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
父親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那麼,父親應該對自己孩子怎樣教育的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一
佩佩:
這一週過得怎麼樣?心情好嗎?即便是心情不好,也讓它見鬼去吧!因為明天就又是新的一週開始了。你可能注意到我這次一直在強調“心情”這個詞,是的,這就是我們這次的話題。
昨天我們一行人去登山,看滑翔基地。穿梭在莽莽太行之中,我漸漸就被撒落在山腰崖畔的院落吸引了。這些院落,大的幾十戶、十幾戶相依相傍,小的三三兩兩遙相呼應當然也有獨門獨戶悠然獨處的,卻是不多,但讓人心裡頗不是滋味的是,它們大都門戶緊閉空無一人,有的甚至只剩下殘垣斷壁與滿目淒涼。偶爾有一兩戶還貼有新鮮的紅門神、對聯的,或是有狗吠、雞叫的人家,也只剩留戀老宅不肯離去的老人了。
我先是留意那些山石砌成、石板蓋頂的民居,驚歎於它們的堅固與美觀,再就是遙想山民們曾經夜不閉戶、鄰里相親的淳樸民風,並臆測主人的遷徙原因和近況,心裡也就作相應的波瀾湧動。漸漸地,我就留意到了一個奇特的現象:無論是村落的規模大與小,還是它們海拔的高與低,在它們的近旁,必然會有一座或幾座規模有大有小的廟,而且這些廟大都留有有人照料的痕跡。這倒很讓我意外,我原以為修廟敬神這些俗事,只是山下那些陷身於俗世塵網中的村民、市民們的專利,誰知道淳樸的山民們也不能免俗。
我想,對於這個現象的解釋不能只僅僅停留在迷信層面吧?可不可以這樣說,這些廟宇或類似場所就是當地居民安放心靈的場所?按照這個邏輯,不獨中國如此,西方國家的那些教堂、修道院是不是本質上功能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人不管生活在什麼地方,不管
生活狀況如何,是都需要有個能安放心靈的地方的?基於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想,除了這些場所,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是不是也有這個功能?那些能讓各類偉人、名人醉心的事業,是不是也有這個功能?這些場所、藝術、事業是不是都能夠讓他們心有所屬、心靜如水?心有所屬、心靜如水了,保持好心情也就順理成章了,你同意吧? 那麼我就想,你是不是心有所屬呢?學習?實話實說,怕還不夠吧?那麼你的一些愛好呢?閱讀?儘管你也痴迷,但從你的閱讀選擇和讀後不寫這是重要的知識反芻看來,你的閱讀也只能算作淺閱讀吧?這怎麼能夠呢?其他愛好我就不用分析了,你自己就能掂量出它們的分量了。所以,我們不難分析出年前年後你總不乏糟糕心情的原因了。
記得李希貴的《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一書你應該看過的曾講到:“北美印第安人有個習慣,每逢外出旅行,走兩天,就要停下來休整一段時間。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走得太急了,怕自己的靈魂跟不上來,所以要‘等一等自己的靈魂。’”你是不是也應該尋思:前行到現在,你是不是也應該“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呢? 最後乾脆直接挑明吧:你應該迅速確立一項藝術方面的愛好讀書除外,利用業餘時間深鑽下去,使自己心有所寄、心有所屬、心有所依,以避免靈魂漫無目的地漂泊,心靈漫無目的地流浪。荒蕪了內心的結果,是必然要導致煩惱與痛苦的。切記!
老爸即日
2016年3月11日
篇二
佩佩:
上一週外出,後來又病倒了,以至這封信延誤到現在,向你道歉。這次我想和你聊聊權利和義務的話題。
寫這封信之前,我專門查了《現代漢語詞典》,它是這麼解釋“權利”的: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力和享受的利益。對於“義務”一詞,則解釋為:1、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2、道德上應盡的責任;3、不要報酬的比如:義務勞動。我們若是試著進一步簡化一下這兩個解釋,是不是前者就剩下了“應享受的權力和利益”?後者就剩下了“應盡的責任”?由此就不難看出,權利和義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啊!是一個正常人的完美擔當啊!
