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歷史黑板報
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中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如以神農時代開始算起,在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始於原始母系代族社會,距今大約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中國製茶歷史悠久,自發現野生茶樹,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多茶類,從手工操作到機械化製茶,期間經歷了複雜的變革。各種茶類的品質特徵形成,除了茶樹品種和鮮葉原料的影響外,加工條件和製造方法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茶文化的黑板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各地獨具特色的老茶館文化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北京茶館
北京茶館種類繁多,就形成而言,分大茶館、清茶館、書茶館、貳茶鋪、野茶館。老北京有很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裡,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容。書茶館,開書以前賣清茶,也為過往行人提供偶飲一兩杯歇息解渴的機會。開書後,飲茶便與聽書結合,不再單獨接待一般客人。著名的書茶館佈置講究,藤椅藤桌的,有木椅木桌的,還有些在牆上掛字畫,營造聽書的氣氛。天橋一帶的書茶館,主要是曲藝,如:梅花大鼓、京韻大鼓、北板大鼓、唐山大鼓、梨花大鼓等。北京還有許多清茶館,飲茶主題較突出,一般是方主木椅,陳設雅潔簡練。清茶館皆用蓋碗茶,春、夏、秋三季還在門外或內院搭涼棚,前棚坐散客,室內是常客,院內設雅座。到這種茶館的多是老人。北京還有專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館”。北京人愛好郊遊,春天去“踏青”,夏季去觀荷,秋季看紅葉,冬天觀西山雪景,於是在郊區又出現的“野茶館”。北京大茶館,茶具講究,一律都用蓋碗。一則衛生,二則保溫。北京人講禮儀,喝茶要不露口,碗蓋開啟首先用於撥茶,飲時則用於遮口。大茶館以其附設服務專案而分,又有紅爐館、窩窩觀、搬壺館等類。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杭州茶館
杭州茶館文化,起於南宋。當代杭州茶館數量不如四川成都的多,但茶館的文化氣氛卻大勝一籌。杭州茶館之所以叫“茶室”是別有意境的,一個“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書室,又可以是佛道的淨室。杭州茶室講究名茶配名水,品茗臨佳境,並貴在一個“真”字。杭州人喝茶,主要是西湖龍井***注:真正絕品龍井並不在龍井村,而在獅峰。***。茶室又多些:“仙氣”、“佛氣”與“儒雅”之風。
關於茶文化的黑板報圖片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天津茶社
天津是金元以後由於運河與海漕的需要而形成的。茶社主要特點是服務於工商與一般市民的需要,也是方商客的綜合性活動場所。茶社類似北京茶館,經常是賣茶兼有小吃、清唱、評書、大鼓等。每客一壺一杯,聯而至者可以一壺幾杯。天津人用茶量大,老天津衛講究一日三茶,但文化氣氛不突出,這是北方市民茶館的共同特點。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廣東茶樓
廣州茶館的“富貴氣派”較重。廣州稱茶館為茶樓,吃早點叫吃早茶,廣州茶樓是茶中有飯,飯中有茶。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上海孵茶館
上海是個近代工商城市,茶館裡的文化氣氛要稍重些。舊時,上海公園裡有茶室,經常高朋滿座。上海人稱上茶館叫“孵茶館”,一個“孵”字道出了老上海身處鬧市,無法消遣,到茶館暫借清閒的心境。
關於茶的歷史黑板報:四川茶館
市民茶文化最典型的表現,變是遍佈中國各地大小城市的茶館、茶樓、茶室、茶坊,又稱為“茶館文化”。自宋以後,茶館的功能不能超過了飲食本身的意義。
關於茶史的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