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劍虹書法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成劍虹,藝名成劍***虹***,38年生,籍湖南,其名有劍舞、虹彩、大成之意。國家書法九級,高工.;藝程:家風薰陶,塗鴉書畫,宗法魏晉,書法記憶頗高,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關於書法創作現狀的思考

  近些年來,書法藝術已從轟轟烈烈的熱潮漸漸轉入深沉與冷靜,初步形成了由量到質的轉化。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從實踐到理論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們看到各種規模各種樣式的展覽目不暇接。各個流派各種面貌的作品競相亮相,不管如何評價它,應該看到這是創作的繁榮。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各種書法專業報刊、雜誌、叢書、典籍、碑帖、錄相等出版物刊行出版。在理論研究方面:書法史、書法美學、書法教育、書法評論、書法考證、書法流派、書法欣賞的研究已漸成系列。且日益深入而全面,取得了空前的研究成果。更令我們欣喜的是,書法已由長期以來處於自生自滅狀態的民間藝術,進入國家的藝術系列,成立了各種書法組織並且走向了大學課堂,成為大學裡的專門學科,應該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書法發展的重要標誌。

  北京作為首都是新時期書法的發祥地之一,“天安門詩抄書展”最早掀起了書法的熱潮。當年活動頻繁,名家輩出,令全國矚目。但近年來就學術研究、創作水平來講已不在前列。這需要我們冷靜地分析原因,清醒地認識自己和全國書界的形勢,以利我們今後的創作和研究。

  全國書法創作現狀:

  這是每個書家、愛好者都關心的問題,作為全國評委,經常有人問我對某些作品的看法或關於入選條件是什麼等問題。這裡我們一起對當前書法創作的現狀作一些簡單分析。

  概括起來,我認為當前書法創作可以從兩方面來認識:一是廣度,二是深度。

  1、先談廣度:從全國展、中青展、新人展或各項全國專題展***如:正書展、楹聯展、行草書展、扇面展***等作品來看,無論是取法借鑑、作品風格、創作觀念、審美取向都呈多元化的局面。比如取法:既有傳統的典範***二王、歐虞褚顏、蘇黃米蔡等等***,也有明清以來追求個性特色的代表***倪元璐、黃道周、張瑞圖、王鐸、傅山、金農、八大等***。其它如碑額磚銘、民間寫經等,一些偏門冷門都被挖掘出來加以借鑑,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但主流仍是對名家名作的深入理解和強化。可見千百年來形成的審美傳統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這其中總的趨勢是注重古人名作的意趣而兼融法度。借鑑多取率意自然之處。但也有作者忽略其技巧的精到,這是主流中值得注意的不足。其表現是楷體作為一大體系,鮮有令人矚目的突破,嚴整精到者也難脫前人窠臼。這固然是書體的侷限性和作者的功力修養所制約,但與創作觀念和人們追求新奇刺激的審美心理不能說沒有關係。

  同時應該看到近些年來,一些外來的美術思潮也影響到書界,出現了一些新的審美動向和創作趨勢。如現代派、先鋒派、墨象派、表現派、構成主義、書法主義等等,與其它藝術門類一樣,這些新的創作現象,是一種存在。這些派別的最大特點是注重個人感受和外在形式,主要表現自我,重一時情緒。但有些作品和觀點輕視技巧或摒棄規範,與傳統書法的延續性、可讀性、社會性和講究內在品質的錘鍊大相徑庭。作為個人行為我以為無可厚非,但定要成為主流,動輒否定一切、目空一切,則是妄自尊大、自我膨脹的表現。對傳統的否定更是其不明智處,這些作者的理論依據除西方的一些美術思想影響外,在中國叫得最響的理論是明末傅山的“四寧四毋”。但往往忽略傅山所處的時代以及他深厚的功力和修養。從作品看,除少數作者外,其趨同性及創作單薄是顯見的,與其主張尚有距離。

