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03日

  孟子要求統治者可以施行仁政,“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他認為統治者對他們的人民應該有同情仁愛之心,這和墨家的“兼愛”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約公元前390年-約公元前305年***,名軻,字子輿,是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屬孔子第四代弟,子發揚、完善並推廣孔子思想和儒學,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聖,其思想與孔子並稱“孔孟之道”。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彙編於《孟子》一書,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他退居講學,和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評價孟子說:“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又說孟子“遊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樑,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所謂“所如者不合”與“迂遠而闊於事情”,是說孟子的學說主張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差太遠,孟子被認為是過於理想化了。

  梁啟超先生又說:“荀子與孟子同為儒家大師,其政治論之歸宿點全同,而出發點則小異。孟子信性善,故注重精神上之擴充。荀子信性惡,故注重物質上之調劑。……孟子言‘辭讓之心人皆有之’,荀子正相反,謂爭奪之心人皆有之。”

  ’

孟子公孫丑上原文及翻譯
孟母三遷的故事
相關知識
孟子簡介
石河子簡介導遊詞
孔子簡介及作品
民國四公子簡介
民國十大奇女子簡介
畫家王希孟的簡介
笛子曲五梆子簡介
孔子被尊稱為什麼_春秋孔子簡介
孟子簡單猜一成語的答案
孟子簡單打一成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