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及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1日

  成語是人們在勞動實踐與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思想結晶,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四字成語故事及意思

  :疲於奔命

  春秋時期,楚國戰勝宋國,大將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兩處地方封賞給自己,大臣申公巫臣極力反對,楚王沒有答應子重的要求。另一個大臣子反想娶美麗的夏姬,巫臣卻說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後來巫臣卻娶了夏姬,與她一起逃到了晉國。這樣,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

  子重和子反為了報仇,合夥殺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們的財產和妻妾。巫臣得知這個訊息後,託人捎了一封信給子重、子反兩人。信中寫道:“你們這兩個壞蛋,實在太可惡了!我一定要叫你們受命奔走,疲竭而死!***原文是:‘餘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為了實現諾言,巫臣帶了一些戰車和軍士來到落後的吳國,幫助吳軍訓練駕車射箭。在巫臣的訓練下,吳國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於是吳軍不斷出兵,逐個攻擊楚國東邊的屬國,把它們併入吳國版圖。這樣,告急的文書經常傳到楚國都城。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書,總是派子重、子反率軍前往救援。他倆剛結束一場戰事歸來,還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處戰事。一年之中,兩人率領大軍往返奔波,竟達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盡。巫臣達到了復仇的目的。

  意思:“罷於奔命”成了成語,現為“疲於奔命”。罷***pí***,通“疲”,疲憊、勞累;奔命,奉命奔走。現在多用來形容忙於奔走而筋疲力盡;也形容事務繁雜,應付不過來。

  :拋磚引玉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名叫趙嘏***ɡǔ***。他的詩寫得很有特色,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也十分欣賞。因為趙嘏曾在一首詩中寫出“長笛一聲人倚樓”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稱為“趙倚樓”。

  當時,在吳地有一個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歡寫詩,對趙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到蘇州來玩,便很想乘機得到趙嘏的詩句。他估計趙嘏一定要到當地的名勝靈巖寺去遊覽,就預先在靈巖寺的牆壁上題了兩句詩,希望以此引出趙嘏的詩句來。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趙嘏到蘇州不久,便來到了靈巖寺。當他看到寺壁上題的兩句有頭無尾的詩時,一時興起,提起筆來,添上兩句,湊成一首完整的詩。這樣,常建的願望就實現了。由於常建的前兩句詩不如趙嘏的後兩句詩好,所以人們便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做“拋磚引玉”,意思是丟擲一塊磚頭,引出一塊寶玉。

  意思:“拋磚引玉”逐漸成了人們熟知的成語,比喻用粗劣的東西換取珍貴的東西。現在人們常常用“拋磚引玉”來表示謙虛,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淺,希望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

  :盤根錯節

  東漢時期平武這個地方有個人名叫虞詡***yúxǔ***,他十二歲就精通《尚書》,朝廷認為他是一個奇男子,就想讓他做官。虞詡因為有九十歲的祖母在家無人照顧,所以就沒有去。祖母去世後,虞詡才到太尉李修那裡出任郎中一職。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幾乎同時從西方和北方入侵東漢王朝。東漢大將軍鄧騭***zhì***在討論如何對付入侵者的時候,提出放棄西面,集中力量專對北方的作戰方針。對此,大多數大臣表示同意,而職位較低的虞詡則反對,並且把自己的意見告訴給李修。李修認為虞詡的意見可行,便按照他的主張做,保住了涼州。自以為是的鄧騭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對他,很是惱火,準備找機會報復虞詡。

  不久,有個地方發生了戰亂,人民造反,殺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鬧越大。鄧騭就故意派虞詡去那裡做官。虞詡的朋友看出了鄧騭的用心,很為他擔憂,並告訴他:“到那裡做官,凶多吉少啊。”虞詡笑了笑說:“一個人的志向不應該隨便改變,做事情就不應該懼怕困難。去那裡任職也是我的職責。不遇到樹根盤屈、枝節交錯的樹木,又怎麼能辨別出斧頭的鋒利呢?***原文是:‘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他到任之後很快就平息了***,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獎。

  意思:“盤根錯節”就成為一句成語,比喻事情複雜,頭緒很多,難以辦理,不容易解決。

 

史上最難的成語故事
有節字的四字成語大全
相關知識
四字成語故事及意思
四字成語故事及寓意
初中四字成語故事
小學生四字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故事解釋
四字成語故事有哪些
高中四字成語故事
關於兒童的四字成語故事
簡單極少的四字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