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中國唯一開啟的皇帝古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明定陵是中國唯一開啟的皇帝古墓。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地理位置 編輯

  明定陵位於北京 昌平區,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對山峰渾圓的蟒山。地面建築的總佈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 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

  之建築結構 編輯

  明定陵

  陵區的主要建築有石橋、碑亭、陵門、裬恩門、裬恩殿、明樓、寶城和地下宮殿等,主體建築均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此外,在陵墓四周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祠祭屬、神宮監等附屬建築。

  地宮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後、左、右5個廳組成,建築面積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對稱的兩個殿,中間各自有一個用漢白玉壘砌的棺床,兩配殿有甬道與中殿相通。中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並擺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長明燈。後殿是地宮內最大的一個殿,殿內棺床正中央放置有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棺槨周圍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裝滿殉葬品的紅漆木箱。出土的隨葬品包括帝后服飾、冊寶、明器、木俑、甲冑、刀、箭、金、銀、玉、瓷器皿以及大量絲織品。

  之建築歷史 編輯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 它是分佈於北京的十三座明代皇陵中唯一座進行了考古發掘的陵墓。定陵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

  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 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成祖長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它的地面建築共佔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正門前方是三卒漢白玉石橋。過了橋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圍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等建築物300多間。再往後就是陵園最外面的圍牆-外羅城***圍牆外的圍牆,由明世宗首創,由於明神宗建陵時仿照世宗所以有外羅牆***。

  之建築特點 編輯

  明定陵

  明定陵

  陵宮的總體佈局亦呈前方後圓之形。地上部分的主體建築坐落在大峪山與蟒山主峰之間的中軸線上。陵前一 條神道全長3千米,由長方形青石板鋪就,寬闊的路面上可並排行走3輛馬車。從七孔橋以北100米處向西北延伸,經三孔橋和金水橋,便可直抵陵園門口處的無字碑。無字碑體積巨大,螭首龜趺,因其迥異於常見石碑,通身光潔不留一字而得名,也成為後人心中的謎。明末清初的 顧炎武先生曾六度拜謁此地,但對於無字碑背後之謎,卻也是始終不明就理。清人樑份經過悉心考證後,在《帝陵圖說》一書中道出了他所理解的箇中緣由:最早長、獻、景、裕、茂、泰、康7座皇陵門前均無碑亭,到嘉靖皇帝在位之時才補建而成。尚書嚴嵩希望碑文由世宗撰寫,但嘉靖皇帝認為天命已定,功過當由後世評說,於是陵前的碑文便空了下來。樑份認為,其後的幾代皇帝自然也深感其中滋味,“功德”勿需直言,由此碑身皆光潔無字。然而對於長眠定陵的神宗朱翊鈞而言,無字碑卻恰如其分地表明瞭墓主人功過參半的矛盾一生。三孔橋已經蕩然無存,無字碑初建時的方形碑亭也在清初被八旗軍所毀,只剩下龐大的石碑仍然完好,矗立在青天之下,默默睹視世間滄桑。

  其外圍是一道將 寶城、寶城前方院一包在內的“外羅城”。城內面積約18萬平方米。羅城擁有一個歇山頂式大門,位於陵區的石橋和碑亭之後,形高體大,作為整個陵宮的***,成為第一道大門,黃瓦覆頂,硃紅大門,另外設有三道券門。在外羅城內有一片空地,左側建有神廚三間,右側建有神庫三間,分別作為朱翊鈞死後繼續享受帝王之福的生活資料提供場所。清樑份《帝陵圖說》對這道外城成做過這樣的描述:“鋪地牆基,其石皆文石,滑澤如新,微塵不能染。左右 長垣琢為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龜蛇之壯***狀***,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奪天工也。”又謂:“覆牆黃同瓦瓦,刻磚為斗拱,簷牙玲瓏嵌空,光瑩如玉石。甲申之變,寸寸毀之,而不能盡毀也。”外羅城僅前部正當中軸線位置設宮門一座,即陵寢第一道門。其制,黃瓦、朱扉、設券門三道。

