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傳書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竹簡是把主材剖成竹片而成的書寫材料。竹簡傳書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竹簡是把主材剖成竹片而成的書寫材料。由於青竹含有許多水分,所以在書寫之前,先要在火上烘乾,以防止蟲咬和腐爛。這道工序叫“殺青”或“汗簡”,後來就把“汗青”作為書籍的代稱。竹簡上的文字,是用筆墨書寫的,要冊改,就得用刀削掉。所以,後世又把冊改文章叫做“筆削”。春秋戰國時期的書籍,通常是用皮條或繩子,將許多根竹簡編連在一起,叫做“冊”或“編”。戰國時,思想家施出外遊學就隨身載有五車書,後來便造出“學富五車”的成語,用來形容知識淵博。

  竹簡的解釋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最著名的考古

  漢武帝時期,魯恭王破壞了孔子的舊宅壁,發現了一些竹簡,其中有先秦古文書寫的《左傳》、《論語》、《尚書》、《毛詩》等。

  279年,晉朝汲郡人從戰國時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發掘到寫有文字的竹簡數十車。

  ***以上兩次所發現的竹簡都未能流傳至後世***

  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釐米,寬1.2釐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國之物。

  1957年,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竹簡800多片,簡上文字依然清晰。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約五千枚。

  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 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1994年5月,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買回1200餘枚楚國的竹簡,這年的秋冬之際,又從香港買到497枚相同型別的竹簡。

  2008年7月,校友趙偉國向母校清華大學捐贈了2388枚戰國竹簡,這些竹簡也是從***買來的。清華簡中,有《尚書》、《系年》、《筮法》等。

  製作竹簡

  綜述

  竹簡,一種將文字、圖象或其他各種特定的符號寫繪於事先加工過的竹片上的書籍形式。竹簡淵源: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由於其材料的侷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

  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儲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的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拓展生活,共享閒適與激越!

  介紹

  當人類社會出現文字的同時,書籍也就出現了。當時的書籍形式和現代的書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這樣定義書籍的概念,即將人們的經驗和事件用文字和圖象的形式記載於一定的物體上,以便於儲存、傳播,那麼,商代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書籍了。另外,在樹葉和樹皮上也可以刻寫文字。 《舊唐書》上就記載:"天竺國書於貝多樹葉以記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貝葉經。另外,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也可以稱為一種早期的書籍。 除了甲骨、青銅器、石刻外,在古代用作記載文字的材料還很多,如陶器、磚瓦、獸皮等,它們在人類文明史上都放射過燦爛的光輝。然而,更接近於今天書籍形式的,是從竹簡開始繼而出現了書寫於織物上的縑帛。

  書

  中國古代真正的書籍形式,是從竹簡和木牘開始的。竹簡和木牘所開創的書籍形式和制度,對後來的書籍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冊"、"卷"、"編"等書籍的單位、術語,一直延用至今。 竹簡和木牘在形式和用途上不完全相同。

  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書寫文字。也有先寫字,然後再按順序編聯成冊的。

  竹子的外皮不易著墨,為了書寫方便,須將竹子的最外皮削去,或在內裡面書寫。把竹子烘乾這個工序稱為"殺青"。

  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冊"字,象徵著一捆簡片系二道書繩,而金文中的"典"字則表示"冊"在几上。說明簡策制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代,但其戰國以前的簡續實物,今天還未有發現,在周代的文獻中有許多關於用簡讀傳遞命令及公文的記載。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在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立說的主要形式。這時關於使用竹簡的記載就更多了。例如,孔子晚年讀"易",致使"韋編三絕",說明由於反覆的閱讀,致使編系竹簡的繩子斷了三次。


竹馬之交典故
竹的精彩典故
相關知識
竹簡傳書的典故
鴻雁傳書的典故
竹報平安的典故
關於名人愛讀書的典故
蔣幹盜書的典故講的是什麼故事
博覽群書的典故
古代勤奮讀書的典故
鴻雁傳書的歷史典故
十二生肖鼠的典故_十二生肖鼠的傳說
孟宗哭竹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