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讀書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決定因素。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上學期末,學校給全體教職工購買了兩本書:《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和《靜悄悄的革命》。當我們從臺灣回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舊曆的年底了,這個時候回家的火車票很難買到,索性就沒有回家,一個人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於是就拿起《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這本書索然無味的翻開看看,可是我卻被託德·威特克爾先生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由吸引到征服,愛不釋手的捧在手裡不肯放下。做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希望讀到一本在教育方面給予我幫助的著作以指導我今後的教育教學,而《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這本書不正是我渴求已久的著作嗎?於是我如飢似渴地一口氣讀完了它,使我受益匪淺。
在書中,託德·威特克爾先生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改變感覺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其他感覺取而代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這樣一種意識,即為我們頭腦中經常出現的對學生的消極的期望而感到羞愧,惟一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教育人的人。人們稱我們是“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我們應該無愧於這一稱號。
老師最大的幸福和莫大的快樂之所在吧。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我發現自己做得很不夠。常常因為個別學生對班級整體學生“下定義”,常常因為極少數學生批評全體的學生,那麼在執行決議的時候,我很少從“最優秀”的角度去考慮。當然,這裡的最優秀絕不單純指學習成績優秀,如果是那樣,就太狹隘了。 今天, 《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這本書我依然在讀,已經是第四遍了,可是每次讀完都會有新的收穫,這就是《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這本書它的魅力所在,我想它將是我在教育戰線上陪我並肩作戰的“戰友”、“夥伴”,將是我一生的親密“伴侶”。 《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讓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先讓學生愛上我,再愛上我教的學科”,如果我的學生不夠喜歡我,那麼我的影響力就達不到我預想的效果。學生對我親近一些,他們學好這一門學科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有時候學生的進步程度和師生關係的親密程度成正比。我想說:“要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們一起努力,讓學生愛上我們、深深地愛上我們!也許這條路很漫長,但是我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篇2
今天,我在《學前教育》雜誌上看到這篇文章。是文章的題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強烈去閱讀的興趣。因為在我們以往的慣性操作中,認為只要制訂好計劃,班內三名教師認真組織實施就可以了。教師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到東孩子就得向東,幼兒完全不知道教師有什麼安排,幼兒是一個盲從的狀。所以我們各班級在每個活動前後的環節銜接很亂,幼兒常常在班內追跑打鬧,教師要一刻也不能閒的看住孩子,要孩子集體的喝水,集體的上廁,幼兒完全失去了自主,沒有自主的空間。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做事的條件嗎?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麼嗎?於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後我們有什麼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們等待,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這樣一來,活動結束後幼兒可以看、可以說、可以玩,多了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兩節活動課間的環節就顯得順暢多了。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如何讓幼兒預知呢?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麼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裡呢?”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後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麼。於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後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如上閱讀活動,就放一張書的圖片和一張小椅子的圖片,幼兒一看就知道老師需要他們搬椅子到上閱讀的地方上課。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瞭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麼?音樂舞蹈要到哪裡上?要帶上道具嗎?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要帶上書嗎?等等。做到讓幼兒預知下面的活動,瞭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讓幼兒從小學會有計劃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時間,形成有序做事的習慣,對幼兒的成長很有幫助。
篇3
我感覺《如何說,孩子才肯學》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同樣也適合教師。中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時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一陣欣喜。當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法完全錯誤時,在反思的同時更慶幸自己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我突然發現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主觀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孩子顯得是那樣愚蠢與低效。我讀書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章,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全書中最為重要,是後續溝通的基礎。它提出了幾個觀點: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當情緒被否定的時候,學生容易失去勇氣***2.不要隨意批評和忠告***老師出於好意,但學生在批評的環境中很難去考慮問題並承擔責任***3.不要概括和解釋***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解釋他很難聽進去,也就很難奏效***4.不要忽視學生的情緒,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為時,也要先接納學生的情緒、願望並作出反應。第二章,合作更詳細說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書中體現出的:“無論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對,甚至有侵犯性的行為,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緒,或者說感情需要被接納。但我們接納的只是他的情緒,並非他的行為。”這一觀點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劈頭蓋臉的就是批評。雖然短時間內出現的不良現象減少。但這是一個指標不治本的做法。孩子畢竟是孩子,單方面的批評很難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聽一聽,去安撫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而不僅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現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出現過,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學的那種。讀著讀著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認為很好的處理了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傷害了這些孩子的感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情緒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首先認同他有這個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納我們後續的建議。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從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獲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沒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洩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日後更大的問題。唯有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傾訴表達的物件,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裡,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告訴孩子老師瞭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難,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這樣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強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學講話時,我們可以不用厲聲喝道:xx,閉嘴。嘗試著說:“有些同學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告訴大家,等會下課我們來分享一下。”結果可能會好的多.改變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實踐,必然會找到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學好高二物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