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典型例題答案及解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我們可以借用典型例題的力,來提高我們初中歷史的水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落實知識點的例題

  下列關於澶淵之盟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 它是北宋戰敗後於遼達成的盟約

  B 盟約中有遼撤兵的內容

  C 北宋答應給遼“歲幣”

  D 盟約簽訂後,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係

  答案:A

  分析:澶淵之盟時宋遼關係中的大事,北宋接受了屈辱的條件,答應給遼“歲幣”。遼同意撤兵,之後雙方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係,並開展邊境貿易。盟約是在北宋戰勝遼的情況下,由於北宋統治者採取妥協投降政策而簽訂的。所以選A。

  創新思維訓練例題:

  宋遼、宋夏和議的共同點不包括: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導致了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C促進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

  D反映了宋朝統治的****

  答案:B

  分析:本體主要考擦學生對歷史事物的分析能力。宋遼、宋夏議和後這些政權是並立的狀態,並沒有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A、C兩項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宋遼、宋夏議和中北宋統治者都接受了屈辱的條件,這正是北宋統治****的表現之一。

  2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銀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材料二 “盡道隨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汴河懷古》

  請回答:

  1簡要說明胡曾對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看法。

  2概述皮日休對隋朝開鑿大運河的評價。

  3你同意上述哪位的觀點,為什麼?

  本題系材料分析題。命題的主要意一是考查學生對隋朝開鑿大運河、隋煬帝的暴政、隋朝的滅亡等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二是通過閱讀題文材料,辨析材料中的史實與的主觀見解,考查學生閱讀、解析歷史材料的能力;三是通過分析的觀點,考查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創造性地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題文的兩段材料反映了隋朝開鑿大運河及其所帶來的影響,兩位分別從不同角度闡發了自己的看法。

  本題要求學生閱讀題文的兩段材料後,概括出兩位對隋朝開鑿大運河的基本看法,並就其中自己所同意的觀點闡述理由。因此,學生在解答本題時:首先,要分別弄清材料中所反映的客觀史實大運河的開鑿及其影響和的主觀見解對開鑿大運河這件事的態度。其次,從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大運河的開鑿與隋朝人力、物力的關係;大運河與隋朝滅亡的關係;大運河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大運河在歷史上的地位等角度,思考胡曾或皮日休為什麼對隋朝開鑿大運河持否定或肯定態度的理由。

  1胡曾認為,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他對此持否定態度。

  2皮日休認為,大運河的開鑿利大於弊,以至數百年後南北往來仍然依賴它。他對此基本持肯定態度。

  3同意胡曾的觀點。理由是:第一,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除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外,主要是為了隋煬帝巡遊江南、炫耀天子威嚴提供條件。大運河開通後,他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龍舟遊江都,正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大運河的開鑿正是隋煬帝暴政的體現。第二,大運河的開鑿和隋煬帝巡遊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以至在大運河建成的次年就爆發了農民起義。在隋末農民起義的波浪中,隋亡了。因此,人們說隋亡於此河是有道理的。第三,以隋朝當時的經濟

  實力是不宜這樣做的。如果不是出於隋煬帝個人的目的,採取量力分段開鑿運河,並結合各州縣的轉運,南北交通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隋煬帝逆勢而動,偏為不可為之事,正是導致隋亡的原因所在。

  同意皮日休的觀點。理由是:第一,隋朝開鑿的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的交通和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第二,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在以後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裡,它都佔據了南北交通大動脈的地位。它以古代運河之最,在世界歷史上也閃耀著璀璨的光芒。雖然大運河的開鑿也有加重人民負擔的一面,但這是任何上項大的工程都難以避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將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也不為過。第三,如果大運河鑿通後,隋煬帝立即與民休息,或許隋亡的事就不會發生。第四,隋朝的滅亡是隋煬帝眾多暴政的綜合結果,並非只是因為開鑿大運河所致。

  3

  藏族、維吾爾族和白、彝族的祖先分別是

  ①回紇 ②吐蕃 ③突厥 ④南詔 ⑤靺鞨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①④

  【解析】這是一道組合選擇題。注意題幹中的“分別”二字,意思是答案要與題目的要求順序一致。答案:D

  下列事件發生在唐太宗時期的是 

  A.授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B.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D.封皮羅閣為雲南王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A、C、D三項史實發生在唐玄宗時期,不符合題意,可排除。故而正確答案為B項。

  【評註】通過分析題幹得知此題是一般型選擇題,它的突出特徵:

  1、陳述式選擇題用“是”、“在”等字;

  2、不完整表述式選擇將歷史概念的前半句作題幹,後半句作選項。它要求學生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

  

看過的人還:

初三英語基礎知識點總結整理
七下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相關知識
初中歷史典型例題答案及解析
初中歷史典型例題
中考歷史典型例題解析
無價的獎賞閱讀題答案及解析
八年級期中歷史調研試卷答案
初中語文勤閱讀題答案
初中英語翻譯習題訓練與解析
上海公務員資料分析例題答案詳解
招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答案精解
青海公務員數學運算例題答案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