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故事及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劉基,字伯溫,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劉伯溫的故事:

  朱元璋率領的紅巾軍,從鳳陽出發,攻克了金陵,旗開得勝,威風凜凜。進軍江浙又獲節節勝利,取金華,定括蒼,更是振奮人心。朱大為建立大業,壯志滿懷,派人蓋起了禮賢館,叫人貼出了招賢榜。浦江宋濂,麗水葉琛,龍泉章溢,都引到了婺江。

  朱元璋大歡歡喜喜,設宴迎賢,大營內外熱熱鬧鬧,燈火輝煌。席上,金華火腿噴噴香,蘭溪鯉魚活鮮鮮,紹興老酒綠汪汪。宴間,宋濂站起來說:“大,我仨才疏學淺,恐怕邦不了大忙。還有一個好友,名叫劉伯溫,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滿腹文章,才學過人。如願意,可派人聘他來,共輔大業,建國安邦。”朱元璋一聽又驚又喜,忙說:“你,你快講,劉賢士今在何方?”

  宋濂見朱元璋求賢若渴,便說:“劉伯溫今在青田九都南田。”

  朱元璋“嗯”了一聲,也說:“劉伯溫今在青田九都南田!”

  葉琛說:“到九都要過三十六渡水,七十二座崗。”

  朱元璋“啊”了一聲,跟著說:“到九都要過三十六渡水,七十二座崗。”

  章溢說:“你要誠心去聘,黃銅不值錢,黃金不論兩!”

  朱元璋“唔”了一聲,點點頭說:“你要誠心去聘,黃金不值錢,黃銅不論兩!”

  宋濂三人輕輕地發了笑,朱元璋知道自己說錯了,臉紅得象塊豬肝,慌忙舉起酒杯說:“來來來,痛飲幾杯吧!”

  朱元璋要派人去請劉伯溫了,大營裡外忙得團團轉,絲庫取綢緞,銀庫包白銀。綢緞量了一千尺,白銀稱了一千兩,朱元璋馬上派人送到南田去。那送禮的人們翻過了七十二崗,涉過了三十六條水,走啊走,走了七天七夜,好容易才找到南田,尋到劉伯溫。

  這一天,劉伯溫正在家裡看書,見來了幾個生人,還挑著許多東西,便問道:“你們要做什麼?”送禮的人笑笑,說明了來意。劉伯溫聽後,搖搖頭,禮物一點不收,話語一句不講,只顧自個走出門,裝著是砍柴放羊,上山去了。送禮的人怏快不樂地回到婺江,把去請劉伯溫的情形一說,朱元璋大失所望。他想,莫不是嫌我太小氣嗎?於是,便叫人再加綢緞一千尺,再加白銀一千兩,火速送往南田。

  那知道,這一回啊,送禮的人到南田村口,劉伯溫就知道了。他關了門,離開村莊,爬上後山崗,看起了風光。那些送禮人便追出了村,爬上後山崗,總算又找到了劉伯溫。一看是前些天來過的原班人馬,劉伯溫就笑笑說:“請你們告訴大,我伯溫什麼財物也不要,只討他白紙一張!”話才說完,劉伯溫就自個兒走下山崗。

  送禮人回到婺江對朱大說後,朱元璋從黑夜想到天明,也猜不透劉伯溫要白紙是啥明堂。“真是個怪人,白銀不要,要白紙一張!”朱元璋左思右想還是摸不著底,只好糊里糊塗地對送禮人說:“好吧,就送給他白紙一張!”