  注重情趣意味是有人為今天書界作的概括,我以為是較準確的。作為美的追求就個人而言是自由的,但就社會整體來說是有原則、有標準、有取捨、有趨向的,問題是採取什麼手段及實現什麼樣的目的。趣味也有高雅低俗之別,任何藝術的發展都有其淵源與走向,多種追求在其程序中競相亮相,展示自我。百花齊放是自然的,但歷史無情,凡符合藝術規律的個性化創作,將會一如既往地納入書法的長河,否則即被淘汰。這不是少數人所能左右的。繼承傳統的主旨是法度統照下的個性化創作。因此,書法才得以發展。不要法度,恣意妄為,凡新即好的觀念代不乏人,雖勇氣可嘉,但底蘊不足,其源在燥,其病在妄,欺世欺人,難免犧牲。其另一極致鼓努造作,拘滯媚俗則更不足論了。總之,百家爭鳴,適者生存,我們要開闊眼界,善於借鑑,選好自己的切入點。

  2、深度:注重法度與理念的深入與強化。古代書論多零散不成系列,更多的是個人的體驗,缺少系統的歸納和研究,較完整的如孫過庭的《書譜》、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等等,但注重理念的闡示與深入和系統學科的建構者為數不多。其餘多是零星散論,雖然時有卓見但難成體系,偶有長篇亦多偏執之見,這是時代造成的。今天我們看到,出版物如此之多,書法專業的報紙、雜誌競相亮相。大規模、大投入的經典工程令人矚目。如人美的《中國美術全集書法卷》、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書法系列》等,對某一時期、某一書家、某一流派、某一作品的研究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學習、理解起來則容易得多。

  每年都有關於史、論、技、美、創的書法理論研討會召開並結集出版。從審美取向、創作觀念等方面,不斷展開討論,各種觀點得以闡發。大多以傳統哲學美學為立論基礎,引經據典、析理分宗,使書法理論研究空前活躍。當然也有云山霧罩、言不達意或不知所云,搞得讀者稀裡糊塗者。我想,廣泛地參與探索也屬正常,無妨大體。且看作為書法論壇增添了色彩與花絮,擇其善者而從,有能力的朋友,應參與到研究與探索中去。書法藝術作為一門民族特有的學科正趨科學化、深入化與系統化,發展健康,成績喜人。無論巨集觀與微觀,新時期以來的書法現象作為書法史上的又一次高潮是毋庸置疑的。

  北京書協的現狀與方向:

  得天獨厚的條件:展鑑方面、出版方面、研究方面、交流方面,北京可謂佔盡地利天時之優勢。但我們也憂心地看到,很多書法工作者、愛好者不參與,不關心,不分析,不利用,不比較,僅僅在看熱鬧。在很多重要的展覽會上,除作者外,很少見到我們的會員,這是令人費解的。一方面埋怨評選,一方面不認清形勢。閉門造車,自我欣賞,這是應該自警的。

  通過展覽來分析,我們看到在創作上很多新人包括我們北京的一些青年作者,對傳統有了較深層次的認同與迴歸,從全國展、中青展、新人展上看到大量有功力、講法度,同時有鮮明個性色彩的作品入選或獲獎。我認為這是今後的主流,是傳統賴以持續的環節。審美與追求,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我認為,我們要面對當前書法現實,找到自己的位置,設法充實自己。石濤雲“筆墨當隨時代”。古典主義、傳統派、現代派都是存在,選擇哪一方面是作者的自由,但是選擇了就要投入,你說自己是傳統派、是古典派,那麼你做了多大努力,對傳統與古典瞭解多少,把握多深?北京當初的現代派書法作者大多數歸於沉寂,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底蘊不足,作品欠成熟。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深入地思考。

  我們要冷靜、客觀、公正地看待書界現象,無論他是什麼派,我們要看作品質量,看他是令人賞心悅目,還是讓人噁心礙眼。既不能見新就反,也不能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做為北京要有容納百家這個量。

