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的重要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史記》是我國曆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1年,魏國進攻趙國。趙國便與韓國結盟,一起攻打魏國。結果趙國在南樑戰敗,韓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宣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我們是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騶忌說:“不如不救。”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就要失敗而併入魏國,這樣就會對我們不利,所以不如早去援救它。”孫臏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反倒聽從韓國指揮了。況且魏國已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係,又可晚一些等待魏軍疲憊再去,這樣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並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宣王說:“很好。”於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並把他送走。韓國由於依仗著齊國救援,結果五戰都失敗了,只好再次向齊國求救。齊國趁勢出兵,派田忌、田嬰為統帥,孫臏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結果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並殺死魏將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此後,三晉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朝拜了齊王,盟誓之後才離去。

  :賢者的預見

  季札離開魯國以後,又出使到了齊國。當時晏嬰是齊國的輔政大臣,季札知道齊國的國君昏庸無能,就勸告晏嬰說:“您趕快交出自己的封地和權力吧,只有這樣,您才能避免危難。齊國的政權將會改變主人,在國家穩定之前,危難會像海里的波浪一樣,是不會終止的。”晏嬰聽從了季札的規勸,就通過陳桓子把封地和權力交了出來。正是因為沒有了權力,所以在欒施、高強兩個勢力集團的相互攻擊中,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季札離開齊國,隨後出使到鄭國。他去拜見了鄭國的貴族子產。兩人都是有賢能的人,性格相投,所以一相見,就感覺好比老友重逢一樣的激動親切,有相見恨晚之感。季札告訴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荒淫、奢侈,國家將要面臨災難,政權必然會歸屬於您。一旦您掌握了政權,應當謹慎地用禮制來治理國家。不然的話,鄭國就會有滅亡的危險。”後來季札的預言果然變成了現實,而子產也依照季札的勸告去做,鄭國在他的治理之下開始變得強大。

  然後,季札又準備去晉國。在路上經過衛國的時候,在宿這個地方歇腳。晚上,他聽到附近有演奏音樂的鐘聲,聽出來是衛國的孫文子在奏樂,於是不解地說道:“真奇怪啊!我聽說背叛君上的人如果不修養德行,那麼必然會招致殺身之禍。孫文子曾經進攻他的君王衛獻公,並把他趕到了齊國。但孫文子本人竟然還留在衛國,他害怕還來不及呢,怎麼還有心思去敲鐘奏樂啊!孫文子住在這裡,就好比燕子在幕布上築巢一樣的危險。君王的屍體還沒有埋葬,怎麼可以去敲鐘奏樂呢?”孫文子聽說了季札的話,羞愧難當,以後再沒有聽樂、享樂。

  :兔死狗烹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辛苦經營、勤奮不懈、運籌謀劃二十多年,終於滅亡了吳國,洗雪了會稽的恥辱。回國之後,范蠡以為盛名之下,難以長久,況且勾踐這個人心胸非常狹窄,可以與你同患難,卻很難與你同安樂,於是便打算離開勾踐。他寫信辭別勾踐說:“我聽說君王憂愁臣子就勞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過去您在會稽受辱,我之所以沒有死,就是為了幫助您報仇雪恨。如今大王已經報了仇,我留著也沒什麼用了,所以臣請求您給予我君主在會稽受辱的死罪。”勾踐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這與你的功勞是分不開的,你這樣的功臣應該受到獎賞,所以我打算和你平分越國,如果你不接受的話,我就要制你的罪了。”范蠡說:“君主可以執行您的命令,但是臣子仍堅持自己的意願,我已經下定決心離開,請您不要再挽留了。”於是他打點包裝了細軟珠寶,與隨從從海上乘船離去,始終再也沒有返回越國。勾踐為了表彰范蠡的功績,就把會稽山封為他的封邑。後來,范蠡從齊國給大夫文種寫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嘴,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你為什麼還不離開呢?”文種看過信後,大吃一驚,從此以後便聲稱有病不再上朝。這時候,有人中傷文種要作亂,越王聽信了讒言,就賞賜給他一把劍說:“你教給我攻伐吳國的七條計策,我只採用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裡,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嘗試一下那四條吧!”文種沒有辦法,只得自殺身亡了。
 

史記裡的經典故事
史記裡的約法三章故事
相關知識
史記裡的重要故事
關於史記裡的三個故事
史記裡的經典故事
史記裡的三則故事
史記裡的人物故事有什麼
史記裡的部分故事
史記裡有什麼故事
史記中的部分故事
史記上的成語故事
史記中的警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