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四諦
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在世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和——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
“和”是道、儒、佛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茶道所追求的“和”源於《周易》中的“保合太和”。“保合太和”的意思是指世間萬物皆由陰陽兩要素構成,陰陽協調,保全太和之元氣以普利萬物才是人間正道。以哲學範疇的“和”為基礎,儒、佛、道三家對茶道中的和,各有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儒家從“太和”的哲學理念中推衍出“中庸之道”的思想。其對和的詮釋在茶事活動的全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在泡茶時表現為“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時表現為“春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倫之禮;在飲茶的過程中表現為“飲罷佳茗方知深,讚歎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儀;在品茗的環境與心境方面表現為,“樸實古雅去浮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儉德之行。一個“和”字是茶事活動的宗旨,“此所謂賞天地自然之和氣,移山川石木於爐邊,五行具備也,沒有天地之流,品風味於口,可謂大矣,以天地之和氣為樂,乃茶道之道也”***澤庵《茶亭之記》***。
道家從“和”這一哲學範疇引申出“天人合一”“知和日常”等理念,認為天地萬物都包含陰陽兩個因素,生是陰陽之和,道是陰陽之變。還認為人與自然界萬物同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人與自然萬物本為一體,應具有親和之感。知道了“和”的內涵,就是知道“道”的根本。在處世方面道家提倡“和其光,同其塵”***《老子》第四章***,即認為好壞均可相安相處,為人不露鋒芒,處世與世無爭。在茶道中,道家對和的理解表現於特別注重親和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以及“致清導和”的養生理念。
佛家提倡人們修習“中道妙理”。《雜阿含經·卷九》中引用佛陀說:“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這是中和的哲學理念。在《無量經》中佛陀說:“父子兄弟夫婦,家室內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這是和誠處世的倫理。在茶道中,佛教的和最突出的表現是“茶禪一味”,這實際上是外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原本土文化的“和會”。
2、靜——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
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追求自我之道。靜是中國茶道的必由途徑。
道家的清靜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響極其深遠,其“虛靜觀復法”在中國茶道中演化為“茶須靜品”的理論與實踐。“茶之為物……沖淡閒潔,韻高致靜”***趙佶《大觀茶論》***。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時,你的精神便在虛靜中昇華淨化,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家把“靜”視為歸根覆命之學,天人合一之學,儒家、佛家也有相似的主張。宋代大儒程顥說得明白:“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風雲變態中。”***《秋日偶成》***中國古代許多士大夫們都有在茶中靜品得趣的感悟和體驗,“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林逋《嘗茶次寄越僧靈皎》***一類的詩句不勝列舉。而佛教的“茶禪一味”,“禪”、的梵語直譯成漢語就是“靜慮”之意,指專心一意,沉思冥想,排除一切干擾,以靜坐的方式去領悟佛法真諦。儒、道、佛三家不僅都認為體道悟道離不開靜,而且還都認為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也離不開靜。蘇東坡“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這首充滿哲理玄機的詩,合於詩道,也合於茶道。古往今來,無論是道士還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之道。
3、怡——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
“怡”者,和悅、愉快之意。在中國茶道中,“怡”是人們從事茶事過程中的身心享受。
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於日常生活之中,不講形式,不拘一格,突出體現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有不同的追求。歷史上王公貴族講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權勢,誇示富貴,附庸風雅;文人學士講茶道重在“茶之韻”,意在託物寄懷,激揚文思,交朋結友;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驅困提神,參禪悟道,見性成佛;道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養生,保生盡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講茶道側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膩,滌煩解渴,享樂人生。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在茶事過程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暢適。中國茶道的這種怡悅性,使得它有極廣泛的群眾基礎。這種怡悅性也正是中國茶道區別於強調“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標誌之一。
4、真——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人不輕易言“道”,而一旦論道,則必然執著於“道”,追求於“真”。這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真,原是道家的哲學範疇。在老莊哲學中,真與“天”“自然”等概念相近,真即本性、本質,所以道家追求“抱璞含真”“返璞歸真”,要求“守真”“養真”“全真”。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所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另外,還包含了待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境要真閒。總之,茶事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真。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1.臺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臺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悅。“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2.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中國茶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