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素材
多積累一些優秀的作文素材對初中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在流光中細數家鄉點點滴滴
情,融化冬天;情形成春天。其實我的情終有一天會化作沉默的大山融入腳下的這片土地,其實我的情無時無刻不在戀著家鄉的土地。
風塵僕僕的我走下汽車的那一刻,一陣卷著黃沙的狂風吹來,它向到來的人們打著招呼告訴人們你來到了黃土高坡。熟悉的氣息,沒錯,這就是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曾經生活過的家鄉。
腳踩著鬆軟的土地,耳聽著小鳥的鳴叫,沿著小河,我踏上了向消逝在記憶中的老屋邁進的旅程。這時我總會想起“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幾句,心中總有淡淡的蒼涼,淡淡的憂傷,記憶如風一樣吹過!
走在寂靜的田野上,我輕吻著潺潺流過的小河,它沒有江南的清爽透徹,她不是人們眼中那惹人喜愛的江南女子,他只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漢子!它流過的地方沒有江南圓滑的雨花石只有那混在沙石中的尖沙利石,可它仍將它們一一磨平。混合著沙石的河水使你看不到他的底部,隨手抓起路邊的石子使勁的向他拋去,你只能聽到那沉悶的“咚”的一聲。如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樣,你總是捉摸不透他。那是歲月與文化的沉澱。
河水悠然的在林中流過,其實並不能稱為樹林,那只是孤零零的幾棵老樹。高高的、瘦瘦的惹人心疼。穿越千年而來的颯爽的清風在他們間穿來穿去,那從遙遠的西北地區而來的清風帶著特有的體溫盤旋在它們的上空,它們只是靜靜的佇立在那裡,不曾動搖,時刻歡迎著從遠方歸來的遊子張開它們的雙臂來一個大大的擁抱“你終於回來了!”。它們沒有華麗的外衣,因此不是西方印象派大師的傑作而是那明清山水畫派大師筆下恬淡悠遠富有禪意的秋樹。我離開的時候正值深秋,樹上的葉子還未剪斷那份思念,依然在風中搖曳著那份牽掛。遠方的天空很悠閒的飄蕩著幾朵白雲,邁著蝸牛的步伐踱來踱去同時變化著各種各樣的姿勢向我打著招呼。我只是笑笑專注著看著那恬淡的藍天,不知它是怎樣在肆虐的黃沙下保持著它的藍的同時又保證了雲的白!看著只有在這高原才能見到的沒有任何雜質的深藍的天空我忽然有一種衝動。想要親近它,真想縱身一躍,躍入天池一般的天空暢洗一翻,從肢體到靈魂。順便再問一問它是怎樣保持那純潔的!
每當陽光在背後一寸寸落下時,夕陽就將天染成金黃色。有時小孩子一淘氣起來就會偷偷的拿上阿爸的打火機將雲朵點燃。這時我喜歡獨自靜坐,坐在高處且聽風吟。手把濃如秋雨的惆悵,獨自一人撫摸風的傷痕。我喜歡靜靜的沉默,每當初夏來臨我總是一坐就坐到月上西頭。蟋蟀、蛐蛐的叫聲此起彼伏想成一片,編織成一個古老的童話。我的心中老是飄起小時候與姥姥生活的那段日子;老是飄起“聽媽媽講那回去的故事”這首古老的歌。
家鄉是一個人的精神寄託,一個人走的越遠那根弦就越緊。因為長的越高的樹其根必扎的越深。
面對空曠的山谷,感受著大山巍峨不動的氣勢,我想放聲吶喊!但我不會大喊“家鄉,我愛你”我只會大喊“媽媽,我回來了”!
