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禮儀通過社群關係來規範人的行為和社會秩序,由禮儀觀念、禮儀行為、禮儀習慣和禮儀制度組成,是以禮儀觀念的共同取向調控人們行為的發生、修正和人格完善的文化體系,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禮貌待人

  禮貌待人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樑。它標誌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式,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中華民族歷來就非常重視遵循禮規,禮貌待人。其中許多耐人尋味的經驗之淡,無論過去和現在,都給人以啟迪。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與人為善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縟節。《禮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注:《禮記·曲禮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熱情,而內心虛偽,或是僅僅內心尊敬,而毫無表情,都是不夠的。應該表裡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如果只對上層人士獻其禮敬,以財勢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實是小人所為。《論語·子罕》載:孔子看見穿喪服、戴禮帽穿禮服的人和盲人。相見時,即使這些人年輕,孔子必定站起來。行過別人面前時,一定快步走過,以示敬意。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願,體諒別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強人所難。不苛求別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強求別人接受不喜歡的東西。古人說:“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注:《論語·顏淵》***”,就是這個意思。在與人交往中,幽默與善意的玩笑往往給人帶來輕鬆愉快,但決不可戲弄取樂。如果拿別人姓名為笑料,或給人起不雅的綽號,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時顏之推就曾對此種不敬氣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戲。或相指名為豚犢者,有識旁觀,猶欲掩耳,況當之者乎”。

 

 關於文明禮儀的黑板報圖片

  ***二***禮尚往來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說,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這樣,人際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種良性迴圈中持續下去。因此,《禮記》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注:《禮記·曲禮上》***。對於受恩者來說,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古人眼中,沒有比忘恩負義更傷仁德。孔子說:“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注:《禮記·表記》***。可見,“以德報德”,有恩必報,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養。當然,往來之禮,也該適度。送禮的本意,在於表達敬意答射之意,所謂禮輕意重,並非越多越好。正如《莊子·山木》篇說所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四、容儀有整一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

  古人對儀表的要求,不免過於繁瑣。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衣著容貌:《弟子規》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些規範,對現代人來說,仍是必要的。帽正紐結,鞋襪緊切,是儀表類觀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鞋襪不正,往往會使人產生反感甚至噁心,有誰會親近這樣的人呢。當然,衣著打扮,必須適合自己的職業、年齡、生理特徵、相處的環境和交往物件的生活習俗,進行得體大方的選擇。濃妝豔抹,矯揉造作,只會適得其反。

  ***二***行為舉止: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注:《論語·學而》***。這是因為,只有莊重才有威嚴。否則,即使學習了,也不能鞏固。具體說來,要求做到“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穩,行動利索,側身而睡。在公眾場合舉止不可輕浮,不可褻,應該莊重、謹慎而又從容,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注:《論語·顏淵》***,處處合乎禮儀規範。

  ***三***言語辭令: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的一面鏡子。古人所謂“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注:《易·乾文》***。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注:《論語·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說,上天生人,於舌頭上下兩排牙齒緊密圍裹,又在外面包一層厚厚的嘴脣,就是要人們說話一定要謹慎。當然古人並是要求人們少言語,而是說話要視具體情況,當說則說,當默則默。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論語·衛靈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幾方面,是我國傳統禮儀的精華。雖說時代不同了,但古人對儀容儀表的重視及整潔儀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鑑的。外在形象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向人們傳遞著一個人對整個生活的內心態度。具有一個優雅的儀表,無論他走到哪裡,都給那裡帶來文明的春風,得到人們的尊敬。毫無疑問,傳統禮儀文明對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一般說來,社會上講文明禮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便越和諧、***。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教養有素,禮貌待人,處事有節,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多一些愉悅,而國家、社會更多一些有序與文明。從這一點講,禮儀對社會起著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代文明禮儀。

小學生黑板報讀書角圖片大全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圖片
相關知識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內容
中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內容
小學生文明禮貌黑板報內容
小學生文明禮貌黑板報內容圖片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圖片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資料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圖片大全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素材
小學生文明禮儀黑板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