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龔自珍怎麼死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龔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年僅49歲。死因頗多猜測,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死於“丁香花公案”

  清代道光年間,北京城裡暴出了一件轟動一時的緋聞,人稱“丁香花公案”,案中女主角是貝勒王的遺妃顧太清,男主角則是一代文豪龔自珍。公案乃由一首閒詩惹起,經過某些熱心人一渲染,變得香豔炙口,亦假亦真,反正最後的結果是王妃顧太清被逐出王府、從此沉落市井,龔自珍則引疚自責,惶惶離開京城。

  清朝貴族滿人一向以崇尚弓馬為習俗,入關時間長了,才慢慢接受了一些漢族博大文化的薰陶。清代文壇鼎盛,但有名氣的滿族文人終是寥寥,要說在詩詞方面佔有一席之地的滿人,一般就認為只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成容若就是納蘭性德,乃康熙年代的大詞家,太清春則是“丁香花公案”中的主人公顧太清了。

  顧太清,名春,字太清,本屬滿州西林氏,因自小父母雙亡,由家在蘇州的姑父姑母撫養長大,便隨了姑父姓顧。姑父是個漢族文士,在他的影響下,顧太清從小就接受了詩詞的教育,憑著天資慧敏,所作詩詞新穎精巧,在江南閩秀文壇中堪稱魁首。因江南青山秀水的滋潤,顧太清生得苗條身段,雪肌滑膚,水汪汪的大眼睛,彎彎的柳葉眉,一口純正的吳儂軟語,雖是旗人血統,但看上去完全象一個地道的南國佳人。

  一次,貝勒王奕繪南遊來到蘇州,在當地滿族文人為他特設的接風宴上見到了正值妙齡的顧太清。奕繪是個嗜弄文墨的八旗子弟,生性風流調優,驚訝於顧太清一個滿族姑娘竟然詩詞可嘉,而容貌又是這般明麗可人,不由得動了心意。這時奕繪的正室福晉妙華夫人在不久前病歿,他此次南遊,既是散心遣愁,也有重覓新愛之意,老天讓他在這裡認識了滿身靈氣的顧太清,真是機緣天成!奕繪在蘇州盤桓了一段時間,著意與顧太清交往,越看越可心,於是決定納她為側福晉,也就是側王妃,不久就攜她一同返回了京城。

  奕繪與顧太清皆非塵世俗人,憑著貝勒王爵的優越條件,他們無需為生計而奔波,又能看穿名利之累,寄情山水詩詞間,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在這種甜蜜生活的滋養下,顧太清的詞作象雨後的春筍,源源不斷地湧出,而且每出一詞,都成為京都文人爭相傳抄的佳作。

  這種令人陶醉的日子過了九年,顧太清甚至都快忘記了世間愁為何物。然而好景有限,天妒良緣,貝勒王奕繪突然一病不起,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拋下了愛妻顧太清和一雙兒女離開人世。

  丈夫驟亡,顧太清一時間茫然無措,總覺得這不是真的,也許一覺醒來丈夫就會出現在眼前。年幼兒女的哭叫把她拉回無可更改的現實,她無法逃避,兒女還需要她做依靠。那一段時間,她深居簡出,沉默寡言,除了安頓和教育孩子,就坐在書房裡重讀丈夫留下的詩詞,回味那些煙消雲散的美好時光。顧太清華年失夫。招來京城文人墨客的不少憐惜和關注,許多名士投詩相慰,可這些都給不了她多大的幫助。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顧太清守寡的第二年,她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杭州有個風流文人陳文述,繼袁枚之後大倡閨秀文學,培養了一批吟詩作對的女弟子。這年他突發雅興,出資為埋骨西於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雲友等人重修了墓園,在當地引起一陣小小的轟動,為此他的那幫女弟子爭相題詩讚詠,陳文述準備把這些詩編集起來,刊刻成冊,取名《蘭因集》。為了抬高《蘭因集》的聲望,他讓自己的兒媳周雲林去央託表姐汪允莊,向大名鼎鼎的閨秀文壇之首顧太清求一首詩,以收入詩集中為詩集增色。汪允莊是顧太清做姑娘時的閨中密友,她特地從蘇州趕到京城,奉託請顧太清賜詩,誰料顧太清對這類故作風雅的事情根本不屑一顧,害得江允莊只好悻悻而回。

  然而,《蘭因集》刊行後,陳文述特意託人送了兩本給顧太清,裡面竟赫然出現了署名顧太清的“春明新詠”詩一首。顧太清哭笑不得,覺得此事太過荒唐,便回贈了陳文述一首詩:

  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騖安知澡雪鴻;

