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粽子怎麼做
粽子是中國傳統美食,不同地域包粽子的習俗也不同,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圓形的、有長形的,餡料也各有千秋。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端午節粽子的製作方法。
端午節粽子的製作方法
三角粽
特色:三角粽的形狀比較好看而且特別,可以製作成甜、鹹兩種口味,蛋黃、叉燒、蜜棗都是不錯的餡料。
包法:
1、取2片粽葉,抹於水分,使兩片葉尖向外,重疊平放在手中。
2、雙手捏住粽葉兩端,同時向內交叉重疊,折成漏斗形,然後將內側的粽葉在漏斗內旋轉1圈,再回到原來的位置,使漏斗變成圓錐形。
3、在漏斗中先插入l根筷子,再填入適量的糯米,然後用筷子向下戳動幾下,將錐尖的糯米壓實,不能留有空隙。
4、接著將上端多餘的兩片粽葉向前摺疊,蓋住上面的糯米,再將中間的粽葉捏緊,然後向一側摺疊壓好。
5、用繩子環繞粽子兩角數圈,將粽子緊緊裹住,並在頂端紮緊打結。***此步驟非常重要,如果繩子捆得不夠結實,在煮制過程中粽葉會有鬆開的可能,這樣就前功盡棄了***。
南方四角棕
特色:南方四角棕主要是以鹹味粽為最大的特色,餡料相當豐富可以是醃肉、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較大的粽葉,對摺。
2、將雙層的下邊向上折,用手壓實。
3、將粽葉開啟,填入糯米,儘量將糯米填成一個長條形狀。
4、將粽葉沒有米的部分折過來。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北方四角棕
特色: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區非常流行,個頭不是很大,為斜四角形,多以小棗、豆沙做餡,也可以適當放一些果脯蜜餞等。當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後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
1、取兩篇粽葉,搭在一起疊壓。
2、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
3、在圓錐狀的筒中裝入糯米。
4、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為止。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牛角粽
特色:牛角粽在廣東的河源等地比較流行,尖尖的像極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時候叫做“角黍”,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個品種了。
包法:
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
2、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3、在錐筒中填入糯米。
4、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5、之後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餘的粽葉反覆折收在口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長棕
特色:這種粽子多見廣西等地,一般用粽葉包裹,粽葉非常寬大,像芭蕉葉一般,這樣可以在其中放入豐富的餡心,之後用繩子捆綁,形狀雖然一般,但味道絕美。
包法:
1、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邊,用手壓實。
2、葉子兩端分別向中間折,用手壓實後,葉子呈長信封狀。
3、將糯米放入摺好的粽葉當中。
4、將另外一邊向下折,完全將糯米包裹住。
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塔型粽子
特色:寶塔粽子主要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粽子,體型龐大,可以說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於可以裝非常多的東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鹹兩種口味。甜餡主要是豆沙,而鹹餡則是用醃製好的雞肉或者豬肉來做。
包法:
1、取兩片粽葉十字交叉,形成一個窩狀。
2、將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兩片粽葉分別加入左右兩邊,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
5、之後將兩邊的粽葉,分別向中心折。
6、再將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內折,用手捏住將整個塔粽翻過來。
7、用線繩將粽子對角纏好。
示範——糯米五花肉粽
食材:粽子葉、粽子繩。
粽子餡:糯米 五豆***花生米、紅豆、青豆、腰豆、蜜豆*** 五花肉。
做法:
1、新鮮竹葉洗乾淨放入鍋中煮幾分鐘,撈出瀝乾過多的水分,切不能吹乾水分。
2、糯米淘洗乾淨無需浸泡。
3、五豆提前一個晚上浸泡至軟。
4、五花肉切方塊,加入生抽 五香粉 鹽 澱粉 油 醃製半小時。
5、將五豆倒入裝有淘洗乾淨的糯米盆裡,與糯米充分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精鹽繼續攪拌。
6、包的過程:取兩片粽葉,對摺形成封閉的漏斗樣,放入一層五豆米,加入一塊五花肉,最後再放一層五豆米,就可以收口了,包成有鱗有角的三角型狀,最後用棕繩綁緊即可。
7、取壓力鍋,加入清水,清水要以最後放入粽子的量需沒過粽子,半燒開後才能放入包好的粽子,蓋上鍋蓋燒製20分鐘左右,中途放氣,將粽子揀出後逐個翻身再入鍋煮,再煮20分鐘至粽子變軟即可。
端午節粽子的吃法
另類吃法一、喝熱茶解膩