  說到作品評選,王僧虔有一段話歷來被書界欣賞,常常做為品評的標準:“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我認為這也可以做為我們作者追求的方向或審視自己的標準。賦予自己的作品以神采。也就是李志敏先生所說的神韻。但這不是出奇求怪,它需要以形質做為載體。也就是從筆墨技法上多加錘鍊,而不是描頭畫腳,形拘神滯。向古人學,向名作學,從前人作品中討生活、求發展,這是一條事半功倍的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是要不得的。作為成熟的作者,形質與神采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從現實經驗中看,有些朋友把臨帖當作敲門磚,一旦稍能操縱筆墨,便不再問津。更多的是閉門造車,自我發揮,這是一條充滿苦惱的路。我看全國展或中青展中很多作者的成功處在於專學一家,深掘細挖。強調整體效果***氣勢字勢筆勢***,以嫻熟的技巧出以靈動之氣,強化作者的理解與追求,因此作品既表現出深厚的功力,又有生動的筆墨和鮮明的個性,這正是一件好作品應具備的條件。我希望關心創作動向的朋友們找來全國展、中青展的集子,認真分析獲獎或入選作品,相信一定會受到啟示,得到收穫的。

  最後,談談“格調”問題:我們知道歷來評論書法多以氣歸類,如廟堂氣、山林氣、書卷氣、金石氣、市井氣、江湖氣或以拙、雅、俗、燥、浮等氣來表達某件作品給予欣賞者的感受。不管這種分類或界定是否嚴謹、準確,書法能表現一種氣韻格調是無疑的,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靈魂與魅力。關鍵是你所表現的氣韻格調是哪一類,格調高者從取法到追求必然與眾不同,依我觀察,一般化的工整、嚴謹、規範,已很難入圍大展,原因是今天能夠寫成這個標準的作者,已數以萬計,而展覽比賽所限定的數量僅只有三五百件,入選率低、淘汰率高是個無情的現實。每次展評以收件二萬件計就要有一萬九千五百件遭淘汰。那麼入選的作品靠什麼引起評委的青睞呢?

  我認為一是個性突出,不一般化。要表現出某種理解或追求,使評者駐足。十年前一筆規範的顏柳即可入選甚至獲獎,而今已難以入圍。原因,缺少自己的理解。無個性,非創作。二是強化形質。率意自然,而非描頭畫腳。要強化點畫結構的特點,表現你理解後被強化了的效果。如:何紹基、錢南園、華世奎之於顏真卿,或如八大山人的簡淨奇峭,伊秉綬的寬博古樸,王鐸的恣肆迭宕。都表現出他們對傳統的理解和把握。或蒼勁,或靈動,或稚拙,或嚴謹,都要求你講法度崇自然,似不經意卻又沉實講究。節奏、形態的變化,要生動率意。字法上無論穩健工整或變異新奇,要強化特徵和質量。嚴謹要極至精到,幾乎無懈可擊。變異要自然、和諧,獨特感人。第三,注重形式的運用,中堂、條幅、斗方、手卷,或方或長或圓或扁。要講究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用小楷寫“大江東去”丈二屏,很難有狂草奔騰生動的氣勢和效果。在一幅作品中寫多少字,如何佈局謀篇,是強調勻整精到還是率意獨出,要有想法。講功力的要如《韭花帖》般的精緻,講意趣的要設計耐人尋味的效果,如“廣西現象”不論如何爭議,形式上引起轟動,證明了形式的重要。千篇一律的章法,一成不變的筆墨,怎能談得上創作?怎能參與數以萬計作品的競爭呢?誠然我們不只是為參展而創作,我想從藝術規律上認識,作為審美追求和書家的責任,都要求我們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因此我提議:北京的書家要沉下心來,深入傳統,理解傳統,把握傳統。追求自我,表現自我,強化自我。在浩瀚的書法長河中掬得自己的一池聖水,創作出更有時代精神的作品來。為新時期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無愧於首都,無愧於前輩的新貢獻。

成親王對聯書法欣賞
成都李小龍書法
相關知識
成劍虹書法作品
沈門七子周劍初書法作品
周劍初書法作品
黃賓虹書法作品欣賞
傅亞成經典書法作品
傅亞成精美書法作品
傅亞成優秀書法作品
張百成優秀書法作品
高瞻遠矚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
持之以恆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