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1日
摘要:本文主要從營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達到提高營林生產生的目的。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對策
1 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1 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總體滯後。主要表現在種子園的建設型別單一、母樹林的更替不及時及經營管理水平低等方面。
1.2 苗圃管理及育苗生產形式跟不上企業進入市場經濟的步伐,種苗急需以產品的角色進入市場。
1.3 更新造林中存在數量與質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過設計作業量,苗木成本在造林總投入中所佔比例過高;樹種的結構比例失調,適地適樹不到位;在良種與壯苗的選育、引種、推廣及優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許多認識上的誤區和工作上的失誤。
1.4 人工林的營造與市場需要失調。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長遠打算,造用結合不緊密,在營造上缺乏商業考慮,林產工業的木材原料供應將面臨危機。
1.5 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及部分常規造林小班在經營管理措施上表現為短期行為,集約化管理措施不到位。
2 營林生產的對策
2.1 加強種苗基地建設。①現代化農業之所以優質高產,關鍵在於選用了良種,林業生產也是同樣道理。作為林木良種培育基地的種子園在林業發達國家已發展到第三代,而我省很多林業局的紅松種子園建設才向第二代發展。從長遠利益觀點出發,森工企業不僅要擴大紅松種子園的規模,還急需建立水曲柳、柞樹等闊葉種子園。②森工企業現有母樹林結構不盡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根據現有的政策應加大闊葉樹母樹林的比重,為提高母樹林的質量,應對現有的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並加強撫育管理。要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儘快發揮母樹林的作用,可以用現有基本符合母樹林條件的中齡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有計劃地培育和發展珍貴針闊葉母樹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樹林的結構,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2.2 搞活苗圃運營機制。森工企業應推進苗圃走向市場程序,對苗圃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可以採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採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啟用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林場按造林設計要求在苗圃中有權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
企業允許苗圃在滿足本單位用苗的前提下,到企業以外的單位尋找客戶,採取訂單育苗的形式拓寬育苗市場。苗圃不應侷限於培育造林苗,還應該培育花卉、綠化苗、經濟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馴化等,對閒置的苗圃地可以對內承包發展種植業,既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又降低育苗生產的投入。
2.3 加強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產投入。①改革開放以來,森工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更新造林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儲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數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數來保“兩率”驗收的傳統做法,造林單位面積儲存樹木過多,既浪費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撫育等工作量。此外,對林冠下造林要適地適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對近幾年可能回頭採伐作業的擇伐林,應採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頭作業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浪費。②降低造林成本關鍵在於降低苗木成本。一方面,降低單位面積造林的苗木成本,通過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實現;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單株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及縮短苗木的培育週期來實現。③更新造林用苗應打破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侷限,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楊、椴樹、核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等天然苗經過大自然的篩選,具有良好的遺傳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進行移植,既符合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④真正將適地適樹落到實處,改變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個樹種的錯誤做法。
2.4 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造林樹種。在更新造林的樹種培育上,尤其是集約經營豐產林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樹種,積極培育高價值用材林分或短週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做到造林時就設計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對用材林分,要對用材林資源的樹種質量從林產工業現在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林產工業的產品已向深加工層次發展,由實木利用到單板型人造板的製造,再到非單板型人造板的市場開拓。要研究林產工業的產品結構、佈局、規模等,首先考慮原料的供應。所謂的木材資源質量差、數量不足,主要針對實木或單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鋸材、膠合板等對樹種、材質、徑級、長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決定著產品等級和出材率。若考慮非單板型人造板,數量與質量問題就得重新認識,這類產品對樹種、徑級、長度、木材缺陷無嚴格要求,有原料供應的廣泛性和便利性。根據林產工業對木材原料需求的變化,應對現有的楊樹豐產林營造措施進行及時調整,以迅速發展短週期小徑材人工林。本著培育小徑材豐產林的原則,楊樹在幼齡期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及土壤的通透性要求比較強烈。對楊樹造林地每年至少施肥兩次,以施生物有機肥為佳,結合除草同時進行全面鬆土,爭取做到澇排旱灌,造林地內絕對不允許積水,在楊樹高生長期,根據楊樹對水分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塊可以進行適時灌溉,同時要做好楊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楊樹病蟲害角度來講不易重茬作業,根據對木材原料需要及楊樹的生長情況,可逐步進行株間、行間或帶狀間伐,然後採取林糧或林藥間作對其進行土壤改良,形成短週期小徑材速生豐產林,或者間伐後直接引入針葉樹或其它珍貴闊葉樹將其培育成復層混交林。
