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家之精神的簡介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發展、流變過程中積澱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貴德、自然無為、虛靜守柔、大公無私、不爭謙下、法天貴真等品格,不僅影響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賢臣良將安民保國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滲透於中國社會,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一種潛在的價值取向。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中國道家之精神
《中國道家之精神》作者充分運用近年來新出土的道家文獻,並汲取學界的相關研究成果,既從總體上把握道家文化的精神氣質,探究道家文化的歷史淵源、形成發展、精神原則,也進一步從哲學思想、生死關懷、人格修養、養生法門、藝術審美、治國方略、軍事智慧、科技思想、生態思想以及道家獨特的歷史觀、語言觀等方面深入細緻地考量道家之精神,以期展現道家發生發展的清晰脈絡和生動豐富的思想內容,重構道家思想的歷史圖景,為世人全面、深入、系統地瞭解和理解道家文化提供切實有力的幫助。
中國道家之精神的內容簡介
《中國道家之精神》是帶有專著性質的國學教材,系高職高專以上院校人文素質或通識教育的教材,也可作為社會人士、幹部與經理人才的講座教材與讀物。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發展、流變過程中積澱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貴德、自然無為、虛靜守柔、大公無私、不爭謙下、法天貴真等品格,不僅影響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賢臣良將安民保國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滲透於中國社會,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一種潛在的價值取向。
然而,迄今為止,社會上對道家的精神價值卻一直沒有給予公正的評價。
中國道家之精神的目錄
第一講 緒論
一、道家意涵新說
二、道家的歷史概略
三、道家精神的當代詮釋
第二講 道家的思想淵源
一、"混沌"、"食母"的神話溯源
二、隱士風範與史官智慧
三、"天人合一"的巫術傳
第三講 道家的形成發展
一、道家學派的產生與初期傳承
二、道家學派在秦漢至隋唐時期的理論成果
三、道家思想自宋元到近現代的發揚和研究
第四講 道家的精神原則
一、道德之原
二、自然無為與貴柔主靜
三、和諧為道常
第五講 道家的義理思辨
一、有無之論
二、大小之辨
三、批判與求真
第六講 道家的生死關懷
一、生死乃"天福"
二、"輕物重生"的生命意識
三、終極關懷與合道境界
第七講 道家的人格理想
一、"與道合同"的真人
二、"唯道是從"的聖人
三、"默探道德"的大人及其他
第八講 道家的養生智慧
一、形神之養
二、取捨合乎天的養心法門
三、與道相保的養性觀念及其實踐
第九講 道家的審美指歸
一、和與適:道家的審美境界
二、淡且樸:道家的審美價值取向
三、忘而純:道家的審美方法
第十講 道家的治國方略
一、道家的理想社會
二、無為而治:道治天下的施政原則
三、德法並舉:道治天下的行政方法
第十一講 道家的軍事思想
一、"勿以取強"的軍事防禦思想
二、"兵有符"的軍事戰略思想
三、"克敵制勝"的計謀與戰術思想
第十二講 道家的科學探索
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科學態度
二、"以道觀之"與"滌除玄覽"的科學方法
三、"道進乎技"的科學人文主義情懷
第十三講 道家的生態意識
一、尊重自然的生態倫理思想
二、"天與人不相勝"的生態保護思想
三、"三才相盜"的生態利用思想
第十四講 道家的歷史省思
一、以道為本的歷史批判原則
二、"執古御今"的歷史價值取向
三、"反者道之動"的歷史辯證法
第十五講 道家的語言傳播
一、正言、貴言、信言:語言傳播主體的求真意向
二、寓言、重言、卮言:語言傳播方法的求善準則
三、不言、無言、忘言:語言傳播效果的求美境界
結束語
……
中國道家之精神的作者簡介
詹石窗,哲學博士。先後任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教授,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圍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學術帶頭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長、老子道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祕》、《道教文學史》、《道教文化十五講》等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主編的《透視中國東南:文化經濟的整合研究》獲"中國圖書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專著《道教科技與文化養生》獲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謝清果,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中國鹿邑老子學會理事,福建省老子研究會常務理事,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廈門市道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易學研究會理事,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道學研究》編委。已出版專著《紫氣東來--太上道祖聖傳》、《先秦兩漢道家科技思想研究》、《老子大道思想指要》,合著有《道教與中國養生智慧》、《中國宗教通論》、《科學思想的昇華》、《朱子理學與武夷山文化》等,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中國傳統醫療氣功養生學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