  外羅城內,偏後部位為寶城。其平面接近標準圓形,直徑約230米。寶城牆的垛口均採用打磨平整的大塊花斑 石壘砌。內環磚砌宇牆,宇牆與垛口之間為鋪磚 馬道。寶城牆的前部設有城臺***又稱“ 方城”***,城臺下承石刻 須彌座,上建重簷歇山頂式的明樓。明樓的建造極為考究,不僅樓內採用磚券頂,無木構樑架,而且上下兩層簷的簷椽、飛子、望板、斗拱***上簷為單翹重昂七踩式斗拱,下簷為重昂五踩式斗拱***、額枋、平板枋及上下簷之間的榜額***刻“定陵”兩字***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飾油漆彩畫,酷似木構建築,然實無片木寸版。樓壁前、後、左、右四面各闢券門,樓內樹聖號碑一通,高6.195米,碑首為方形,前後刻雙龍戲珠圖案,正面有篆額“大明”兩字。碑身正面刻“神宗顯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碑趺採用上小下大五級方臺式,其上面四級自上而下,分別雕刻雙龍戲珠、雲、寶山、海浪等圖案。城臺的下部無券門之設,但城臺左右各有冰盤簷式石刻門樓,由門樓進入,有礓石察道由城前上達寶城、明樓。寶城之內封土滿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築而成的上小下大圓柱形的“寶頂”。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閏三月,因定陵帝后人葬後隧道回填完畢,工部曾奏請議定寶頂規制,熹宗皇帝***神宗之孫***下旨說:“定陵寶頂規制乃皇祖***指神宗***親定……著照永陵丈尺培築。”但實際上定陵寶頂卻築得比永陵還大。寶城的排水採用牆外設石刻排水螭首和牆內設排水方井的方式***排水方井的底部設有通於寶城牆之外的排水暗溝***。

  寶城之前,在外羅城內設有三進方形的院落。

  第一進院落,前設單簷歇山頂式陵門一座,制如外羅城門,為陵寢第二道門,又稱重門。其左右各設有隨牆式掖門一道。院落之內無建築設施,院落之前***外羅城之內***左側建有神廚三間,右側建有神庫三間。

  第二進院落,前牆之間設祾恩門。其制面闊五間***通闊2***7米***,進深二間***通深11.46米***,下承一層須彌座式臺基。臺基之上龍鳳望柱頭式的石欄杆及大小螭首設定齊備。前後還各設有三出踏跺式臺階。按《帝陵圖說》所記,祾恩門臺階的形制為“中平***指雕刻圖案的御路石***外墄***指臺階***,中為御道”,則明朝時該門臺基也應有御路石雕。祾恩門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建左右配殿各七間***《昌平山水記》記為七間,《帝陵圖說》記為九間,本書據遺址分析從前者***及神爐左右各一座。祾恩門在清初曾遭八旗子弟損毀,乾隆皇帝曾將其重建,但在民國時又遭焚燬,大殿已經不復存在。

  第三進院落,前牆間建有陵園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其形制為重簷頂,面闊七間***通闊50.6米***,進深五間***通深28.1米***,下承須彌座式臺基一層,圍欄雕飾同祾恩門。臺基前部出有月臺。月臺前設三出踏跺式臺階,左右各設一出。殿有後門,故臺基的後面亦設踏跺式臺階一出。其中,後面一出踏跺及月臺前中間一出踏跺設有御路石雕。刻龍鳳戲珠***左升龍,右降鳳***及海水江牙圖案。祾恩殿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沿中軸線設有兩柱牌樓門*** 櫺星門***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樓門的兩柱作出頭式,白石雕成、截面為方形,頂部雕坐龍,前後戧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組成。石供案作須彌座式,石供器由香爐***一座***、燭臺***二座***、花瓶***二座***組成。形制如長、永等陵。

  由於寶城的隧道門設於寶城牆的右前方***詳見《地下宮殿的考古發掘》***,帝后棺槨在享殿***祾恩殿***內舉行“安神禮”後,必須途經外羅城內能進入寶城的隧道門入葬玄宮,同時考慮到建築設計的對稱性,在第三進院落左右兩牆又對稱地設有隨牆式掖門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羅城之前,左側還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側建有神宮監、神馬房等附屬建築。定陵衛的營房則建於昌平城內。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築佈局是,中為公座***辦公用的正廳***,後為官舍,前為門。神宮監有重門廳室,房屋多至300餘間。

  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巨集大,由五座石室組成***前室、中室、左配殿、右配殿、後室***。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祾恩殿***重簷7間***、祾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佔地約18萬平方米。

考古發現睡美人紀錄
山西考古最新發現古墓
相關知識
考古發現中國唯一開啟的皇帝古墓
考古發現中國
中國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是誰
中國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陳碩真簡介
中國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陳碩真簡介
中國唯一靠高考養活小鎮在哪裡
湖南考古發現戰國墓
考古發現戰國黃牛肉
考古發現戰國黃牛肉
考古發現中的小麥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