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的解釋
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這則成語的厭是:滿足,詐:欺騙手段。用兵作戰可以儘可能多用欺詐的戰術迷惑對方,以獲取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難一》,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託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舍為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捨。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休慼相關
“晉國有憂,未嘗不成,有慶,未嘗不恰……為晉休慼,不背本也。”
釋義“休”,喜“戚”,憂。是形容彼此關係密切、喜憂相關、命運相連。
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輕的時候曾因受到族人晉厲公的排擠,不能留在國內,而客居到周地洛陽,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單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請到自己家裡,就像對待貴賓一樣地招待他。周子雖然年紀輕輕,卻表現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時候穩穩當當,毫無輕浮的舉動;看書的時候聚精會神,目不斜視,聽人講話的時候恭恭敬敬,很有禮貌;自己說話時總是忘不了忠孝仁義;待人接物時總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雖然身在周地,可是聽說自己的祖國晉國有什麼災難時就憂心忡忡;聽說到晉國有什麼喜慶的事情時就非常興奮。所有這些表現,單襄公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認為他將來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晉國去做個好國君。因此,單襄公對周子更加關心、愛護。不久,晉國國內果然發生了內亂,原來一直害怕失去權力而排擠王室公子的晉厲公被殺死了。於是,晉國大夫就派人到洛陽來,把周子接了回去,讓他做了晉國的國君。
一字之師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一些文人往來。
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成語“一字之師”是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成語故事帶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