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複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複習可以使你更好發揮知識的作用,熟能生巧,融會貫通;最後,腦子越用越聰明。複習可以增加記憶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第21課《桃花源記》 P168

  陶淵明

  一、作者及作品

  陶淵明,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二、文章知識

  ***1***線索:以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後順序

  三、詞語解釋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復前行,欲窮其林。緣:沿著。窮:窮盡。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鮮美:鮮豔美麗。落英:落花。

  3、甚異之。異:詫異。

  4、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

  6、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交錯相通。

  7、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黃髮: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喜悅的樣子。並:都。

  8、問所從來,具答之。具:詳盡。

  9、村中聞有此人,鹹***xian***來問訊。鹹:都。

  10、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妻子:妻子和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11、處處志之。志:動詞,作標記。

  1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志:名次,標記

  13、聞之,欣然規往。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

  14、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尋:不久。津:渡口。

  15、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要”是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四、句子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翻譯:芳香的野草鮮豔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翻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翻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4、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翻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5、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翻譯: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6、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翻譯: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7、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翻譯: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譯:***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翻譯: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10、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

  翻譯:這裡的人告訴他說:“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1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翻譯: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12、後遂無問津者。

  翻譯: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五、成語積累

  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後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與“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六、簡答

  1、本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

  答: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

  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3、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

  答: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麼?

  答: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裡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5、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增添神祕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答: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7、“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它呢?

  A、虛構目的

  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B、作品意義

  儘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二***

  第22課《短文兩篇》

  《陋室銘》P173

  劉禹錫

  一、文體常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詞語解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出名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斯: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氣。

  4、無絲竹之亂耳。絲竹:借代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案牘:案,文書,案卷。牘,公文。案牘是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6、何陋之有?何:什麼。

  三、句子翻譯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翻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譯: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翻譯: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四、簡答

  1、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麼?

  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汙,保持著自己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覺其陋。

  2、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時的現實是怎樣的嗎?

  答:官僚士大夫階層思想庸俗、頹廢、居豪宅,尋歡作樂。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答: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從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答:從本文表達的高尚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獨處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汙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作者的思想又是消極的。***可發揮自己的見解***

  5、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略***

  6、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麼樣的?請描繪出來,並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答:***略***

  7、文中有哪些駢句和散句?

  答:駢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散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 P174

  周敦頤

  一、詞語解釋

  1、可愛者甚蕃。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動詞,長枝節。

  4、於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獨:只,僅。濯:洗滌。妖:妖媚。益:副詞,更。植:樹立。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鮮:少。

  6、宜乎眾矣。宜:應當。

  二、句子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翻譯:我唯獨喜愛蓮從汙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翻譯: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翻譯: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翻譯: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簡答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答: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汙、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節操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不可褻玩”這些具體特徵代表了蓮花的哪些可貴品質?

  答:“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不可褻玩”這些特徵代表蓮花的可貴品質是“質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苟禮、美德廣佈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4、細細揣摩“菊之愛”有兩種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如贊成兩種都有道理。自圓其說即可。***

  答: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塵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哪一句話?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6、文章的最後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你能具體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嗎?

  答:文章的最後一段運用的句式分別是感嘆句***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自圓其說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環境影響,“孟母三遷”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觀點,只要保持堅貞的節操,潔身自好,即使處於汙濁的環境中也能不受影響。

  8、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有哪些?

  答: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設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

  9、目前,全國正在進行“國花”推選活動,如果你也參加這項活動,下面三種花中你打算選什麼為“國花”,請仿照示例,在橫線上填上一句相關的古詩文名句***任選一個***。

  示例:我選擇杜鵑為國花,因為:花中此物似西施。

  參考答案:

  我選擇荷花為國花,因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選擇牡丹為國花,因為: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我選擇梅花為國花,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

  10、不久前某行政部門徵集公益廣告,以一幅清蓮圖為主體圖案的廣告創意,因積極的比喻意義被採納,清你為該主體圖案配一句恰當簡明的廣告語。***不少於8個字***

  ***三***

  第23課《核舟記》 P178

  魏學洢

  一、詞語解釋

  1、高可二黍許。可:大約。許:上下。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尚,還。盈:滿。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挑選。修狹:長而窄。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橫著。

  6、其兩膝相比者。比:靠近、挨著。

  7、珠可歷歷可數也。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8、細若蚊足,鉤畫了了。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戴高高帽子。為:是。

  10、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零數

  二、句子翻譯

  1、蘇黃共閱一手卷。

  翻譯:蘇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

  2、舟尾橫臥一楫

  翻譯:船尾橫擺著一支櫓。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

  翻譯:總計這隻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翻譯:原來是挑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翻譯: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的***名種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態。

  6、嘗貽餘核舟一。

  翻譯:曾經贈給我一隻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翻譯: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

  8、技亦靈怪矣哉。

  翻譯:技藝出真奇妙啊!

  9、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翻譯:他們相互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畫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若聽茶聲然。

  翻譯:那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複習提綱以及方法
八年級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相關知識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複習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中考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中考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十首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分句賞析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