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精準扶貧是指標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式對扶貧物件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為全面瞭解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推進和規範農村牧區“精準”扶貧,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根據縣委安排,7 月6日至14日,縣人大會調研組到全縣各鄉鎮開展扶貧開發工作調研。此次調研主要採取聽取縣扶貧開發局、縣農牧局、鄉鎮黨委政府工作彙報,組織召開鄉鎮幹部、村“兩委”班子成員、人大代表、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座談,深入貧困村、90%以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檢視走訪以及查閱資料等方式,廣泛聽取和徵求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瞭解和掌握扶貧開發現狀和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縣緊抓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藏區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政策的歷史機遇,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從2010年底至2014 年底,累計投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05億元,減少貧困人口3462戶,16254人,佔全縣貧困人口的64%。貧困村人均純收入從xx元增長到xx元,年均增長27%,貧困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截至目前,全縣貧困村29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83戶xx人,佔全縣農牧民總人口的15.16%,接近貧困線人口6204戶xx人,佔全縣農牧民總人口的46%。

  二、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我縣自然條件差、災害頻發,經濟基礎滯後,農村牧區基礎設施薄弱,貧困程度深,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發展基礎薄弱,扶貧任務繁重。全縣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乾旱淺腦山區和高寒牧區,這些地區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多發,基礎設施薄弱,行路難、住房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仍然突出。貧困地區人口素質相對較低,大多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收入來源和經濟結構單一,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貧困與非貧困邊緣戶家庭數量較多,因災、因病返貧現象突出,導致鞏固和提高扶貧成果難度加大。資料統計顯示,在貧困人群中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因病戶數分別佔28.55%、23.44%、21.24%、10.75%。

  ***二***產業扶貧帶動能力不強。目前,我縣農牧業處於低層次小農經濟狀況,規模小、效益低, 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緩慢,發展和提升空間有限,尤其是蟲草經濟成為群眾主要收入來源,導致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極為狹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扶貧產業少;熱貢文化產業覆蓋面小,受益群眾少,產業化步伐相對緩慢;農牧民經濟合作組織集約化程度低,經濟效益不高,輻射帶動力不強。

  ***三***扶貧資金和專案指向不準。我縣扶貧資金專案小而散,存在撒胡椒麵現象,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導致專項扶貧資金作用發揮不明顯。用整村推進專案發展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仍然處於引導發展、激勵發展,甚至是逼著發展的狀態。專案資金直接扶持貧困農戶,而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弱,難以應對市場、自然、技術三重風險,專案實施和產業發展效果差,做到“扶持到戶”,但是“效益不到戶”。此外,易地搬遷群眾產業發展滯後,導致相當部分搬遷群眾的經濟收入渠道狹窄,除居住條件改善外,經濟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四***扶貧工作力量薄弱,扶貧幫扶不到位。貧困村“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致富的意識不強、能力有限、本領不足,脫貧致富方面作用發揮不明顯。鄉鎮未配備扶貧專職人員,分管人員身兼多職,對扶貧工作投入精力不足、重視不夠。聯建單位幫扶工作停留在送資金及衣物,對研究聯點村情況,制定發展思路、推動發展方面辦法不多,措施不力。行業部門扶貧專案資金整合不暢,不少行業部門認識不到位,缺乏溝通,“單打一”情況依然存在,難以發揮行業扶貧力量整合效應。

  三、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摸實貧困底子,打好攻堅基礎。借鑑先看房、次看糧、再看學生郎、還看技能強不強、最後看有沒有殘疾重病躺在床的“五看法”方式,逐村逐戶逐人進行精準摸排、規範識別、分類建檔,為開展精準扶貧提供真實情況和準確依據。一要選準扶貧物件。嚴格按照個人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鄉鎮稽核、縣級備案的程式和環節進行識別,確保識別過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扶貧物件得到群眾廣泛認可,真正把貧困物件精準識別出來。二要找準致貧原因及脫貧對策。對貧困村、貧困戶進行認真分析研判,區分因災、因病、因學和缺專案、缺資金、缺勞力、缺技術等情況,列出需求清單,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真正做到致貧原因清、幫扶措施準。三要健全檔案資料。收集完善文字資料,建好縣、鄉、村三級精準扶貧資料庫,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有進有出。

