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成語的小故事
歷史故事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歷史課堂更有趣味性,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還具有實用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抱薪救火
戰國時期,許多小國都先後被大國吞併了,最後只剩下秦、楚、齊、趙、韓、魏、燕七個國家。七國之中,秦國的實力最強,它不斷地派兵向鄰國進攻,實行蠶食政策,擴大自己的疆土。
從公元前 276年開始,魏國連續三年都遭到了秦國的攻打,不但損兵折將,而且丟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後,秦軍終於打敗了魏、趙、韓三國的聯軍,殺了十五萬人,並且俘虜了魏國大將芒卵。這時,魏國的另一名大將段乾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議把魏國的南陽城割讓給秦國以換取暫時的和平。謀臣蘇代對魏王說:“想要得到大將印璽的人是段乾子,想要得到魏國土地的是秦國。現在,大王卻讓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璽,讓想得到印璽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國的土地沒有割讓完之前,他們是不會罷休的。此外,用割地的辦法去討好秦國,就好像是抱著柴草去救火一樣,柴草沒有燃燒完之前,火是不會熄滅的。”
魏王聽了段乾子和蘇代的話,始終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國的土地不斷地被秦國侵佔,國力也不斷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國還是被秦國滅掉了。
後來,人們就用“抱薪救火”來比喻一個人處理問題不得當,結果形勢發展和最初的願望相違背,不但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反而增添了許多新的困難。薪,柴草。
篇二:閉門思過
韓延壽是西漢時期一個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禮義,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禮讓解紛息訟。因為在淮陽太守任上政績顯著,朝廷讓他到更難治理的潁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經過高陵縣,看見兄弟二人為了爭奪田產而大打出手。韓延壽見此情景十分沮喪,他覺得這是對他一貫推行的禮義教化的巨大嘲諷。他於是說:“我有幸成為這裡的長官,卻沒給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沒有蒙受教化的薰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爭訟,這個責任全都是因為我無德無能造成的,我必須引咎辭職,關起門好好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聽候朝廷處分。”說完之後就回到住處不再出門,終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為,使當地的官員都不知所措,最後只好也一個個把自己捆起來自投監獄表示請罪。爭田產的兄弟倆這下全傻了,連他們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責他倆犯了大罪。兄弟倆被深深感動,痛悔自己的錯誤,剃光了頭,裸著上身到縣衙請罪。倆人都表示願將田產讓給對方,希望韓太守能原諒他們。韓延壽於是出門和縣裡官員及兄弟兩個見了面,並大設酒宴與他們同歡共樂。
後來,人們就用“閉門思過”來比喻有了過失和錯誤之後要自我反省和檢討。過,過失。
篇三:鞭長莫及
春秋時,楚莊王派申舟訪問齊國。從楚國到齊國,要經過宋國,按理應事先通知宋國。可是楚莊王自恃大國之君,不把宋國放在眼裡,說:“不用通知宋國,只管過去就是!”申舟經過宋國的時候,宋國就把他扣留了。當時執掌宋國國務的華元對國君宋文公說:“楚國使者經過我國,事先連通知都沒有,簡直把我國看做已經亡了,成為它的屬地了,這是不能容忍的!我們必須維護主權獨立和尊嚴,不能受這樣的侮辱!他們如果藉此發兵,我們大不了也是亡國,我們寧願戰敗而亡,決不可屈辱而亡!”於是,宋文公把申舟殺了。
楚莊王知道這個訊息後馬上派兵攻打宋國,宋國急忙向晉國請求援助。晉景公怕不出兵會遭到天下人的恥笑,便準備出兵幫忙。晉大夫伯宗認為出兵援救宋國對晉國非常不利,就勸阻晉景公說:“古人說過,即使馬鞭子再長,也打不著馬的肚皮。如今,老天爺要讓楚國逞強,怎麼能和它相爭呢?遇事要心中有數啊!河水可以容納汙濁的東西,山林之中可以隱藏毒蟲,美玉也難免含有瑕疵啊。所以,我們要容忍一時的屈辱,不要因為不救宋國就感到羞恥,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晉景公聽了這番話,於是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揚的,到宋國去安慰一番。
後來,人們引用“鞭長莫及”來比喻現有力量所不能辦到的事,或者是雖有力量也難以辦到的事。
篇四: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有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儀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yǔ***,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人們會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衛國國君就賜他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作為他的諡號。”
後來人們常用“不恥下問”來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或形容謙虛好學,不自以為是。恥,以為恥辱。
悲傷的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