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德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傳授高深的理論,曾子本來坐著,聽了便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達了他對老師的充分尊敬

   千里送鵝毛

  唐朝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在路上,緬伯高不小心讓天鵝飛走了,只剩幾根鵝毛。到長安後,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奉上了鵝毛並賦詩“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這個典故比喻禮物單薄,情意卻異常濃厚。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為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三次到其住處請他,最後才等到諸葛亮。“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著名典故。

   車胤囊螢

  車胤是晉朝人,自幼聰穎好學卻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於是他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學識與日俱增,成為知名學者。“車胤囊螢”也成為勤奮學習的典故。

   王恭身無長物

  王恭是東晉時的名士。他從會稽當官後回家,同族的一個長輩去看到他坐在一張竹蓆上便說,你從東邊回來,應該有不少這種東西,可不可以給我一張。王恭將席子送給他,自己之後卻只能坐草蓆了。那人聽說後非常驚訝,對王恭說,我本以為你還有多餘的竹蓆。王恭則回答,我為人平日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張良拜師

  張良在成為劉邦軍師以前,有一天在橋上三步,碰到一個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橋下,讓張良把鞋撿上來給他穿上。張良照做後,老人高興地稱他孺子可教,並給他一本《太公兵法》。張良仔細研讀,終於成為一代軍師。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荀巨伯捨身救友

  荀巨伯是東漢桓帝時的賢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圍攻城。他不肯獨自逃跑,甘願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動,率軍撤回,全城得救。荀巨伯對友情的忠誠也流傳千古。

   管鮑之交

  春秋時,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謀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經在齊桓公敵人的門下做事,失敗後被俘虜。齊桓公讓鮑叔牙做相國,他反倒大力推薦管仲。最終管仲做了相國,鮑叔牙則成為其手下,這段友誼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許衡是元代理學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時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邊有一棵梨樹,別人都爭著摘梨吃,唯有許衡獨自端坐。有人問他,他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卻有主人。別人所遺失的東西,即使有絲毫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

   程門立雪

  宋代時,程頤的學生楊時、遊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頤家求教問題,來到老師家時卻發現程頤睡著了,他們不忍打攪,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時天寒大雪,當老師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程門立雪”後來成為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正規化張劭交友重誠信

  東漢時,張劭和正規化一同住在太學裡讀書,是很好的朋友。學成別離時,兩人約定兩年後的中秋節中午在張劭家再見。兩年後中秋,張劭殺雞備飯,正午時正規化果然從數千裡外趕來。兩人交友誠信的典故也由此流傳。

   緹縈救父

  西漢時,官吏淳于意被判肉刑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兒淳于緹縈堅持一路隨父親進京,為救父親向漢文帝上書,最終令漢文帝廢除肉刑,成為著名的孝順典故。

   孟母三遷

  孟子幼年時,家附近的環境不好,其母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多次遷居。“孟母三遷”後成為父母用心良苦培育孩子的典故。

博望坡之戰的故事
紅軍長征的故事_長征小故事_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感人故事***4***_勵志故事
相關知識
古代道德的故事
古代道德小故事
古代修德的故事
古人道德的故事
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
關於名人道德的故事
名人遵守道德的故事
關於素質道德的故事
關於名人道德的故事精選
名人講道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