  ***二***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精準扶貧,就是要聚焦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決關鍵問題。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扶貧攻堅機遇,將扶貧開發納入“十三五”規劃,集中力量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①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飲水工程投入力度,解決全縣各鄉鎮村莊、牧業點至今未通自來水、部分未實施入戶工程、部分自來水管道年久失修等問題,解決群眾飲水困難。②加強通村道路建設。爭取實施通村道路硬化專案,解決部分鄉鎮通村道路及牧業點未實施道路硬化專案問題。③加快農網升級改造,解決新戶和牧業點不通電問題。④改善貧困戶住房條件。爭取實施危房改造專案,完善貧困村住房建設規劃,力爭儘快消除貧困戶的危房。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遊牧民定居工程和住房獎勵補助政策,免除或減少貧困戶自籌資金部分,切實解決貧困戶自籌資金困難問題。通過大力改善貧困地區“水、電、路、房”基礎條件,有效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增長、推進農牧民增收。教育方面,通過校舍安全工程,抓緊落實標準化校園建設,加大學前教育、中小學建設力度,推動教育教學規範化、標準化。積極爭取學前及幼教教師編制,加大中小學雙語教師培養招錄力度,緩解教師缺編、專業不合理現狀,提高全縣教育教學水平。同時,統籌政府、社會等不同資助渠道,對貧困戶***高中及以上***學生採取獎、貸、助、補、減等多種方式進行資助,努力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 利用10年時間實施“一戶一名大學生”計劃,阻止貧困的代際相傳。醫療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重特大疾病二次補助、大病醫療救助和大病商業醫療保險“四道保障線”,有效緩解看病難問題。同時,加大縣級人民醫院爭取力度,讓農牧民群眾享受縣級醫院醫藥費用報銷政策,並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配備緊缺醫務人員,提高鄉鎮衛生院服務水平。社會救助方面,有效銜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貧困戶符合低保標準的納入低保物件,實行應保盡保,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並提高現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戶籍制度改革為契機,爭取將失地貧困農民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切實解決“城中村”失地群眾生活困難。同時,提高農村牧區單親家庭、殘疾人及孤兒補助標準,切實解決特殊人群生活困難。此外,對受自然災害及非正常因素致貧的特殊困難的群體及時提供扶貧,進行政策、資金、物質等方面扶貧幫助。社會養老方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制定符合我縣客觀實際的長期發展規劃,努力實現一個鄉鎮一箇中心福利機構,一個村一個幸福園,一個社群一個日間照料場所,將貧困戶成員中無勞動能力老年人納入社會養老範圍,減輕貧困戶經濟負擔。易地搬遷方面,積極探索多哇、瓜什則、蘭採高寒牧區在自然村***牧業點***建立生產生活區、鄉鎮所在地建立生產服務區、在縣城建立生活區,解決少有所學、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問題。對地質災害頻發、生存環境惡劣的雙朋西鄉、扎毛鄉、加吾鄉部分貧困村實施易地搬遷專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貧困村群眾生存與發展條件。同時,根據資源特點和群眾生產生活習慣,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扶持手段,通過財政扶貧資金和其他資金支援易地搬遷群眾後續產業發展,確保移民收入穩定。建議:政府通過用扶貧資金購置或租賃鋪面的方式,隆務古城一條街安置一批,扶持開展傳統手工產品加工銷售;隆務寺附近開闢熱貢文化特色產品銷售一條街,安置一批經營熱貢文化旅遊產品;隆務莊、加查麼新建市場安置一批,扶持經營農畜產品及建工建材等銷售,解決搬遷群眾的後續產業問題。

