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師生在美術作業評價中享受美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摘要:美術教學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來體現的,評價的目的應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有利於教師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反思,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自主發展與人格完善創造條件,評價的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享受美術的過程。
關鍵詞:美術作業;享受;人生素養
一、傳統的美術作業評價重結果,輕過程,挫傷了學生學習美術、教師教授美術的積極性
美術作業是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一個重要依據。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參與意識、合作探究精神、操作技能、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通常以“畫的像不像”,“繪畫技法好不好”為評價標準。這種只看結果,不重過程,表揚極個別,批評極少數的做法,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離了美術學科的本質規律,忽略了大多數學生,沒有使學生從美術評價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更談不上享受美術。作業評價成為少數人的評價,有人歡喜有人憂,更多的學生則處於不被關注的狀態。久而久之,造成了美術作業的評價只是教師在評價,學生沒有發言權,學生對美術失去了興趣,教師對美術教學失去了熱情的尷尬局面。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便成了一句空話。
二、美術教育是一門人文科學,更多關心的應該是人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許多教師都贊同“學好美術需要的是天賦”的觀點,這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實用功利主義的認識。美術是一門人文性質的學科,更關心的應該是人。關心人的個性、尊嚴、價值、道德、理想、情感、意志、智慧、自由等等。當教師不把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把美術作業同鮮活的學生個體剝離開來,美術作業的評價將煥發出極大的魅力。喚醒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鼓舞他們去創新、實踐。基於這種思想,在教學中筆者做了這樣的嘗試:
“同學們,今天我們舉辦一個美術作品展示拍賣會。首先大家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一名主持人和一名拍賣師。然後請同學們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出創作的感受,作品的特點。在拍賣階段,以八個小組為基本單位參加競標。最後看看哪個小組財大氣粗,收藏的作品最多。”話剛落地,全班的學生一下子都活躍了起來。大家議定每件作品的底價均為十萬元,各競標小組每說出作品的一個優點,理由充分,作品價格便晉升十萬元。誰說出的優點多,報價高,誰獲勝。接著學生便一個個爭先恐後,大膽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學生們侃侃而談,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現場的氣氛十分熱烈。競標小組的報價聲此伏彼起,拍賣師錘聲不斷,最後全班68件作品全部拍出。而且有三位學生的作品都突破了一百萬。最使我感動的是,一位一向被視為“畫盲”的學生,大家竟也給他找出了五條優點。他終於在美術課上昂起了頭,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想想現實中美無處不在,傳統的美術教學,雖然也研究美,提倡創造美,但卻不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這是多麼可悲呀!坐在學生中間,看著他們一張張真誠愉悅的笑臉,聽著他們發自內心的歡笑,我感到了由衷的快樂。
三、美術作品的評價應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傳統的美術作業評價中,往往是教師起主導作用,給予的評語和成績對學生個人及整個班級都有重大的導向作用。現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則應以學生為本,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示,自我評價,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讓學生在角色轉換中揚起自尊、自信的風帆。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創設出自由、平等的活動空間。解放了學生的個性,既實現了資訊的多向交流,拓寬了獲取知識能力、情感的渠道,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樹立了團隊探索、創新的進取精神,達到了全方位的共識、共享,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的基本理念。
四、要採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如果教師一味用挑剔的眼光,苛刻地對待學生的作業,必將使學生失去原有的自尊、自信。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必將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只有從現實生活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出既符合教學目標,又符合學生心理特徵,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切實有效的美術作業;同時,用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才能激起學生無限的創作熱情。在這樣的氛圍裡,學生才能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思維敏捷。每個人的才華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現。
五、美術作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從而實現美術教育的終身化
現代教育的標誌之一是教育的終身化,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評價學生美術作業方式的多樣化,鼓勵學生形式的靈活多變,將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美術學習,走進實際生活,去發現美、創造美,領悟生活中美術的價值。教師也將在豐富多彩的變化過程中,加深對學生作品及學生本人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為學生設計出更為廣闊的美術活動空間,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從而達到教育終身化的理想境界。
基於民間美術資源的美術課程設計
淺析民間美術在學校美術教育中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美術作業;享受;人生素養
一、傳統的美術作業評價重結果,輕過程,挫傷了學生學習美術、教師教授美術的積極性
美術作業是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一個重要依據。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參與意識、合作探究精神、操作技能、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通常以“畫的像不像”,“繪畫技法好不好”為評價標準。這種只看結果,不重過程,表揚極個別,批評極少數的做法,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離了美術學科的本質規律,忽略了大多數學生,沒有使學生從美術評價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更談不上享受美術。作業評價成為少數人的評價,有人歡喜有人憂,更多的學生則處於不被關注的狀態。久而久之,造成了美術作業的評價只是教師在評價,學生沒有發言權,學生對美術失去了興趣,教師對美術教學失去了熱情的尷尬局面。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便成了一句空話。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許多教師都贊同“學好美術需要的是天賦”的觀點,這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實用功利主義的認識。美術是一門人文性質的學科,更關心的應該是人。關心人的個性、尊嚴、價值、道德、理想、情感、意志、智慧、自由等等。當教師不把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把美術作業同鮮活的學生個體剝離開來,美術作業的評價將煥發出極大的魅力。喚醒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鼓舞他們去創新、實踐。基於這種思想,在教學中筆者做了這樣的嘗試:
三、美術作品的評價應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傳統的美術作業評價中,往往是教師起主導作用,給予的評語和成績對學生個人及整個班級都有重大的導向作用。現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則應以學生為本,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示,自我評價,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讓學生在角色轉換中揚起自尊、自信的風帆。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創設出自由、平等的活動空間。解放了學生的個性,既實現了資訊的多向交流,拓寬了獲取知識能力、情感的渠道,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樹立了團隊探索、創新的進取精神,達到了全方位的共識、共享,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的基本理念。
四、要採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如果教師一味用挑剔的眼光,苛刻地對待學生的作業,必將使學生失去原有的自尊、自信。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必將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只有從現實生活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出既符合教學目標,又符合學生心理特徵,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切實有效的美術作業;同時,用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才能激起學生無限的創作熱情。在這樣的氛圍裡,學生才能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思維敏捷。每個人的才華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現。
五、美術作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從而實現美術教育的終身化
現代教育的標誌之一是教育的終身化,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評價學生美術作業方式的多樣化,鼓勵學生形式的靈活多變,將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美術學習,走進實際生活,去發現美、創造美,領悟生活中美術的價值。教師也將在豐富多彩的變化過程中,加深對學生作品及學生本人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為學生設計出更為廣闊的美術活動空間,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從而達到教育終身化的理想境界。
淺析民間美術在學校美術教育中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