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兒童故事
講故事是兒童教育最生動的方法,幾乎也是最全面的方法,人類生活可以理解一個故事。講故事既可以作為給兒童的一種消遣,更是一種人生、社會、歷史、哲學、道德、知識的啟蒙,因為講故事包含著人類的一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隋煬帝為柳賜姓
隋煬帝下揚州時曾詔諭民間在運河兩岸栽柳,還賜柳樹姓“楊”。所以後來人們習慣稱柳樹為“楊柳”。
古代傳奇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並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篇二:董奉治病造杏林
是三國時的名醫,他規定,凡經他手治癒的病人,都必須種植杏樹。輕病者愈後栽杏一棵;重病者愈後栽杏五棵。在他的一生中,就這樣栽杏樹幾萬棵。至今,人們仍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佳話來讚美德高望重的醫生。
篇三:沙俊其慶功栽楊
西周“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次打勝仗後,他都要下令將士們在獲勝的戰場上廣種楊樹,以示勝利。後來就連抓到的俘虜也要他們種樹,作為“同慶”活動。隨著他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後來,許多諸侯國受其影響,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延續下來。
篇四:文成公主思鄉植樹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已成為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篇五:朱元璋與柿樹
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捱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於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核、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從此,安徽等地廣種柿樹。
篇六:諸葛亮與桑樹
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不僅是勤奮工作的典範,還是清正廉潔的典範。從“亮躬耕隴畝”***《三國志》***的記載看,成都的八百株桑樹,可能是他工作之餘親自栽種。
篇七:柳宗元美市容
有關魚的兒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