  ***三***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產業化扶貧是扶貧開發的必由之路,也是精準扶貧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制定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的專項支援政策。一是強化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扶貧導向。以“控制數量、提升質量、規範執行”的工作思路,積極鞏固已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成果,建設和完善生產配套設施,著力提升合作社效率和發展水平。充分考慮我縣純牧區、半農半牧區、川水區草地資源、畜種資源、高原農作物和熱貢文化等資源優勢,建議:①多哇、蘭採、瓜什則高海拔純牧業區扶持發展舍飼畜牧業及酥油、酸奶、風乾肉等畜產品生產銷售產業;②雙朋西、扎毛、加吾、黃乃亥、曲庫乎、牙浪等半農半牧區扶持發展種草養畜業以及馬鈴薯、苗木銷售加工產業;依託麥秀原始森林自然風景、雙朋西丹霞地貌資源優勢,扎毛、雙朋西庫區扶持發展自駕遊樂專案,讓群眾在服務專案中受益,增加收入;③隆務、保安、年都乎等川水地區扶持發展生豬繁育、藏雞養殖和唐卡、堆繡、泥塑等熱貢藝術產品加工銷售產業;扶持建立“農家樂”、特色種植採摘園、特色養殖休閒園、吾屯特色文化產業園。通過合作、聯營、入股等多種方式,引導貧困戶主動融入集約化生產,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脫貧致富。二是大力推進金融扶貧。金融機構要真正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有關精神,將群眾房屋、土地、林地等評估產權抵押貸款,切實為群眾發展生產,創業脫貧致富提供資金支援。創業帶領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的創業人員給予小額貸款貼息扶持,鼓勵能人創業扶貧。同時,建立和完善村級扶貧互助資金組織,增加資金投入,做到扶貧互助資金組織覆蓋全縣貧困村,確保貧困農牧民享受金融服務。此外,加大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和督促檢查力度,確保扶貧專案資金髮揮最大效益。三是加大農牧民技能培訓力度。①有效整合農牧、人社、扶貧等部門專案和資金,通過舉辦唐卡、堆繡、泥塑、演藝等熱貢文化藝術培訓班和泥瓦工、挖掘機、烹飪等實用技能培訓,並建立培訓、提高、檔案和培訓效能追溯機制,促進勞務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提升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能力。②爭取創辦縣級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以唐卡、堆繡、泥塑以及種養殖專業和課程,著力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牧民,著力培養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示範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積極發揮帶動引領作用。③選擇管理規範、輻射帶動力強、培訓效果好、能夠穩定增加農村貧困家庭收入的經濟合作組織給予一定數額的財政扶持資金,用於開展貧困農牧民技能培訓。四是持續加大開展勞務輸出力度。強化政府引導,縣級財政專項安排資金,大力扶持貧困群眾就業創業,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同時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與其他地區進行對接洽談,親幫親,鄰幫鄰,拓寬勞務輸出渠道,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培養和鼓勵經紀人隊伍,發揮經紀人在勞務輸出方面推波助瀾作用,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同時,每年向鄉鎮下達貧困人口勞務轉移任務,並納入年度考核, 切實提高勞務輸出實效,達到拓寬眼界,轉變觀念,增加收入的目的。

  ***四***切實加強基層,帶強扶貧攻堅隊伍。不斷加強基層建設、夯實基礎工作、提高基本能力,扶貧攻堅才有可靠的組織保證。一是加強扶貧隊伍。結合“三基”建設工作,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組織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從農村致富能手、大學生村官、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退伍軍人中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將優秀人才選拔充實到村幹部隊伍中,讓致富能手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同時,借鑑“同德模式”,建立“縣級領導幹部聯村、部門單位包村、下派幹部駐村、城鄉黨員聯戶”的扶貧工作機制,鄉鎮政府主要領導主抓扶貧工作,切實為扶貧攻堅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二是健全激勵懲戒機制。對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作用充分、表現優秀的幹部要優先提拔使用,對在扶貧攻堅上認識不到位、作風不紮實、效果不明顯、任務完不成的要進行問責,該懲戒的堅決懲戒。三是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一方面,積極引導貧困群眾不等不靠、自主創業、勤勞致富,不能一味靠政府救濟。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扶貧攻堅中,讓群眾充分參與扶貧專案實施到驗收全過程,激發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熱情,內外發力,共同推動扶貧工作三年內見實效。

