧的街衢、整潔的環村路、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室、忙碌的村民。走進**縣**鄉新村,一幅科學發展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村民們說:“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的,泥濘的小路、荒凸的山野、破舊的房屋……這一切,以前我們連想都不敢想,這都是村黨支部書記**這個‘火車頭’帶出了我們這個‘省級文明村’呀!”
**年,年富力強的**擔當起村委主任的重任,**年又擔當起黨支部書記的重擔。“一肩挑”賦予他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和村“兩委”一班人真心誠意為村民謀福利,贏得了廣大村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援,團結帶領全體村民,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鞏固壯大煤炭產業,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個人曾先後獲得省級“百名優秀黨支部書記”;縣級“行業標兵”、“優秀黨支部書記”、“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特級勞模”、“勞動模範”、“產業轉型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一、建班子帶隊伍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針對村裡的實際情況,大膽地提出了對普通黨員設崗制、工作記分制的農村黨員激勵機制,建立黨員民情責任區、黨員議事制度。通過制定學習計劃,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積極開展黨員培訓,充分發揮遠端教育功能等途徑,努力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
注重黨員發展工作,每年積極發展優秀的年輕人入黨,上任以來、我村發展年輕黨員共13名,平均年齡結構為25歲左右,為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為我村的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兩委”班子在高書記的帶領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群眾中樹起了新形象,為搞好村的各項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他帶領群眾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令人嘆止的可喜成績。由於他的不懈努力,新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得到了長足發展。新村也成為**縣新農村建設一顆璀璨耀眼的新星。
一是村容村貌大為改觀。他科學規劃、具體指導、精心實施,對大小巷道進行了水泥硬化,並進行了鋪設排水溝、綠化、路燈等配套,建成了高標準的村中花園,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建成了設施齊全的群眾健身廣場3處,使農民在農暇時節充分健身強體、享受生活。大抓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建立環境整治長效機制。
二是村民素質明顯提高。他不忘農民素質的普遍提高,組織黨員幹部開展“訪知己”活動。並建成高標準舞臺,硬化文體廣場,大力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幾年來在縣城成功舉辦了新村專場消夏文藝晚會,被譽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一枝奇葩。
三是踐行承諾、謀求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是關鍵,生活寬裕是目標,鄉風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潔是形象,管理民主是基礎。如何發展經濟、壯大農村經濟,讓群眾錢袋子飽起來,是他整天思謀的事情。他親自請專家多次到村田間地頭調研,帶領村民發展種植優質核桃樹。並多次外出走訪大的運輸公司,根據本村運輸車隊實際情況,成立了新村運輸有限公司。
四是按照發展成果普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要求,新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每年村集體拿出300餘萬元,惠農事項共14項,總的體系是人均福利達到5000元。
三、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找準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特色農業初具規模。黨支部堅持“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狠抓綠色生態農業建設,因地制宜種植優質核桃樹500畝,投資50萬元完成了蓄水灌溉配套工程,著力打造核桃經濟林精品示範園區,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第三產業異軍突起。黨支部充分發揮煤礦優勢,先後組織村民投資5000餘萬元,購置車輛達150多臺,組建了新村運輸業有限公司,並採取”五統一”管理模式,形成了承運、銷售一體化的煤炭物流體系,貨運能力達到年200萬噸,年創產值1350萬元,上繳稅收103.6萬元,安排就業200餘人,被納入全縣”雙千專案”,突破了以煤為主的傳統產業,闖出了一條轉型跨越發展的新路。
作為“一肩挑”的“班長”,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常常告誡自己:“黨組織和村民把這麼重要的責任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工作中我自覺接受集體領導和黨組織的監督,不搞特殊化,時時事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始終保持清正廉潔、清廉自守,為全體黨員和幹部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最美基層幹部事蹟3
“門前潼溪水,村後雄雞山,我家我村就在賀田。”浙江衢州市龍遊縣賀田村村民每次唱起“村歌”,都要自豪地說一句:我家就在青山綠水間。
領著大夥兒把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建成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的,是在賀田村幹了22年的“光榮書記”——全國勞動模範、村黨支部書記勞光榮。
“垃圾村”變身樣板村
走在賀田村錯落有致的農舍間、綠樹成蔭的村道上、曲水清流的公園裡,勞光榮很自信:“隨時到村裡來看,都是‘垃圾不落地’。”
當初,下決心從“垃圾”這件事著手,改變“髒亂差”村容村貌的勞光榮,被人戲稱作“垃圾書記”。賀田村首創的“垃圾源頭分類可追溯,減量處理再利用”農村保潔機制,在全國都出了名。為了保持村容整潔,勞光榮想了許多管用的“土辦法”:村民每天上午8點前將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點,村保潔員上午9點半之前清運完畢。每個垃圾袋都貼上了可識別的“身份證”。哪家亂扔垃圾,一查袋上的編碼就知道。村裡還成立衛生保潔測評組、監督組,衛生檢查打分結果全部公佈上牆。
幾個月堅持下來,村民們真真切切看到了變化。就連城裡人都頭痛的垃圾分類,在賀田村卻能分得清清楚楚。
共建家園,美麗鄉村發展生態經濟
賀田村“家底”薄,當年是集體經濟接近空白的“空殼村”。靠著勞光榮四處奔走爭取來的各方支援,村裡的“家業”一項項置辦下來:修建了標準防洪堤,讓溪灘兩岸免受洪災侵擾;新建8公里多林區道路,毛竹運下山每擔能省下8元多的成本;原本住在破舊泥牆矮房裡的老人,也遷入舒適的老年公寓,有配套的活動室、衛生室。
勞光榮一直尋思著,為村裡保護好這方青山綠水。現在的賀田村,不僅賣竹子,更賣生態、賣風景,給村民開闢出新的致富路。在勞光榮的構想中,“要讓大夥兒真正從環境中得利,不離家鄉就能賺錢,將村裡純天然的菜籽油、紅提推介出去,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
不負重託,帶領村民共奔富裕文明
這幾年,賀田村每年都要辦一場充滿綠意、鄉土特色鮮明的“村晚”。村民們自己砍竹子、搭佈景,自己帶著扁擔、竹條等農具上臺,節目也都是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村裡連年評選“和睦家庭”“衛生示範戶”“庭院綠化示範戶”“好公婆”“好媳婦”,被評上的好黨員、好乾部、好婆婆、好媳婦、好孩子,也都在“村晚”上臺亮相。“自打2010年頭一次辦‘村晚’,村容村貌、村風民風都大不一樣了。”勞光榮樂呵呵地說。
如今,勞光榮已年過六十,他一直牢記村民們的重託。當年,勞光榮的妻子患肝病住院,家裡欠下40萬元的債,剛當村幹部的勞光榮辭了村裡職務。可鄉親們捨不得他走,新一輪選舉時,全村600多名18歲以上村民,有500多位在“心中最想要的村支書”選票上,寫了勞光榮的名字。他一直沒有忘記拿到厚厚一沓選票紙時的百感交集,這是500多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託付。
妻子幾年前離世,勞光榮總唸叨,以前陪妻子進城看病,她總羨慕城裡潔淨的馬路、優美的環境,“要是我們農村也有這麼幹淨漂亮那該有多好”。現在,如果妻子能再看看賀田村,一定也會為家鄉驕傲、為鄉親們高興。
教書育人楷模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