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民間飲食習俗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重陽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其實,中元節是古代的“孝親節”,它與清明節的內涵並不相同。

  七月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鬼節”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後來,則被不同地方的人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傳說,大體上就是驅魔辟邪之意。

  食譜:香酥鴨

  原料:北京填鴨一隻,紹興酒、醬油、精鹽、花椒、八角、甜麵醬、蔥、姜、花生油。

  做法:1、將填鴨殘存的細毛拔掉,從鴨尾下方開口掏出內臟後洗淨,控去水分,放入盤中。2、將紹興酒、醬油、精鹽、花椒、八角***要掰成碎瓣*** 、甜麵醬、蔥絲、薑絲等放在一起調勻,塗抹在鴨腹內,醃漬約三小時,然後上屜用旺火蒸三小時取出,瀝淨鴨腹內的水分。3、將花生油倒入鍋裡,在旺火上燒至八成熟,把蒸好的鴨***脯朝下***放入油中炸,待鴨脯炸成金黃色時,再翻過來炸鴨背部,當鴨身全部炸成黃色時,撈出瀝淨油, 裝入盤內***可用油菜鬆墊底***上席

中元節的起源及其民俗文化介紹
中元節的源頭
相關知識
中元節的民間飲食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傳統飲食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傳統飲食習俗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習俗
元宵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健康飲食常識有哪些
關於春節的健康飲食常識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瑞典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斐濟的飲食習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