  篇2

  按照區委《關於深入開展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的通知》精神,我同辦公室的兩名同志組成調研專班,到聯絡村樟村坪鎮黃馬河村就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了實地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黃馬河村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黃馬河村位於樟村坪鎮西北邊陲,與保康縣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馬坡、黃馬河等三個貧困村合併而來。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56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528戶1548人。主導產業是傳統的糧油種植和養殖業。2014年農民人平純收入9961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

  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團結帶領全村人民,齊心協力謀發展,集中精力搞建設,全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村共硬化村級主幹道28公里,新修村組晴雨通車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設施8處;新建沼氣池150口;培育牲豬規模養殖戶4戶、山羊規模養殖戶3戶、特種養殖戶3戶***其中,大鯢養殖戶1戶、山雞養殖戶1戶、鴿子養殖戶1戶***;發展核桃700畝、高山無公害蔬菜200畝。

  由於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資源匱乏,該村發展還存在很多困難。該村有村級債務43萬元,現有貧困戶171戶333人,其中低保戶65戶,五保戶14戶。飲水困難207戶,土坯房412戶,危房382戶,一個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戶未通寬頻網,是全區26個特困村之一。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貧原因

  一是村域經濟基礎薄弱。村內無集體企業,2014年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債務化解難,造血功能差。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資訊不暢,農民仍用傳統方式耕作,自給自足,經濟發展不成規模,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交通條件差。供電網路老化,村內1/3的農戶用電不達標。手機訊號沒有覆蓋全村,只有少數農戶安裝寬頻網,村民對外聯絡極不方便。全村80%農戶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貧困戶致貧原因

  貧困戶致貧原因很多,集中表現在因病、因殘、因災、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缺智力、供養子女讀書、老齡化、兒孫不供養等。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因病致貧是主因。在調查中瞭解到,黃馬河村貧困戶171戶,其中因病因殘致貧的142戶,佔貧困戶的83%;缺勞力12戶,佔貧困戶的7%。比如,黃馬河村五組的常昌貴,患有癲癇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殘疾人,兒子讀初一,家中無任何經濟來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

  二是觀念落後是根源。調查發現,貧困戶絕大多數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無勞動,又無技術,缺乏幹事創業的激情,觀念比較傳統、保守,守攤子的思想比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誘因。在農村,大病救助、災害救助、農村低保、養老服務等社會保障嚴重不足,標準不高,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因病因殘,極易返貧。

  三、黃馬河村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統一思想認識。要召開村組幹部會、黨員代表會,武裝骨幹,統一思想,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克服專案爭取難、資金籌措難、群眾組織難、短期脫貧難等思想障礙,主動適應新常態,提高扶貧攻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充分發動群眾,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投入到扶貧攻堅的熱潮中來。

  二是要完善發展思路。根據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重新調整發展規劃。在產業上,積極探索發展高山蔬菜和特色養殖。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進一步優化方案,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減少浪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註重班子建設,村民素質的提高和各種軟環境建設。

  三是要充分體現精準。要把工作重點放在一家一戶的脫貧上。根據對黃馬河村貧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會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個貧困戶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謀劃專案。中央發出精準扶貧的號召後,各級將會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爭取更多的專案、資金,就要認真謀劃專案,並做好專案的前期準備,力爭有較多的專案落地,併產生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護生態環境。黃馬河村自然環境優美,生態植被良好,在產業發展、專案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避免資源環境的破壞,著力打造天藍地綠、山青水淨、房靚物豐、人和家興的秀美風光,為夷陵區保留一方淨土,為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空間。

  四、對全區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根據在黃馬河村瞭解到的有關情況,現對我區即將展開的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一***進一步弄清情況。精準扶貧,重在精準,要在進一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貧困狀況,扶貧才能有的放矢。現有的貧困村是根據每年年報上人平純收入的多少確定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是根據歷年減少的脫貧戶、人口的基礎上確定的,與實際不完全相符。建議對全區的貧困戶統一設定標準,各駐村工作組進村後,第一件事就是根據統一標準,對貧困戶、人口和致貧原因進行調查摸底,準確識別,把這些基礎資料彙總後,根據貧困戶佔全村總戶數的比例確定重點貧困村,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精準扶貧工作規劃。

