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溝遺址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地勢平坦,東起嘎呀河岸,西至窟窿山腳下,南側為滿天星風景區,東部的扣鍋頂子山和西部的窟窿山形成了兩道天然的屏障。現在隨小編來看看這個吧!

  

  位於吉林省汪清縣百草溝鎮安田村東側。地勢平坦,東起嘎呀河岸,西至窟窿山腳下,南側為滿天星風景區,東部的扣鍋頂子山和西部的窟窿山形成了兩道天然的屏障,遺址西北2華里處新華閭村村後的北山坡上有一處同一時期的墓葬,汪延公路從遺址偏西方向穿過。是一處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大型聚落址,不僅分佈範圍大,而且出土文物豐富。遺址分上下兩個文化層。上層,厚0.15米左右,為鐵器時代遺存,居住址為淺地穴式建築,居住面為黃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約10釐米,居住面上發現有礎石以及灶臺、煙道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刀、研磨器、石匕首、環狀石器、磨盤、磨棒、砂岩磨石、陶豆、陶甑、陶盆、陶罐、陶甕、鐵斧等。下層,厚0.6米左右,為青銅時代遺存,居住址亦為淺地穴式,居住面多未經加工,房內少見灶臺、煙道,但亦有礎石。出土文物有石戈、石斧、青銅釦、骨針、骨匕首、卜骨、骨鑿、陶盆、陶罐、陶碗等。

  發現過程

  該遺址最早被發現是在1952年,百草溝的中學生在新華閭***遺址附近的一處村莊***採集到石器,後報交給上級文化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前往調查,發現了新華閭後山墓葬及。1953年,吉林省博物館派工作人員前往發掘,發掘主要區域在遺址中心排水渠兩側。由於歷史悠長,埋藏在地下幾千年儲存完好,1953年吉林博物館在此發掘50平方米。發現2層文化堆積,皆屬同一文化型別。發掘出的房址居住面上有兩兩相對的礎石,地表用羼和細砂黑泥土抹平,十分堅硬;灶址則系用石塊壘築,灶內尚有木炭和陶片等。遺物較豐富,陶器以紅褐質地為主,皆素面且手製,器形特點是出現豆、多孔甑、橢圓缽器以及飾柱狀把手的器蓋。石器多磨製,品種有斧、錛、刀、鑿、矛、鏃、磨石和磨棒等。骨器較為精緻,計有匕、矛、錐、針以及角制刃器和卜骨。在第一發掘區一處灶址內出土1塊青銅渣,表明該遺址已從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年代約當戰國至兩漢時期,有學者推斷它為北沃沮文化遺存。

  歷史意義

  是戰國至魏晉時期沃沮仁的遺存,是東北東部山區青銅-鐵器時代中最有代表性的遺存。其文化內涵豐富,較全面的反映了沃沮人的社會生活,以及同周鄰文化乃至同中原文化的聯絡,對研究中國東陲開發歷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阿里古象雄遺址
安吉古城遺址在哪
相關知識
百草溝遺址
福建草菴摩尼教遺址導遊詞
百草枯中毒的後遺症有什麼
百草枯患者後遺症有哪些
潮汕童謠百草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國際古蹟遺址日的活動和意義
國際古蹟遺址日的主題解讀
國際古蹟遺址日的由來和主題
宋代瓷窯遺址遊玩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