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的簡介
茅以升,字唐臣,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及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註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註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註冊為橋樑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作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樑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樑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茅以升想:中國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橋了,但都是外國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橋是美國人修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現俄羅斯***人修的,雲南河口人字橋是法國人修的,瀋陽渾河大橋是日本人修的……錢塘江大橋,我們中國人要自己修,證明我們中國人有能力修好這座現代化大橋,外國人能幹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幹,我們不比別人無能。就這樣茅以升對錢塘江大橋開始了總體設計。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當記者採訪茅以升時,他說:“自1919年12月,我歸國為社會服務,在64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錢塘江大橋工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樑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樑——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字***。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解放後任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院院長,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會委員。1987年10月,茅以升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茅以升為我國和世界橋樑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立志造橋的故事:
茅以升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讀書人的家庭裡。母親是一個有學問有見地的婦女,為了孩子的前途,她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學,為茅以升日後成才鋪平了道路。
茅以升在學堂裡,年齡小,個子矮,身上穿的也很破舊。有錢人家的子弟經常譏諷和欺侮他。茅以升十分氣憤,全然不顧周圍的冷眼和歧視,發憤讀書,一直是全班學習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小以升學習刻苦勤奮,加上天資聰慧,爺爺十分喜愛他。有一年暑假,爺爺親自教他學習古文。爺爺教古文的方法很特別,他先把文章從頭到尾抄錄一遍,一面抄寫一面講解,等全篇抄完之後,讓他練習背誦講解,這樣,一個暑假過去了,小以升能背誦上百首古詩和十幾篇古文。一天,爺爺用毛筆抄寫《東都賦》,茅以升站在旁邊默誦著。賦文寫得很長但也很美,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沉入了一片美好的境界之中。老長時間,爺爺抄完了,他抓住爺爺的衣袖說:“爺爺,讓我背誦一遍你聽聽。”他果真從頭到尾熟練地背了出來。爺爺驚喜地說:“好啊,熟能生巧,巧能出快!”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南京秦淮河上要賽龍船,河兩岸、小橋上擠滿了人。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忽然嘈雜聲變成了一片呼救聲。原來,因為看龍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文德橋擠塌了。不少人掉進了河裡,有的人不幸被淹死。小以升驚呆了,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理想的種子-長大以後要為人民造橋,造非常非常結實的大橋。從此以後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種橋樑。他只要見到橋總是注意觀察橋面橋樁,久久不肯離去。他在讀詩文時,讀到有關橋的句子或介紹,就立即摘抄在本子上,見到有橋的畫面就剪貼起來。有一天爺爺給茅以升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告訴他得到神筆的祕訣,就是“勤奮”二字。這兩個字深深地銘刻在小以升的心靈裡,把它看做是得到架橋“神筆”的祕訣。
11歲那年,勤奮好學的茅以升小學沒畢業就考進了“唐山路礦學堂。”他在班上年齡最小,但是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他的記憶力相當好,背誦圓周率的精確數值,能把小數點後面一百位數都熟練地背誦下來,經久不忘。
有一天,當時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的孫中山到唐山路礦學堂視察,並在禮堂裡做了鼓舞人心的講演。他說革命需要兩路大軍,一路舉行起義,建立民眾政權;一路向西方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因而在學堂裡學習也是革命。茅以升牢記在心裡,他貪婪地學習著。1916年,茅以升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學堂官費研究生。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擔任過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主持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還撰寫了橋樑方面的許多著作,併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建橋人才。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