  ***二***進一步完善規劃。根據全區貧困人口的分佈狀況,結合上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要求和政策,進一步完善“1十N”的精準扶貧規劃,即一個總體規劃,外加扶貧搬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危房改造規劃、基礎設施***水電路網***建設規劃、無能力脫貧人口的基本保障規劃等,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使全區精準扶貧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均衡發展。

  ***三***進一步突出重點。本次精準扶貧的重點是貧困人群的脫貧,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財力放在一家一戶貧困人口的脫貧上。為此,要突出以下重點。

  一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通過扶持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民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增加收入,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會保障投入。調查發現,現階段農村貧困人口絕大多數是因病因殘致貧。因此要增加醫療救助的投入,放寬大病救助的條件,提高新農合報銷的標準,加強基層衛生事業建設,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時要逐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解決貧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

  三是大力改善基礎條件。貧困地區面上的貧困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暢、資訊不靈。要下決心集中一定資金,進一步改善邊遠貧困地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為面上的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四是適度發展養老產業。由於客觀因素,邊遠貧困地區光棍家庭呈增長趨勢,未來十到二十年內五保戶將大幅增加,鄉鎮福利院要適當增加投入,擴大規模。現在,子女在外打工掙錢或在城鎮落戶,老人不願離開農村,農村社會養老也將有一定市場,另外,現在城市居民也有季節性到農村居住的願望,這將給農村的養老產業帶來機遇,應統籌規劃,逐步發展。

  五是統籌考慮扶貧搬遷。扶貧搬遷無疑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實行搬遷扶貧難度很大,多種原因不願搬遷,囊中羞澀無力搬遷,有求於人難以搬遷。要做好搬遷扶貧工作,必須統籌謀劃,綜合施策,核心是三點:①科學合理規劃居民點。②加大對居民點基礎設施的投入。③結合城鄉統籌、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扶貧搬遷的相關政策。做到這三點,然後逐步引導,必有所成。

  ***四***進一步創新方式。總結以往扶貧的經驗,這次精準扶貧在方式上要有所創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實效。具體就是搞好五個結合。

  1、政府主導與群眾參與相結合。政府在做好統籌規劃、制定政策、組建專班、強力推進的同時,要充分動員,武裝骨幹,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扶貧脫貧工作,把群眾發動起來才有不竭的動力。

  2、行政推動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如在扶持產業發展時,先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利用扶貧資金讓貧困戶在合作經濟組織中佔有股份,既讓貧困戶受益,又促成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後,又反過來帶動群眾發展產業。此外在資本下鄉、社會救助、志願服務等方面,動員和組織好了,潛力巨大。

  3、扶貧開發與城鄉統籌相結合。要把精準扶貧工作放在夷陵區全域規劃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中去謀劃部署,在產業佈局、專案安排、城鎮化建設上豐富完善、同步推進,不搞成“兩張皮”。

  4、幫助發展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重點在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這無疑是正確的。有些貧困家庭,因年老體弱、長期生病、智障殘疾等原因,通過幫助發展不可能脫貧,需要通過提高保障水平、實施社會救助解決其基本生活問題,在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經濟脫貧與精神脫貧相結合。在開展精準扶貧的同時,高度關注貧困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新型農民教育、星級農戶評選、宣傳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質,學習創業技能,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文明新風,有效解決在部分貧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團結、不勤奮、不養老的問題,提振精神,樹立信心。

  ***五***進一步注重實效。新的歷史時期的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重點工作,各級領導幹部務必轉變作風,察實情,出實招,幹實事,方能取得實效。切忌情況不清,有失精準;切忌一哄而上,龍頭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辦實事。總之,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把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篇3