  綺語永沉黑闇獄,庸夫空望上清宮。

  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從來鄙此公;

  任爾亂言成一笑,浮雲不礙日頭紅。

  詩陳文述庸俗鄙劣的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陳某見詩後氣得直翹鬍鬚,可又奈何不得顧大清。這些事似乎就這麼在輕笑淺罵中過去了,卻不知一顆災禍的種子已就此悄悄埋下。

  隨著時光的推移,丈夫離世的陰影在顧太清心中漸漸淡隱了一些,她又開始恢復了與京中文人雅士的詩詞交往,太平湖畔的王府裡又重新煥發了活力。與顧太清交往密切的詩友中,就有當時名揚天下的大文豪龔自珍。龔自珍是浙江人,出身於書香世家,才華橫溢,著作等身,他的詩詞靈逸而深峻,深為顧太清欣賞。象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之句,顧太清覺得簡直可以作為自己此時生活情景的寫照,她的輝煌時代已勿匆而過,縱使化為春泥,也可以好好栽培自己的兒女呀,詩句教會了她無怨無悔。

  龔自珍進士及第後被授為內閣中書後,已升為宗人府主事,這是個清閒無事的職位,這位江南才子才華無以施展,只好寄託於詩詞之中,因而成了顧太清家中的常客。但***就是從這裡開始的。當年受到過顧太清譏諷的杭州文人陳文述這時到了京城,他也看到了這首“己亥雜詩”,他沒從詩中品出什麼意境,卻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大家都預設詩中的“縞衣人”是顧太清,而顧太清又名“春”,詩言“夢見城西門苑春”,表面上是夢見丁香花,可骨子裡誰知不是夢會顧太清呢?恰好龔自珍在寫了這首“已亥雜詩”後不久,又有一闋記夢的“桂殿秋”詞傳世,詞雲:

  明月外,淨紅塵,蓬萊幽謐四無鄰;九霄一脈銀河水,流過紅牆不見人。

  驚覺後,月華濃,天風已度五更鐘;此生欲問光明殿,知隔朱扁幾萬重。

  “哈!這些不是月夜幽會的寫照嗎?”陳文述象發現了什麼寶貝似地高興起來,他將憶丁香花的詩和記夢的詞妙巧地聯絡起來,再稍加註釋,就製成了龔自珍與顧太清偷情的鑿鑿鐵證。

  很快,京城裡流傳開了有關顧太清與龔自珍的絆聞,人們對這一類的訊息本是十分熱心的,再加上一些無聊文人的煽風點火,很快就將事情編造得有滋有味,有憑有據。

  不怕你龔自珍、顧太清能妙筆生花,就算你有一萬張嘴,這種事情總是說不清。於是流言飛語、指責叱問向他們襲來,讓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最後,龔自珍被逼得無安身之處,只好帶著一車書,鬱郁地離開了京城。龔自珍一走,似乎傳聞更成了事實,顧太清有口難辨,終於被奕繪與妙華夫人所生的兒子載鈞逐出王府,在西城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雙可憐的兒女。

  從富麗堂煌的王府一下子落到風雨難敞的舊屋,還有那躲不開的鄙夷和譏諷,顧太清徹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死追夫而去是何等的輕鬆痛快,可看著一雙眼巴巴地望著自己的兒女,只有忍辱耐貧地活下去,有淚也只能向詩中訴說:

  陋巷數椽屋,何異空谷情;

  嗚嗚兒女啼,哀哀搖心旌。

  幾欲殉泉下,此身不敢輕;

  賤妾豈自惜,為君教兒成。

  一場無中生有的“丁香花公案”,無端地把顧太清拋到了生命的底層。一次失夫,一次受冤,她已萬念俱灰,只把希望寄託在一雙兒女身上,勉力完成“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使命。

  漸漸地,她的心在清貧的生活中得到了超脫,能夠安詳地對待一切苦難,無大喜無大悲,只要心定氣閒,繁華和清貧也就沒有了多大的區別。這種心境全在她的一首詩裡。

  一番磨鍊一重關,悟到無生心自閒;

  探得真源何所論,繁枝亂葉盡須刪。

  其他說法:

  一說死於權貴穆彰阿之手,一說被青樓女子靈簫和小云毒死,—說是榮親王府派來的殺手殺害。晚清小說《孽海花》則以龔自珍兒子的口吻說,他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

  一代大文豪龔自珍死時年僅49歲,如若他不死的話,一定會有更多的文學作品和詩詞流傳下來,如此才華之人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實在令人為之嘆息!