  白紙一張,四四方方,送到南田,劉伯溫果然收下,當下就動身來婺江。

  哈哈,一張白紙勝過綢千尺,勝過銀千兩,請到了劉伯溫,朱元璋樂了,看看燈,燈在跳,看看火,火更旺。

  朱元璋在禮賢館見劉伯溫。劉伯溫對朱元璋說:“送我銀兩、綢緞,小才不敢無功受獎;討來白紙一張,奉還草書幾行。”劉伯溫果真送上白紙黑字一張,朱元璋接過一看,大吃一驚,原來那上面寫著有關時務的十八條妙計,一條條清清楚楚,有根有據,全都說在理上。看啊看,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站起來,一巴掌拍在茶碗上,連聲說:“想不到啊想不到,劉賢士真是一片忠腸!”禮賢館可熱鬧了,劉伯溫只是笑笑,朱元璋心裡甜滋滋的,象注滿了蜂蜜。

  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麥餅,只咬了一口,遠遠看見劉伯溫走來,就放下不吃了。他想,人家都說伯溫同諸葛亮一樣會神機妙算,今天倒要試試,於是拿起一隻碗扣在麥餅上。劉伯溫走到身邊,朱元璋就指著那碗說:“劉賢士啊劉賢士,你說碗下是啥麼事?”

  劉伯溫搖搖頭說:“恐怕猜不中吧!”

  朱元璋便說:“猜不中也沒有要緊吆!”

  劉伯溫一眼,便說:“要我說,我便說,我看那,又象日又象月,好似金龍咬個缺。”

  朱元璋笑笑,看已被猜中,進而又說:“劉賢士真是神機妙算,就請算一算我的命吧!”

  劉伯溫也笑笑說:“要我當個算命測字先生,那我就開言了,請快寫個字來!”

  朱元璋不知是真是假,果然用手蘸著茶水,在桌上寫了個“鳳”字。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還在試探自己,便皺了皺眉頭,閉上雙目,象算命測字人一樣唸了起來:“鳳是凡間鳥,百鳥都朝陽。鳳陽鳳陽,帝王之鄉,鳳陽鳳陽,不是建都地方。”劉伯溫每念一句,朱元璋的眼睛都瞪大三分,頭頸往上伸一伸。原來鳳陽是安徽的一個縣名,朱元璋出生在鳳陽,一心想打回鳳陽建都。他好生奇怪,怎麼自己的心思都會被猜出來呢?可朱元璋卻故意說:“劉賢士說的有理,只是,地上的小蛇難成龍,山中的猢猻不敢稱王,我沒有想過要建都鳳陽啊!”

  劉伯溫知曉有意包藏,也認真地說:“那是我白白糟蹋了白紙一張!”

  朱元璋一聽,連忙說:“好好,膽大騎白馬,心大管天下,劉賢士志存高遠,必成大業。”

  從此,朱元璋信用了劉伯溫,劉伯溫也盡心竭力輔佐朱元璋。文武結合,果真建國定邦,保全了一段大明王朝太平盛勢的歷史。

  劉伯溫的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人物評價:

  楊守陳《重鋟誠意伯文集序》:“漢以降,佐命元勳多崛起草莽甲兵間,諳文墨者殊鮮,子房之策不見辭章,玄齡之文僅辦符檄,未見樹開國之勳業而兼傳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謂千古之人豪矣。”

  沈德潛在《明詩別裁》中說:“元代詩都尚辭華,文成獨標高格,時欲追韓杜,故超然獨勝,允為一代之冠。”

  《明史》:“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併為一代之宗。”[3]

  蔡元培:“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4]

  奧野純:“際會風雲,平定海宇,既闢一代之規模,又闡一代之文章,蓋誠意伯劉公一人而已矣。”

  民間諺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

  朱元璋:“***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巨集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詩沉鬱頓挫,自成一家,足與高啟相抗”。

歷史上張之洞的故事
歷史上朱培德是誰
相關知識
劉伯溫的故事及簡介
黃道婆的故事及簡介
潘安的故事及簡介
清朝張之洞的故事及簡介
林則徐的故事及簡介
曾國藩的故事及簡介
楊震的故事及簡介
吳三桂的故事及簡介
吳三桂的故事及簡介
徐文長的故事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