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思想政治總結
學習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思想政治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識總結
前言:我們的經濟生活
1.經濟生活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
經濟生活需要有各種生活資料。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資料,是人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工具通過勞動生產出來的。生產是經濟活動的基礎。社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生產,否則,便不能存在。交換是經濟活動的流通過程。分配是經濟活動的中間環節。消費是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一切經濟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而進行的。
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這個網路之中,人與人之間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經濟關係,形成各種各樣的經濟活動。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而決不能偏離這個中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建設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的一切建設事業,都必須有雄厚的物質基礎。無論是國家的富
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是對外開放,讓我們真正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雄厚的物質基礎。構築堅實的物質基礎,主要靠經濟建設。如果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我們的建設事業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生產力發展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立足我國經濟不發達的現實條件,順應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新途徑,迅速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快速發展生產力,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既是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標誌,又有力地促進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說明,堅持進一步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以人為本,全面、
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
***1***以人為本,就是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4***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
5.我國人民生活在2000年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到2000年,我國人民生活總津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但是,總體上的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主要是就經濟目標來說的。總體上的小康只能說是剮跨過小康的門檻,還偏重於物質消費,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費;還偏重於生存消費,不能更多地滿足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總體上的小康是一個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均衡的小康。
6.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時,我國將會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
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將更加殷實。屆時社會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將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國家的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實力將顯著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寬裕;全國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將加快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民族地區的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原則。
在實現經濟目標、追求物質文明的麗時,還要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7.學習和運用經濟知識,用“經濟眼光”分析問題
所謂“經濟眼光”就是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都要從經濟上進行分析,要有“經濟頭腦”。我們不僅要學會看經濟背景,而且要學習算經濟帳,還要懂得經濟法規。
學習貫徹十七大有關精神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協凋可持續,收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十七大報告明確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遣到二00二年比二000年翻兩番。
第一課: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1.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社會的存在要以社會生產為基礎。在人婁社會的數百萬年曆史中,不管是漫長的史前時期,還是迄今為止數千年的文明時期,其存在的基礎就是人類的社會生產。通過社會生產,自然界的許多物質材料發生了變化,成為適合人類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種物質生活資料。如果沒有這種生產活動,人類社會本身將不復存在。因此,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的基礎。
***2***社會發展也要以社會生產為基礎。只有當一個社會所提供的產品不僅能滿足其成員的衣、食、住、行等經濟生活需求,而且還有較多剩餘的時候,人們才可能有物質基礎和閒暇時間,去從事經濟活動以外的其它各種社會活動。無論是文化藝術活動、體育競技活動,還是參政議政的政治活動,都要以生產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為物質基礎。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動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變動,使整個社會逐漸地由低階向高階階段發展。因此,社會生產又是一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礎。
2.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發生著兩個方面的關係:一個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關係,表現為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這就是生產力;另一方面是人與人之間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即在社會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發生的聯絡,這就是生產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互相聯絡,密不可分:***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選擇什麼樣的生產關係,不是人們隨心所欲的結果,而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
***2***生產關係形成後,它又會反作用於生產力。一種生產關係如果能調動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它就會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起促進作用;當一種生產關係或者其中的有些環節壓抑了人們經濟活動的積極性時,它就會束縛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時候,它就需要作變革或調整了。
3.構成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
***1***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者的勞動是社會生產賴以進行的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生產條件怎樣變化,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勞動者的勞動始終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要素。勞動者的素質,直接關係到社會財富創造的數量和質量。
***2***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礦藏等在內的自然資源。
土地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在內的任何一個行業和部門,其生產必須管助於土地才能進行。社會生產的一切物質實體,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徵。
***3***資本。在現代社會生產中,資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資本通常有貨幣形態、實物形態和商品形態。
***4***經營管理。在現代社會生產中,勞動、土地、資本等要素的作用,不會自動發揮出來,必須有另一種生產要素對它們進行組織、聯結和整合,才可能發揮它們的合力作用。這種對其他要素起組織、聯結、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經營管理。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水平如何,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總體水平和質量。因而,經營管理也是現代社會生產的一個基本要素。
***5***科學技術。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表現在:第一,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資訊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二,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資源得到更臺理的利用,並使產品的質量更高,效能更優。第三,促進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協調,實現清潔生產,使經濟增長可持續地進行。科技進步在社會財富增長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勞動、土地、資本、經營管理、科學技術等要素,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各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勞動、土地、資本這三類要素看得見,摸得著,被稱為實體性要素;經營管理是聯結性要素;科學技術是滲透性要素。各種生產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組合在一起,才能進行現實的和有效的社會生產。
4.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民經濟資訊化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徵是:***1***科技含量高;***2***經濟效益好;***3***資源消耗低和環境汙染少;***4***人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在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國民經濟資訊化與工業化交融在一起。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其本身也成為新型工業化的一個標誌。
所謂資訊化,就是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科學技術等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廣泛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資訊資源,加速現代化的過程。
5.資訊化與工業化的關係
資訊化與工業化的關係密不可分。首先,工業化為資訊化提供物質基礎。資訊基設施的建設、資訊科技的研究和開發、資訊產業的發展,都以工業化的成果為基礎;其次,資訊化帶動工業化。資訊化為我國高起點加速工業化提供了可能。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完成工業化任務,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總之,只有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程序。資訊化與工業化之間的聯動和相互促進,是中國最終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6.經濟增長統計指標: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價值總和。一個國家的GDP,稱為國內生產總值;一個地區的GDP,稱為地區生產總值。
GDP是一個重要的統計指標。一國***或地區***GDP的總量,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而人均GDP則反映一國***或地區***人們的富裕程度。通過統計國民經濟各部門創造的價值在GDP中所佔比例的變化,還能反映出一國***或地區***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
當然,GDP這一統計指標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人們還沒有尋找到一個
更好的並且很成熟的統計指標之前,GDP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
經濟增長的根本意義,就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證社會成員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
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使每一經濟主體的行為納入社會生產目的的軌道。
***2***要讓政府部門的管理與決策更科學化、規範化。
***3***要通過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的協調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成果。
***4***要通過積累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保證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8.發展生產改善生活離不開社會積累
***1***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開了積累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積累就是指把新創造的財富中的一部分轉化為社會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準備和物質準備的過程。有了積累,才會有條件去擴大生產規模,讓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會有條件去建立更多的學校、醫院、公園等公共設施;也才有力量去應對重大的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可見,社會積累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
***2***社會積累基金主要來源於三條渠道:①政府的財政渠道。②企業的利潤留成。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費基金的轉化。
學習貫徹十七大有關精神
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域性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
高一下冊期中政治複習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