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司馬遷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司馬遷,字子長,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司馬遷考查“黃帝城”

  司馬遷,字子長,陝西韓城縣人,自幼聰明,十歲就能誦讀古文,二十歲開始遍遊名川大山。父親病逝後,他繼承父業,作了太史令,專管記述天下歷史的事。但當時書很少,好多事無法下筆。他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誰?生活在哪裡?有什麼證據?為了弄清歷史的真實情況,他裝扮成一個老百姓打扮,在天下到處考查起來。

  涿鹿城裡斥縣官

  老涿鹿城座落在阪泉西北,相距只有二里地。司馬遷聽完那一家老人的講述,為了印證是不是真的,就一路查尋古蹟來到涿鹿城下。守護城門的門衛,用刀攔住他,厲聲問:“什麼人?”

  “阪泉人,回家探望老母!”

  “揹著什麼東西?”

  “米麵”

  “胡說,袋子裡疙裡疙瘩,怎麼是米麵?”

  守門人不由分說,一頓撕扯,把司馬遷辛辛苦苦揀來的瓦瓦塊塊,抖落了一地。司馬遷又氣又急,心疼得直叫:“疼殺我了,疼殺我了!”

  門衛喝道:“沒打你,怎麼亂喊疼殺我?”

  圍觀的老百姓越來越多,七嘴八舌地議論說:“這是個愣子!明明背的石頭石片,怎麼能說是米麵?”“他可能神經有毛病!”

  司馬遷不申不辯,把地上的東西撿起來,住進了一家小店。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他就拉著店掌櫃,領路到街上轉悠。這涿鹿城,方園不到四里,完全由黃土築成,高不到三丈,寬不到一丈,城外流著清清的涿水,城內只有南門和東門,西北角還凸出一塊黃土丘。

  司馬遷問店掌櫃:“一城應有四門,為啥這座城只有兩個門?”

  店掌櫃說:“說來話長,這城當時由黃帝築成,你看西北角那個高土丘,就是他住的地方,嫘祖玄女也都跟他住在那兒。你說為什麼沒有西門和北門?你往南看,那大山就是涿鹿山,當年黃帝和蚩尤就在那山腳下打仗。這城只修東門和南門,為的是打起仗來,出兵方便唄!”

  “聽說原來修城時沒有東門,只有南門……”

  “是這樣,黃帝定都涿鹿城之後,他為了老百姓去阪泉打水飲馬方便,才開了個東門!”

  倆人正說著說著,恰碰上縣老爺出府,八抬大轎由東而西走來。店掌櫃嚇得直哆嗦,想躲已來不及。司馬遷說:“不要怕,有我呢!”話剛落音,差役走到他倆跟前,喝叫:“縣老爺路過此地,你倆為何敢擋路不動?”

  司馬遷說:“你讓我們到哪兒去?”

  “躲路邊去!”

  “若不躲呢?”

  “不躲就跪下!”幾個衙役蜂湧而上。

  店掌櫃嚇得拽住司馬遷的衣襟說:“客官,惹不起呀,咱們快躲躲吧!”

  司馬遷指著差役說:“讓你老爺來見我!”差役說:“這涿鹿城裡一草一木,都是我們老爺的,你好大膽!”說著就要打。

  司馬遷遞過一硬褶子說:“去,把這褶子遞給你們老爺!”

  差役扭捏著只得去了。

  不一會縣老爺汗流滿面,氣喘吁吁,跑到司馬遷跟前,慌忙跪下說:“小官來遲,小官來遲,請太令史恕罪!”

  司馬遷說:“聽著,以後出府不準這樣狐假虎威!小小縣城,你一走就不讓人上街了,這怎麼成?”

  縣老爺忙說:“小官照辦!小官照辦!”

  原來司馬遷遞得那個紙褶子,上面寫著幾個字:長安太史令司馬遷。

  :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訊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裡。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為了蒐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就遊歷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弔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給司馬遷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

  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蒐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鬱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關於漢朝的海上絲綢之路
司馬遷的忍辱故事
相關知識
歷史上司馬遷的故事
歷史上張之洞的故事
歷史上馮玉祥的故事
歷史上華羅庚的故事
司馬遷的故事有哪些
歷史上李蓮英的故事
歷史上李蓮英的故事
歷史上王洛賓的故事及簡介
歷史名人潘安的故事
歷史名人成功的故事正能量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