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春節有什麼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每到春節,大街小巷卻都熱鬧非凡,各地的習俗各具特色,那麼,安徽宣城春節習俗有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傳統的農曆新年,古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辛亥革命後改稱“春節”,民間則俗稱“過年”、“過大年”。農曆“大年三十”古時稱“除夕”,意為“舊歲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故稱“三元”,俗稱“大年初一”。中國民間“過大年”亦稱“臘月忙年”。

  “過年”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共同的盛大節日,中國人過年熱鬧喜慶,還有一些很有講究的習俗。

  安徽宣城春節習俗一、團年飯守歲

  據民間相傳:“年”原是太古時代的一種怪獸,每屆寒冬將盡新春來臨之際,便四處噬人。古人為防禦“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響,把“年”嚇跑。

  既然“年”怕火光、爆響,人們每逢除夕便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在燭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歲,於是,便形成吃團年飯與除夕守歲的風俗。

  “團年飯”又稱“年夜飯”、“分歲飯”。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至遲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團年飯的習俗。除夕守歲也是從吃團年飯開始,這頓飯常常得準備好幾天,是農家一年中最豐盛的閤家團聚之宴,一般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一直吃到深夜。可見這頓“團年飯”是何等重要。

  “團年飯”南北風俗各異,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歡包餃子,意即“更歲交子”,南方人喜歡打年糕,楚地人喜歡做魚肉糕,“糕”與“高”諧音,紅燒全魚則是祈禱“年年有餘”。

  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南北朝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在共敘親情中辭舊迎新,寄託了人們對來年年景的美好期望。

  安徽宣城春節習俗二、恭賀拜大年

  《北平年謠》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來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人們早起後穿上嶄新的衣服,放過“開門炮”便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拜親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不同的講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這年才算拜完了。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則是平輩間相互道賀。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恭拜新年,這大概是早期的賀年片。至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有“新年快樂”、“吉祥如意”之類的祝詞。

  安徽宣城春節習俗三、壓歲錢祈福

  過年時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備好的“壓歲錢”賜予晚輩,寓意“壓歲祈福”。相傳“壓歲錢”能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故又稱“壓祟錢”。

  晚輩得到“壓歲錢”即可平安度過新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清人吳曼雲《壓歲錢》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

  民間百姓將“壓歲錢”放置孩子枕頭下,正是為了“壓祟”,期望在惡鬼妖魔或傳說中的“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當然,這也是長輩們希望孩子們在來年平安健康的美好祝願。

  安徽宣城春節習俗四、拜神與祭祖

  過年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臘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識的體現,由於宗教、風俗本身的保守性及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這種原始時代的“敬神”禮俗代代相襲,並逐漸演化為祭灶神。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自灶神產生開始,老百姓就頂禮相拜。人們想祈福禳災,便對灶王爺恭恭敬敬。

  “二十三,糖瓜黏”,說的便是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爺昇天稟報一年情況時,人們要祭灶,麥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為讓灶王爺喝得暈頭轉向,麥芽糖甜而黏,灶神嘴吃甜後只能說好話。民間百姓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用在對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詩》即雲:“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祭灶風俗伴隨社會的進步而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則是祭祖。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掃房子、淨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後輩祭拜。晚上那頓準備多日的團年飯,大都也是先請祖先“前來”享用後方可開席。各地祭祖形式雖不盡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義大致一樣。

安慶人民過春節的習俗有什麼
安徽淮南春節習俗有什麼
相關知識
安徽宣城春節有什麼習俗
北京春節有什麼習俗
吉林春節有什麼習俗
溫州地區春節有什麼習俗
北方的春節有什麼習俗
山西大同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內蒙古春節有什麼習俗
浙江地區春節有什麼習俗
南寧地區春節有什麼習俗
澳門春節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