  相關資料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後又更名鞏祚,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鬆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生平:龔自珍的一生可分三個重要階段:

  龔自珍20歲以前,在家學習經濟學、文學。他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習研究經史、小學。12歲從段玉裁學《說文》。他搜尋科名掌故;以經說字、以字說經;考古今官制;為目錄學、金石學等。同時,在文學上,也顯示了創作的才華。她在13歲時,寫了《知覺辨》,“是文集之託始”;15歲,詩集編年;19歲,倚聲填詞;到21歲,編詞集《懷人館詞》3卷、《紅禪詞》2卷。段玉裁作序說他“所業詩文甚夥,間有治經史之作,風發雲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為長短句”,“造意造言,幾如韓李之於文章”,認為“自珍以弱冠能之,則其才之絕異,與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懷人館詞序》***。這可以說是對龔自珍20歲以前學習的概括總結。

  20歲至28歲,應鄉試至入仕時期。嘉慶十五年***1810***,龔自珍19歲,應順天鄉試,由監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應浙江鄉試,始中舉,主考官為著名漢學家高郵王引之。次年應會試落選,嘉慶二十五年***1820***開始入仕,為內閣中書。這時期他逐漸接觸社會政治現實,並從科試失意中體驗到政治腐敗,產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並從劉逢祿學習《公羊傳》。他寫出了《明良論》、《乙丙之際箸議》、《尊隱》、《平均篇》等政論文。嘉慶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佇泣亭文》及詩集一冊請教“吳中尊宿”王芑孫。王認為他“詩中傷時之語、罵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譜外紀》***。同年,他開始戒詩。今存這時期詩,有《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等。

  29歲至去世。嘉慶二十四年會試落選後,他又參加五次會試。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會試,始中進士,時年38歲。在此期間,他仍為內閣中書。道光十五年***1835***,遷宗人府主事。改為禮部主事祠祭司行走。兩年後,又補主客司主事。這類官職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歲,辭官南歸***道光十九年,1839***。50歲,暴卒于丹陽雲陽書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時為鴉片戰爭第二年。這時期,他對政治現實認識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議,寫出許多著名評論,如《西域置行省議》、《東南罷番舶議》、《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歷史、哲學論文如《古史鉤沉論》等。也有不少文學散文名篇,如《捕蜮》、《書金伶》、《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病梅館記》等。他的許多著名詩篇,如《能令公少年行》、《詠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雜詩》等,也都是這時期作品。龔自珍墨跡政治學術思想 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是統一的封建國家面臨沒落崩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新階段,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不斷加深。

  龔自珍從青年時起,就深刻地意識到封建國家的嚴重危機,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性。道光三年,他深刻認識到外國資本主義侵略造成嚴重的民族危機,指出“近惟英夷,實乃巨詐,拒之則叩關,狎之則蠹國”***《阮尚書年譜第一序》***。他對時代的危機,不止是敏銳地感覺它,而且也積極地建議挽救它;他肯定未來時代的必然變化,並寄以熱情的幻想和希望。龔自珍處在過渡時代的開始階段。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徹底的。後來他看到均田制是辦不到的,又作《農宗篇》。主張按宗法分田:大宗百畝,小宗、群宗二十五畝,其餘閒民為佃農。其目的是“以中下齊民,不以上齊民”,建立以中小地主為基礎的封建統治。由於未能突破封建階級的根本立場,因此,他在《農宗答問第一》及《農宗答問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龔自珍到30歲前後,在學術思想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實際是要使歷史和現實政治社會問題即“當今之務”聯絡起來,應用《春秋》公羊學派變化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在“尊史”的口號下,對腐朽的現實政治社會作全面的批判。這就是他在《尊隱》裡所尊“橫天地之隱”的具體化。

  與此同時,他繼續不斷地關心現實政治社會的重大問題,不斷地提出批判和建議,始終沒有與庸俗官僚同流合汙。道光九年***1829***殿試《對策》中,他肯定經史的作用,更指出經史之用必以現實問題為依據,“不通乎當世之務,不知經史之施於今日之孰緩、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對現實問題,特別關切西北邊疆和東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國蒼生”,“益誡西邊將帥”。龔自珍在中年以後,隨著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煩惱和痛苦。龔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導方面說,雖然他的批判不徹底,改良的目標不明確,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態度始終是積極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現實統治為“衰世”,為“日之將夕”,確信未來時代的巨大變化,並寄以極大的熱情和希望,也是始終一貫的。他是在中國封建社會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前夕,一個主張改革腐朽現狀和抵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啟蒙思想家。

歷史名人梵高簡介
張作相的歷史簡介
相關知識
歷史上龔自珍怎麼死的
歷史上岳飛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關羽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呂布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魏美人怎麼死的
歷史上盧綰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秦檜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李白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