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關於友情故事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友情無論是古代現代都有,那麼關於古代友情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友情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友情的歷史故事1

  在戰國時期,趙國屬於有道之國。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大。主要內靠大臣藺相如以德治國,管理國事。外靠大元帥廉頗,英勇善戰,保衛國土。人民才過上太平日子、安樂生活,百姓無不感激趙王用人英明。

  那時侯,趙國在邯鄲建都,內有藺相如,外有廉頗,一文一武,忠心耿耿,盡心盡責,成為趙王左右兩翼。歷史鑑證:“君無良臣國運衰,將無良友吃敗丈。”這話千真萬確,藺相如生為一代名相,主要是胸有大志,海量待人。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事,寧願委屈自已,也不肯讓國家受到一點損失。所以,人們稱:為海相。廉頗大將生性好強,由於屢建戰功,戰勝齊、魏、燕等國,戰功卓著,被任命為上卿,自以為功勞蓋世,驕滿朝崗。藺相如原來只是趙國宦官繆賢的家官。趙惠文王時,得到了楚國的和氐璧,秦昭王知道後,送信給趙王,願意拿15座城邑換取寶玉。趙國君臣怕秦國欺騙,又懼怕秦國的武力,久久拿不定主意。繆賢舉薦了藺相如,趙王就派他捧著寶玉到了秦國去。秦王在章臺接見了藺相如,藺相如把寶玉獻上秦王十分高興。藺相如見秦王沒有割讓15座城邑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寶玉上有個小斑點,請允許我指給大王一看”。秦王就又把寶玉交給他,藺相如後退幾步,靠著殿柱,憤怒地說:“我看到大王沒有誠意將城邑交給趙國,所以我又把寶玉收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就把寶玉和我的頭一起在柱上撞個粉碎!”秦王怕他撞破寶玉,連忙答應割城給趙國。藺相如又要求秦王齋戒五日,在朝堂上設大禮接見,才獻上寶王。秦王知道無法強取,只好假意答應。藺相如料定秦王一定會違背諾言,便派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打扮成為老百姓,從小路把寶玉送回了趙國。秦王齋戒後,藺相如又對秦王說:“秦國曆代國君,素來不堅守盟約,現在秦強趙弱,如果秦國真有誠意,就先割讓15城邑給趙國,趙國不敢留下寶玉得罪大王。”秦王見無法騙取寶玉,只好作罷。藺相如回國後被任命為上大夫。

  過了兩年後,秦王約趙王在澠池進行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不打算去赴宴。廉頗、藺相如認為趙王不去,就表示趙國軟弱膽小。這時,才趙王決定赴會,由廉頗、藺相如跟隨前往,廉頗一直送到邊境處。在澠池宴會上,秦王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說:“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彈一回瑟吧?”趙王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立即記下了這件事。這時,藺相如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的音樂,我獻上瓦缶請秦王為趙王敲一敲。”秦王很生氣,不答應。藺相如捧著瓦缶上前,跪在秦王面前請他敲,秦王仍不肯。藺相如說:“你如果不敲,我就在這五步之內,拿我頸項裡的血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要殺藺相如,藺相如大聲呵斥,侍從們都潰退了。秦王不得己,只好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便回頭招呼趙國史官也記下了這件事。秦國的大臣要求趙國拿出15座城邑向秦王獻禮,藺相如也相對地要求秦國拿出都城咸陽向趙王獻禮。一直到宴會完畢,秦王始終無法壓倒趙國。這時,廉頗巳在邊防佈署了大量軍隊,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趙王回國後,晉升藺相如為上卿,這時廉頗有點不服,再加小人吹捧,廉頗一時與藺相如對立起來,不可開交,處處找藺相如的麻煩。藺相如出巡走大道,廉頗大道阻攔,藺相如繞小道行,廉頗小巷檔道。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只好委屈求全,回府不出。在此種情況下,不少官員向藺相如敬言說:“你身為一品臣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受這麼大恥辱,知情者,知你是高風亮節,不知情者,會認為你有短處,怕廉頗抓你的把柄子。你一二三、三二一再次寬讓,廉頗更會得風揚碌珠。”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藺相如堅持穩定不動搖,以和為貴,善待一切,委屈求全,顧全大局。有一天,秦軍前來侵犯趙國領土澤州大地,趙王立刻下旨,火速派廉頗大元帥領兵出征。廉頗連夜啟程,發兵澤州。在路上心裡想,時機來了,如果藺相如敢在糧草後勤上發難,寧願丟了澤州,也要和藺相如說個高低,有藺無廉,有廉無藺。他沒想到藺相如先行一步,親自出馬,來在澤州大地莒山腳下,將糧草備足備妥,對營坊安排的停停當當。廉頗領大軍到此後,見藺相如在此接迎供侯,稟然大悟,深感自愧不如。他親自用戰刀,在莒山砍下幾把荊條,背在肩上到藺相如勤後住地,跪在帳蓬門外——負荊請罪!並高聲吶喊:“傲則誤國,罪該受刑……。”藺相如明白廉頗一片赤膽忠心,立刻走出帳蓬,將大元帥扶起,讓進內屋,熱情接待。從此留下《將相和》的美名傳遍全國。

  據傳言:東莒村是藺相如的故里,原叫藺家莊,自從廉頗負荊登門請罪後,藺相如為了讓後人吸取教訓,懂得和則貴的道理,才把藺改為莒,其意草頭下兩個口,上下一心,互相寬讓,才能成就大事。故安排後人自己死後,一定葬在廉頗負荊之樹下。所以,藺相如的墳墓葬在莒山頂上。從此這座山,叫:莒山。藺家莊叫東莒村。當地人們為了記念藺相如,在莒山的正頂修下了藺相如祠堂廟,每年陰三月十八日,廟會三天,以表記念。

  關於友情的歷史故事2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元無名氏《鯁直張千替殺妻》楔子:“咱便似陳雷膠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離。”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

  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

  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

  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

  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陳重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

  世人讚道: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關於友情的歷史故事3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汙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裡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關於友情的歷史故事的人還:

1.關於友情的歷史故事

2.歷史上友情的故事

3.古代友情故事

4.關於友情的經典故事

5.關於友誼的寓言故事

6.關於友情的寓言故事

歷史道德故事
貝爾德發明電視的故事
相關知識
歷史關於友情故事介紹
關於友情故事的精選
關於黃蓋故事介紹
歷史感人愛情故事
關於愛情故事的文章
關於愛情故事的傳說
關於感情故事說說
關於愛情故事短篇小說
關於銀行辦事介紹信範文
和孔子有關的傳說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