2:讀書是一種享受
讀書是一種享受。一本好書,無需刻意追求豪華精美的包裝,當你崇敬地把書名和熟悉或陌生的作者名字默記心間,再極虔誠地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黑白分明,嗅到的是馨馨墨香,而耳朵早已跨越塵俗,竊聽器一般藏匿在書中主人公身上。這個時候,造物主賜予你的某些器官已經失靈,你用不著再為追逐名利而煩心,更不必因目迷五色而煩躁。只要你擁有執著和投入,美麗的書韻就會化成一首悅耳的提琴曲,在你腦海裡高山流水般地奏響;或者化成一杯醇酒,令你沉醉不知歸路;合書掩卷之餘,更讓你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在書的王國裡,我們不再因為無知懵懂而失去自我思考。無數哲人的不朽著作,構築起人類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開啟、造化思想的一大源泉:去揭示自然的奧妙,去把握社會本質,去體味人生的意味;同時學會如何識別千變萬化的社會,學會如何思考繽紛多姿的人生,學會如何識別真假、善惡、美醜,我們的人生境界就在閱讀中得到昇華、超越。
讀書可以使你“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營造一道至真至美的亮麗風景。你可以仰視日月星辰,俯視山川大地,吟賞人情風物,瀏覽名勝古蹟,品味神州傳說,聆聽趣聞逸事,使我們的心靈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讀書如朋友圍爐夜話,古之聖人,今之賢人,不邀而至,把我們的思想黑暗照明。
讀書,可以和過去娓娓敘談。探視成長的痕跡,重溫生命的過程,更能與未來神交憂歡,同悲同喜。你可以飽覽你不曾目睹的一切,還可以抵達你神往已久的樂園,甚至登臨你夢寐的巔峰。聆聽領袖哲人的對話,淨化你的心靈;躬聞作家、學者的講座,開啟你的心智,開掘你的潛能;目睹王公貴族的驕奢淫逸,感受難民或乞丐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的艱辛。刀槍劍戟,古戰場的風雨驟起,旌旗獵獵,風煙滾滾;高山流水,俞伯牙與鍾子期,意趣相投,情韻味相依;你可以走進歷史的殿堂,緬懷它所供奉的叱吒風雲的英雄,或義憤填膺唾棄那被打入史冊、遺臭萬年的奸相佞臣;可以漫步自然科學的沃野,採摘你喜歡的奇葩異卉;遨遊文學的海洋,撿拾耀眼的珠貝……
讀朱自清的散文集《匆匆》,物我皆忘,直到辰光的亮,而我仍一動不動地坐在窗前。薄薄的一本書,我竟看了一個通宵。我看到,一條鋪滿煤屑的小路,一輪圓月靜靜地掛在夜空,一彎水塘和滿眼荷葉;我聽到,一江春水潺潺地流,流過小橋人家,流過春夏秋冬。讀這位“美文大師”的散文,能使人思想得到洗滌,靈魂得以昇華。它於樸實中見睿智,與清新中見啟迪。這正是許多散文作者望塵莫及的神韻。
一套厚實的《路遙文集》,我總共看了四遍。面對路遙,心靈就會產生不止一次的震撼,我為高加林的不懈奮鬥而吶喊助威,為劉巧珍勇敢追求愛情而拍手叫好,為孫少平不甘貧窮而昂首大笑,為田曉霞不幸遇難而悲痛欲絕……“人生,是永遠無休止的奮鬥”,這是路遙的絕筆,也是我的座右銘。
一部看來字字都是血的《紅樓夢》,沒有大鬧天宮的熱鬧,沒有血濺鴛鴦樓的痛快,但它是一塊玲瓏剔透的“通靈寶玉”,需要汗水浸潤,需要時間舐犢。李耳的《道德經》4500多字,卻描述了一個世界,開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不同的年歲、不同的心情也會生出不同的感悟,難怪是大家的孔子也恭恭敬敬地前來“問道”。
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讀書可以使人心態平衡,讀書可以使生活滋潤起來,讀書可以使人生瀟灑開去。作家王開林曾在文章中寫到:“在高處,一個人最容易與歷史會合,也最容易與自己會合。”而品味書韻就如在高處。不僅如此,我們只有在仰望時,才能與那些橫絕天際的背影相逢,煙燻茶煮,暢談人生。
