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初探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提要:本文通過對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弊端的分析,提出重新構建我國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新思路,並結合我國當前的具體經濟環境,借鑑國際上相關的先進經驗,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傳統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弊端

  1、以財務評價指標為主難以反映並促進新經濟時代企業競爭力的增長。傳統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以財務評價指標為主,而一些重要的非財務指標則根本沒有涉及。這樣一套以財務評價指標為主的業績評價體系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

  (1)傳統的業績評價體系追求短期目標。在傳統的業績評價體系中,評價企業的業績,利潤是一個極其關鍵的評價指標。由於管理人員必須集中精力對付季度和年度的盈利數字,因而更加關注的是企業短期的盈利能力。為了追求會計賬面利潤,管理者極有可能利用他們手中的經營自主權來做出使企業的短期利潤增加,但長期利益受損的經營決策,即經營決策中的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目標如通過削減研究與開發經費、廣告經費和機器維修來增加當年利潤等,都明顯地損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評價體系中利潤成分越高,企業的短期行為就可能越發膨脹,因為會計利潤只能反映過去的事實而無法充分顯示企業的未來潛力,即使有最好的會計準則與公正的審計,以及會計師客觀的稽核。

  (2)傳統的業績評價體系會導致管理者做出次優化決策。如果企業業績評價主要依靠投資收益率指標,當新專案和機會的投資收益率達不到已實現的投資收益率時,企業管理者為了保持既有的業績水平,就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專案和機會。因為如果企業管理者接受這樣的專案和機會,反而會使企業的投資收益率降低,對其業績評價不利。實際上,如果這樣的專案和機會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一致,或其投資收益率雖然達不到企業已實現的投資收益率,但卻超過了企業所設定的最低投資收益率,這樣的專案和機會是應該接受的。為此,如果投資收益率作為業績評價的主要指標或惟一指標,將會導致企業管理者做出次優化決策。

  (3)傳統業績評價體系,其評價內容預測能力較弱,時代特徵體現不足。傳統的評價指標過分注重企業業績的財務指標評價和評價指標的價值方面,忽視非財務指標的非貨幣計量的指標,計算不夠及時,預測能力較弱。然而,激烈的競爭環境越來越需要管理層重視經營決策、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本與核心競爭力等前瞻性方面的內容。像市場佔有率、技術創新、質量與服務等這類非財務指標應該在企業業績評價方面起更大的作用。針對以上財務指標評價體系的不足,有必要對現行的業績評價體系進行改進,在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中引入非財務指標。

  2、評價角度表現為單一化,側重性不強,相關性不夠。我國現在的財務評價主要是站在國家、銀行、企業三個角度對國有企業來評價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這種評價開始顯露其不適應性。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和新技術將成為企業財富的主要來源,人力資本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財務評價指標也應以企業利益相關者財務理論為基礎,站在利益相關者的角度設計展開。顯然,現有財務評價體系是以一套評價指標滿足一方或多方需要,幾方兼顧,側重性不強,相關性不夠,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健全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建議

  1、建立財務與非財務評價指標有機結合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非財務指標是利用財務報表以外的企業資料以非貨幣方式計量的各種指標,比如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害物質生成量、汙染控制程度等;反映產品服務銷售情況的市場佔有率、顧客滿意度等;反映員工狀況的人均工資水平等。非財務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財務指標的不足。

  優點主要表現在:

  1、反映內容全面,能充分披露有關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向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人力資源、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非貨幣資訊;

  2、動態反映,實時跟蹤,有較強的預測能力;

  3、與企業實際情況緊密聯絡,能夠全面評價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4適合長期評價,與企業發展戰略息息相關。

  但非財務指標也有自身的侷限性:

  1、無法在財務報表中加以披露,因而無法與企業利潤建立可靠的聯絡;

  2、非財務資料是以多種方式衡量,不同企業之間指標差異較大,不利於企業間的比較;

  3、非財務指標體系不十分健全,缺乏因果關係的環節,有時可能相互衝突。

  從上述分析可見,非財務指標評價儘管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過分注重非財務指標,企業很可能會因為財務上缺乏彈性而導致財務失敗。但是,只關注財務業績,則容易造成短期行為,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財務業績和非財務業績,都是企業總體業績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理想的科學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應是財務與非財務評價指標的有機結合。

  2、平衡計分卡。企業建立良好業績評價體系的優化選擇。平衡計分卡源自於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羅伯特。S.卡普蘭和美國復興全球戰略集團總裁大衛。P.諾頓於1990年所從事的“未來企業業績評價方法”研究計劃,該計劃的目的,在於找出超越傳統的以財務會計量度為主的業績評價模式,以使企業的“策略”能夠轉變為“行動”。該方法不但完全改變了企業業績評價思想,而且還推動企業自覺去建立實現戰略目標的管理體系,在產品、流程、顧客和市場開發等關鍵領域使企業獲得突破性進展,從而帶動了業績評估及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業績評價系統,其優點:

  (1)平衡計分卡符合財務評價和非財務評價指標並重的業績評價體系的設定原則。傳統的業績評價系統主要是財務評價指標,在日益複雜動盪的環境下,單一的財務指標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實力。平衡計分卡為了彌補單一財務指標在客戶、員工、供應商、業務程式、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不足,增加了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三個層面的非財務指標。平衡計分卡很好地實現了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結合,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

  (2)平衡計分卡能夠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財務評價指標往往以過去的資訊為依據,無法評價企業未來成長的潛力。非財務評價指標能很好地衡量公司未來的財務業績。如對顧客滿意度的投資能夠增加收入,培養顧客對公司的忠誠度,吸引新的顧客,減少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公司未來的業績。平衡計分卡從戰略目標和競爭需要的角度出發,實現公司的長期戰略與短期經營活動的有效結合。

  (3)平衡計分卡重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平衡計分卡設定了財務、顧客、企業內部運營、學習和成長四個層面,實現了企業長短期目標之間、內部和外部之間、結果和原因之間、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平衡。它將戰略、過程和管理人員聯絡在一起,是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互統一的結果。

紀檢監察業務培訓心得總結
企業網路管理中的商業價值
相關知識
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初探
建立企業文化評價體系指標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多元學生評價體系
新課標中學生評價體系
企業財務管理業績評價方法探討
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決定要素
如何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淺談企業危機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