  一、調研調研情況

  根據鎮黨委、政府統一安排,xx鎮成立扶貧調研領導組,組織鎮幹部4人,大學生村官8人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調研活動。調研組深入全鎮各村群眾之中,通過問卷、座談都多種形式詳細瞭解了民情民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二、xx鎮基本情況

  xx鎮位於xx縣北中部,駐地xx河灘,距縣城15公里,xx鐵路、xx公路、xx高速公路縱貫全鎮。東北部與xx縣交界,東、南部靠xx鄉、xx鄉,西北傍xx縣,xx河穿越中部,境內溝川縱橫,形成了以濁漳河為主軸線的“三溝一點一川”地形,總面積312 平方公里。境內東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勢平緩,土質較肥。漫天堖海撥1626米,為鎮內最高峰。向西海撥1300米以上山峰依次為小杏山、大堖圪塔、板山、天師廟山、神仙樑、前麥山、後麥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馬坪。全鎮屬沙石丘陵溫涼區,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無霜期150天。全鎮所轄之地,灘灣開闊,宜糧宜果;坡長草茂、宜林宜牧,開發潛力較大;xx是xx境內四大集鎮之一,是xx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中心和視窗。

  全鎮共有18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總戶數2526戶,總人口8660人,總勞力2922人,xx鎮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多產玉米、穀子、高梁、豆類、土豆。耕地面積18338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338畝,林地面積45000畝,糧食總產量495萬公斤。農業總產值808萬元,林業產值228萬元,牧業680萬元,漁業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841萬元。

  三、本次調研基本模型

  為確保調研的科學性與針對性,調研組首先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確定了調研的模型為生產方式分析,分別從生產力三要素、生產關係三要素六方面進行分析。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或勞動力、生產工具、勞動物件 生產關係三要素: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中關係、分配交換與制度。

  四、農民調研分析

  基於我鎮基本上是一個純農業鎮的現實,本報告的中勞動力與農民是一個等同的概念。結合調研問卷及縣、鎮歷年統計資料顯示,xx鎮境內農民總體呈現如下特徵:

  1、人口密度低,分佈集中。我鎮現有行政村18個,有3213戶,其中農業戶2916戶,人口8068人,其中農業人口5713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為18.3人,只有全縣平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總體呈現地廣人稀的特徵。所以,xx鎮的發展很大程度就是指雙峰至頂村一線的河灘各村的發展。如何落實鎮黨委政府“向山延伸、向水發展”的發展方針,將是全鎮發展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2、人口外流嚴重。撤鄉並鎮以來,兩河口地區人口長期存在外遷、外流狀況。該地區現有戶籍人口一千餘人,實際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處xx、榆次交界處的沙旺、大牛、焦紅寺一帶,現常住人口僅十餘人。人口的嚴重外流帶來的是鄉村的嚴重空殼化、老齡化,以至於該地區完全不具備實施生產建設專案的人力物力條件。

  3、群眾整體文化素質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群體中文盲率較高,中青年群體中僅有40%受過初中教育,9%受過高中教育,受過高等教育的幾乎沒有。基礎教育的不足,嚴重製約了群眾接受培訓教育再學習的能力,對其素質提高形成明顯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是農民的生產經營技能嚴重缺乏。在從事設施蔬菜、乾果經濟林種植、笨雞養殖等三項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經驗的缺乏成為一項嚴重的制約性因素。僅以設施蔬菜為例,因為選苗失誤、溫度調控不善,雙峰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較重的經濟損失。

  4、總體上思想保守,缺乏開拓精神。廣大群眾***包括大部分黨員領導幹部***都存在發展沒思路、沒動力的問題。雖然近年來縣、鎮兩級以加強基層黨建為切入點,努力提高幹部群眾的意識,但是思想保守的基本現狀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因為導致群眾思想保守不敢幹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地域資訊閉塞,部分村、乃至全鎮、全縣的現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群眾的守舊思想並且得到真正衝擊;二是缺乏好的幹事創業環境,市場狹小、需求不足基本現狀沒有改變,幹事創業的難度、風險較大。在扶貧發展之中,勞動力資源始終其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資源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是制約產業發展、影響扶貧發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五、生產工具分析

