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學完初一語文課文詩兩首後,及時地做好課後練習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詩兩首課文原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詩兩首課後練習答案:
一、背誦這兩首詩。思考“土地”與“鄉愁”的含義。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從標題入手,整體把握這兩首詩的思想內涵。
艾青是一位與“土地”聯絡得非常緊密的詩人,他的詩歌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是“土地”和“太陽”。前者象徵祖國,後者象徵光明***在本詩中,“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詩題“我愛這土地”,表達了詩人對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的深沉的愛,這首詩抒發了那個艱苦的年代裡,為祖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獻身的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鄉愁”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思想中最執著的主導情感──中國意識。在詩中,隨著“鄉愁”在人生每個階段對應物的改變,“鄉愁”的情緒越來越濃,最終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為帶有普遍意義的家國之思。
二、欣賞《我愛這土地》,探究下面兩個問題。
1、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這隻“鳥”歌唱至死,最後“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對此應如何理解?
2、這首詩的第二節與第一節之間有什麼聯絡?怎樣理解最後兩句詩之間的因果關係?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理解《我愛這土地》一詩的兩處難點,進而加深理解詩的思想感情。
1、這隻“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後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願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
2、如果說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因果關係的一問一答,是愛國者目睹滿目瘡痍的祖國,愛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憤表情的特寫。在這一節裡詩意得到了提煉和昇華。
三、《鄉愁》一詩中,詩人抓住“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種物象表達內心情感。說說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昇華的。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抓住這首詩的四個中心物象來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這四個物件,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託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後,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託鄉愁的媒介。到後來,一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餘味。
四、下面這首詩,也是抒寫鄉愁,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麼特點。***《鄉愁》,席慕蓉。詩略***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行同類題材詩歌的比較閱讀。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後來赴臺灣。兩位詩人都鍾情於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恆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於,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後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
中考語文複習必需掌握的五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