2.5 加強集約經營管理。目前對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採取集約化管理措施實際上最多投資2年,對造林苗木採取集約經營措施僅僅是單純的施肥或修枝而已,雖然集約經營林的面積很多,但林木的生長未達到豐產林的標準。要想獲取最大的林木生長量,應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根據林木的長勢進行定期施肥、打藥和適時的撫育管護,直到林木收穫為止。要像農民種地那樣從播種到秋收進行不停的管護,尤其對短週期楊樹速生豐產林要想縮短其培育週期,必須採取長期集約經營管理的手段。以確保幼林健康穩定的生長,達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對古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考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問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營林生產;問題;對策
1 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1 林木良種基地建設總體滯後。主要表現在種子園的建設型別單一、母樹林的更替不及時及經營管理水平低等方面。
1.2 苗圃管理及育苗生產形式跟不上企業進入市場經濟的步伐,種苗急需以產品的角色進入市場。
1.4 人工林的營造與市場需要失調。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長遠打算,造用結合不緊密,在營造上缺乏商業考慮,林產工業的木材原料供應將面臨危機。
2 營林生產的對策
2.1 加強種苗基地建設。①現代化農業之所以優質高產,關鍵在於選用了良種,林業生產也是同樣道理。作為林木良種培育基地的種子園在林業發達國家已發展到第三代,而我省很多林業局的紅松種子園建設才向第二代發展。從長遠利益觀點出發,森工企業不僅要擴大紅松種子園的規模,還急需建立水曲柳、柞樹等闊葉種子園。②森工企業現有母樹林結構不盡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根據現有的政策應加大闊葉樹母樹林的比重,為提高母樹林的質量,應對現有的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並加強撫育管理。要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儘快發揮母樹林的作用,可以用現有基本符合母樹林條件的中齡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有計劃地培育和發展珍貴針闊葉母樹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樹林的結構,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2.2 搞活苗圃運營機制。森工企業應推進苗圃走向市場程序,對苗圃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可以採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採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啟用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林場按造林設計要求在苗圃中有權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
企業允許苗圃在滿足本單位用苗的前提下,到企業以外的單位尋找客戶,採取訂單育苗的形式拓寬育苗市場。苗圃不應侷限於培育造林苗,還應該培育花卉、綠化苗、經濟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馴化等,對閒置的苗圃地可以對內承包發展種植業,既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又降低育苗生產的投入。
2.3 加強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產投入。①改革開放以來,森工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更新造林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儲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數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數來保“兩率”驗收的傳統做法,造林單位面積儲存樹木過多,既浪費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撫育等工作量。此外,對林冠下造林要適地適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對近幾年可能回頭採伐作業的擇伐林,應採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頭作業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浪費。②降低造林成本關鍵在於降低苗木成本。一方面,降低單位面積造林的苗木成本,通過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實現;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單株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及縮短苗木的培育週期來實現。③更新造林用苗應打破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侷限,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楊、椴樹、核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等天然苗經過大自然的篩選,具有良好的遺傳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進行移植,既符合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④真正將適地適樹落到實處,改變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個樹種的錯誤做法。
2.4 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造林樹種。在更新造林的樹種培育上,尤其是集約經營豐產林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樹種,積極培育高價值用材林分或短週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做到造林時就設計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對用材林分,要對用材林資源的樹種質量從林產工業現在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林產工業的產品已向深加工層次發展,由實木利用到單板型人造板的製造,再到非單板型人造板的市場開拓。要研究林產工業的產品結構、佈局、規模等,首先考慮原料的供應。所謂的木材資源質量差、數量不足,主要針對實木或單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鋸材、膠合板等對樹種、材質、徑級、長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決定著產品等級和出材率。若考慮非單板型人造板,數量與質量問題就得重新認識,這類產品對樹種、徑級、長度、木材缺陷無嚴格要求,有原料供應的廣泛性和便利性。根據林產工業對木材原料需求的變化,應對現有的楊樹豐產林營造措施進行及時調整,以迅速發展短週期小徑材人工林。本著培育小徑材豐產林的原則,楊樹在幼齡期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及土壤的通透性要求比較強烈。對楊樹造林地每年至少施肥兩次,以施生物有機肥為佳,結合除草同時進行全面鬆土,爭取做到澇排旱灌,造林地內絕對不允許積水,在楊樹高生長期,根據楊樹對水分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塊可以進行適時灌溉,同時要做好楊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楊樹病蟲害角度來講不易重茬作業,根據對木材原料需要及楊樹的生長情況,可逐步進行株間、行間或帶狀間伐,然後採取林糧或林藥間作對其進行土壤改良,形成短週期小徑材速生豐產林,或者間伐後直接引入針葉樹或其它珍貴闊葉樹將其培育成復層混交林。
2.5 加強集約經營管理。目前對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採取集約化管理措施實際上最多投資2年,對造林苗木採取集約經營措施僅僅是單純的施肥或修枝而已,雖然集約經營林的面積很多,但林木的生長未達到豐產林的標準。要想獲取最大的林木生長量,應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根據林木的長勢進行定期施肥、打藥和適時的撫育管護,直到林木收穫為止。要像農民種地那樣從播種到秋收進行不停的管護,尤其對短週期楊樹速生豐產林要想縮短其培育週期,必須採取長期集約經營管理的手段。以確保幼林健康穩定的生長,達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問題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