3: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這群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儘管我們的經歷比任何人要簡單,都要殘酷。
“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一群植根於大地的孩子,小草般隨處堅忍的成長。我們自身――屬於社會底層的真實狀況,是不是也該有人來寫呢?當一批一批青春小說大肆傳播和張揚“疼痛青春”這面鮮明旗幟時,在“80年後”被冠所謂的“垮掉一代”時,我們也應該有人來我自己說話。自由說話,這是人的權利,自由的標示我們體內那種膨漲在渺小之中人的力量。然而,關於我們的聲音微乎其微。
抑或,我們過於簡單,質樸,於是極易迷失,迷失於“跨掉一代”築成的青春城堡,遊離在各色“疼痛青春”的泛濫憂傷。更甚者,在別人的影子下吶喊,以為那是自己的價值所在。在優勢階層,在精英階層的強勢衝擊下,我們的價值觀念,我們階層的屬性很容易蕩然無存,包括不同化。春上,安妮,構造著上層階級的邊緣化,小資們無休無止的憂傷,充斥在我們周圍。也許,在他們影響下,我們會發現與自己類似的部分,可難道因為所有影子都是黯淡無光的就說影子都對等的嗎?
精神在我們身上,不公平像空氣,密佈我們之外。在很多人看來不過垂手可得的東西,我們卻要付出無數的努力。在社會鉅變的浪潮裡沒有人會比我們更迷惘,更無助,更沒有方向感。我們被迫接受雙重壓迫,精神上的,物質上的,逃無可逃的苦役。理想,於我們而言,不過最基本的生存;考上大學,有一分工作對我們大多數而言,是一種奢望,對少數我們而言,卻又是個人和家庭的全部希望與寄託。有報道說農民的幸福感普遍高過城市人,可又有誰真的願意去與農民交換身份呢?
習慣了腳下貧瘠的土地,習慣了狹隘逼仄的世界,堅忍生長著,這是我們必須承擔的義務。一些人習慣站在高處,高得不近人情。豐富的物質,安逸的環境有力的把他們撐在天空。是的,他們找不到北的時候,他們大書特書他們的憂傷,疼痛。寫不盡的苦難呵!為自己高處的青春吶喊著時候不要忘了底層的孩子,不要忽略了另一個事實——還有一群孩子在苦苦的為基本的生存掙扎。在某個角落還有一些孩子不知道一天居然可以吃三餐。這是活生生的現實,誰也抹殺不了。公平的確是相對的,這不可怕,但對不公平視而不見這就說不過去了。
“留守兒童”這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詞,其實80年代初鄉村地區早已散落著無數的留守兒童。卻直到現在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他們的狀況才引起社會重視。無法否認,我們是那麼容易被忽視,被冷落。正因為如此,所以即使再苦再怎麼孤立無援,我們也是咬緊牙關,不表白,不訴苦。我們默無聲息的生長著,忘盡了人世的種種不公。但太多的緘默,我們很難在這世界定位,逐漸忘記自己活著的姿勢。儘管自己的階層本性與本質還在,卻最終會導致生命本身的荒涼。如果我們經歷的真實狀況被淹沒掉,這不僅僅是我們的悲哀,而是社會的悲哀。
我們需要自己的代言人來直接為我們自己說話,來表達我們對社會對世界或深或淺的思考,通過全新的寫作來標示一個被忽略的群體,來表現另一個現實,真實或殘酷。唯有在自己土壤裡撒下我們藏匿滋生的精神種子,才不會被人活埋,才可以從別人階層影下突圍而出。證明我們的存在,讓社會意識到我們的生存方式,存在意義,價值觀,與命運抗爭中形成的價值觀,以及視野中的世界。
堅忍不屈,執著的寫下去,在青春中突圍。
描寫愛護環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