粽子因為多油,多吃容易膩,而且糯米又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因此粽子吃多了會容易讓人感覺到膩,食滯。不同的粽子配不同的茶,下面來看看粽子配茶的方法。
鹹粽
鹹味的粽子如椒鹽、蛋黃等可配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是半發酵茶,能襯出鹹甜口味的幽遠口感。
白粽
如果你吃白粽子,可以搭配喝喝玫瑰花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還能調理血液迴圈,十分宜人。
肉粽
如果吃特別油的粽子,如鮮肉、火腿、香腸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它們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膩。
甜粽
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茶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不讓過多的糖分停留在體內。這兩種茶屬寒性,適合燥熱的甜膩粽。
同時,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
另類吃法二、吃粽子配煉奶
東莞的梘水粽外皮清淡無味,許多人喜歡在上面蘸些蜜糖吃,不過東莞的藍小姐告訴記者,她喜歡用煉奶來配粽子吃。把粽子切成塊後,蘸上煉奶,既不容易膩,又可以讓清淡的粽子變得有味道。
藍小姐說,粽子要選用梘水粽,如果選用的是鹹粽,又甜又鹹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讓人感覺到膩。藍小姐說,這種吃粽子的方法容易讓人聯想到西式的餐點,這種中西結合的方式是她吃粽子時最喜歡的。
另類吃法三、紅燒排骨粽子
一直以來粽子大多是被作為主食或甜品食用的,那麼您想到過要將它做成菜嗎?有達人就創意出了一款“紅燒排骨粽子”,將排骨和粽子來了個新搭配。具體做法是,先將粽子煮熟後晾涼,切成大小合適的塊狀,煎成金黃色,再將焯過水的排骨炒香,與熬成金黃色的冰糖和蔥段、薑片一起入鍋炒,並加入料酒、生抽等配料炒勻,放入適量的開水燜爛,當燜至湯水濃時將煎好的粽子一起炒勻,裝盤時撒上蔥花和芝麻即可。在紅燒排骨中加入煎過的粽子,既有紅燒排骨的香濃,又有粽子的軟糯,而且沾滿紅燒肉汁的粽子又香又黏特別好吃,絕對會為端午節的餐桌帶來驚喜。
另類吃法四、蛋皮煎粽塊
外面一層是薄薄的蛋皮,裡面則是切成塊的粽子,咬下去外面香脆,裡面酥軟,而且有著濃濃的粽子香味,這樣的粽子像一道點心,更像一道菜。
一位劉先生介紹,可以把粽子做成一道菜式,大家一起分著吃,每人一塊,在品嚐粽子的美味的同時,也不容易感覺到油膩。這種粽子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把粽子切成塊,然後在鍋裡攤開蛋皮煎好,把粽子放進去,包起來一起煎,這樣就可以達到外脆內軟的效果了,這樣的粽子放在老遠就能聞到香味。
另類吃法五、莞香茶葉助消化
除了一般的紅茶,一種東莞土生土長的茶葉也利於人們在吃粽子時品嚐,可以起到助消化去暑的作用。這種莞香茶葉更像一種中藥,是東莞老中醫劉石堅推薦的一款茶葉。
這種莞香茶葉是大嶺山上一種野生的小灌木,一米多高,葉子摘下來後晒乾,再加工就成了茶葉,有解暑、清熱解毒、消食、降血脂、降火等作用,在吃粽子的時候配上它,有助於消化。
茶葉放進水裡泡開後,有著淡淡的黃色,拿近來聞,有一種帶點酸帶點甜的山楂味道,有一種提神的感覺,喝進口裡,淡淡的,剛好沖淡粽子的味道。花園粥城黎平介紹,這種茶葉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喝了,它滿山遍野地長在大嶺山的山上,許多人會把它砍回來當柴燒,而一些人則會拿來泡茶喝,在盛夏的時候可起到解暑助消化的作用。
另類吃法六、天婦羅炸粽 沾麵粉炸
一聽名字,就知道融合了日式做法,日式中造。天婦羅是日本炸物,大廚明哥說,看到別人炸蝦炸蔬菜,他就想著不如試試炸粽,適應這個季節。煎炸物的最高境界是肥而不膩,這個很考師傅。因為糯米糖分比較大,很容易粘在一起,然後炸糊掉,但這款天婦羅炸粽一點焦的痕跡都沒有。一般炸物都比較香,但會油膩,不過吃天婦羅炸粽不會,外脆內嫩的,挺新鮮的口感,原來外面用了一層面粉做的脆漿,作用就是吸油。據說一推出,無論是老人家還是年輕人,就算想減肥的美女都忍不住會去吃,因為色香味俱全。
端午節的歷史起源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
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浙江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
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嫦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百越族亦寫百粵族***越粵互通***,指華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稱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於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百越有許多支系,其中幹越、揚越、東甌、閩越***閩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幾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甌、駒越、駱越等演變為現代的壯侗語族,如壯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寮國、泰國、緬甸、印度境內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撣族、阿豪姆人
等民族。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猜您感興趣:
四角粽子的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