  全鎮農業生產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機械化程度比較低:根據xx鎮20xx年度各村農機補貼情況彙總表資料顯示,20xx年xx鎮共有各類農業生產機械172件,其中玉米脫粒機102部、旋耕機12部、捲簾機34部、穴播機3部、滅茬機1部、翻轉犁1部、拖拉機11部、秸稈粉碎還田機1部、溫室大棚裝置4部、田園管理機3部。以全鎮20xx年共計耕作1.8萬畝耕地計算,平均每100畝耕地才有1部享受農機補貼的農用機械。考慮到不同種類農業機械在實際農業生產中扮演角色不同、農業機械的使用頻率不同,全鎮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其實還要更低一截。在農業生產工具一方面,我們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六、勞動物件分析

  種植業方面:xx是一個傳統農業鎮,xx河灘一帶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灘地貌,與雲竹、郝北等耕地條件好的鄉鎮有很大差距。從雙峰往下至頂村的漳河兩岸,是全鎮耕地集中分佈的地區。這一地區主要從事玉米等糧食種植。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推動下,大力發展了以黑小米為主打產品的黑色富硒有機食品種植,發展了南北翟管為中心的西瓜種植、遍佈河灘各村的千畝設施蔬菜園區。在全鎮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其中尤以設施蔬菜園區發展成果最為顯著:xx鎮黨委政府圍繞縣委政府發展三項產業的戰略部署,充分抓住市政府副市長王勝章包扶的有利條件,在北翟管、西崖底發展高標準拱棚示範園區,輻射和帶動了周邊各村,形成規劃面積達千畝的設施蔬菜發展區域。目前,發展設施蔬菜已然成為全鎮的共識,群眾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產業的規模效應初步形成。林牧業方面:以兩河口溝、官上溝、彰修溝、龍門溝四溝為主,目前發展還很不充分。

  七、生產資料所有制分析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財富之母。本文中的生產資料,亦主要是討論土地制度。目前,我國仍舊實施的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宜通則通宜分則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勵和支援土地承包流轉。土地承包流轉將是實現農業生產資料科學配臵的必要條件。根據鎮農經站提供的資料顯示,20xx年全鎮的土地流轉承包登記資料為零。這其中可能存在實際流轉等未登記的情況,但也說明全鎮範圍內的土地流轉水平相當低。另一方面,由於土地經營權維持穩定與各戶人口數增減情況不同之間存在明顯矛盾,導致土地分配在各戶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平衡,進而形成資源不足與資源緊缺並存的情況。土地無法實現自由流轉,意味著生產資料的優化配臵無法實現,以為這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無法實現。這是制約農業發展、危害扶貧開發程序的重要因素。

  八、生產中的相互關係與分配製度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過程由市場調節。對於xx鎮目前的情況而言,市場化程度低、生產與銷售相脫節是主要的問題。以笨雞蛋銷售為例,今年以來市場銷售的不足已經明顯挫傷了群眾的養雞積極性。在我們所做的問卷調查中,有72.66%的群眾把笨雞蛋銷售難作為自己最為希望解決的問題。保持產業發展政策的長期性並使之完善,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九、扶貧工作中的政府因素

  在專門針對包村幹部的問卷調查中,以下三項被認為是包村工作的難點所在:一是基層兩委組織的領導能力與意識不足,無法真正起到帶動作用;二是政策的連貫性不足,產業發展缺乏永續性;三是鄉鎮幹部的能力與意識與發展需要存在較大差距;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後,以兩河口各村為例,道路嚴重老化無法通行,嚴重製約了產業發展。

  十、綜合分析

  1、勞動力方面:素質低,意識差、分佈不均衡、流失嚴重。

  2、生產工具方面:技術落後,科技化水平低。

  3、勞動物件方面:產業佈局規劃不科學,發展程度低。

  4、生產資料方面:土地流轉水平低,生產資料優化配臵水平低。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匹配程度低。

  5、市場關係方面:市場化水平低,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低。

  6、政府服務方面:政策缺乏穩定連貫性,基礎設施落後。

  

城市調查報告範文
黨執政能力建設專題調研報告
相關知識
對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2***
幹部精準扶貧述職報告
扶貧調研報告
幫扶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產業化扶貧調研報告
產業扶貧調研報告
個人精準扶貧述職報告
精準扶貧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