可事實上呢?就拿昨天的那件事說吧:適當補充水分使你的身體保持健康狀態,這是你的權利吧?你能說這不是你的義務嗎在我看來,至少有“使自己健康”和“讓父母不要為自己擔心”兩項呢?可你呢?拿起書包就跑。媽媽喊你回來喝水,你極不情願地賞了她一個面子,回來例行公事般地喝了一口又要跑。我只好幫你媽再次同你討價還價,要求你只喝兩口,你再次極不情願地賞了我一個面子,又匆匆忙忙回來喝一口,就準備再跑。我一急,只好祭出了“賞零食”這個法寶,答應你喝一口水晚上回來給你買零食吃,你果然就範,乖乖跑回來又喝一口,然後急匆匆衝出門去。
說實話,你一走我就後悔了,你當然應該知道我不是心疼錢我
剛輸完液,極不想熱身子出去,還是堅持找到零錢出去了——許給你的諾言我是很重視的,我是後悔我這個愛琢磨教育的人,怎麼會做出這等傻事呢?這不是等於把你再次推向混淆“權利”與“義務”的界限的方向上去了嗎?隨著年齡越大,我越體會到愛的方向是毫不猶豫地下行的,父母對與子女的愛就是最好的例證,它能讓父母經常傻到不講原則地遷就子女。
或許你又要皺眉頭了,又要認為我是小題大作了。我還真不是,在我的心裡頭,我們這次的對話是超越了我們狹隘的父女關係的,我認為這應該是我們兩代人的對話!因為出於職業的和成年人的雙重敏感,我在校園、在親友家裡、在社會上,經常會見到揮霍著父母血汗錢只貪圖自己享受權利,而不知還需要同時肩挑義務的渾噩少年。學校裡的你見得不少吧?咱家的親友圈裡你也隨便能扳著指頭數出幾位吧?社會上的你更是屢見不鮮了吧?你不也經常因看不慣他她們而氣得青筋直跳嗎?
要是同他們比,我們還真的是很欣慰能有你這麼乖的一個女兒,比起他們來你真是讓我們省心了,這我們絕不糊塗。但是,就你自身來看,是不是還真得反省一下:平時是享受、追求權利多了一點,還是主動盡義務多了一點?自己的屋子是不是該自己收拾呢?這麼大了,自己的衣服是不是該自己洗呢拜託,這一點不要老是拿我做你的擋箭牌?你媽媽辛辛苦苦上班回來鑽入廚房,你是不是也有義務去幫個廚呢?家裡的花花草草你是不是抽空也照料照料呢?你懂得享受權利,我們也不傻啊?你晚上磨磨蹭蹭不睡覺、中午一回家就
窩在沙發裡啃著水果看書、週末賴在床上不起床,那時你可曾想到我們應享受的權利又如何保障呢?你應該儘早明白一個道理了:一個人過度強調自己的權利,是會影響到別人享受正常的權利的。所以,你必須學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盡應盡的義務我堅持給你寫信也是我的義務,以保障我們共同的權利!
還記得小學語文上《媽媽的賬單》這一篇文章嗎?小彼得有一天福至心靈,想起自己在家裡做的那點事,覺得不給媽媽開個賬單就有點心有不甘,於是,他立馬給媽媽開出了這麼一份賬單——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幹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計: 60 芬尼。
我說過:愛是有方向的,只不過它偏愛下行。小彼得的媽媽也是這樣,心裡難受歸難受,但是沒有生氣,也默默給兒子開出這麼一份賬單——彼得欠她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裡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
共計: 0芬尼。
小彼得這一見,不由羞愧萬分,“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裡,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上衣口袋”„„
無獨有偶,我們熟悉的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龍應臺不也老是抱怨自己的德國兒子嗎?她和我所列舉的是否也是大同小異呢?
由此可見,青少年出現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是一個共性,成長過程中繞不開的一個規律。問題是,我這麼一個文化水平不敢讓人恭維的中國傳統的小知識分子都能意識到的問題,龍應臺這麼一個文化大家意識不到嗎?小彼得媽媽那位典型的西方母親她們可是以理性著稱的哦意識不到嗎?是我們都故意對這條規律視而不見嗎?不!那正是我們出於“盡心教養孩子”這一神聖的義務所作出的本能反應——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儘早擺脫這條規律的詛咒!
這一句話被鍵盤敲到螢幕上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被自己驚呆了,我分明看到了一張張痛苦的、無奈的、流淚的、絕望的父母親的臉!那是我從教近二十年來所遇到的所有渾噩少年的父母的臉!親友家的那幾張你熟悉的長輩的哀愁面孔也疊加了進去,幾乎一下子讓我窒息了、心碎了:他們又何嘗不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早點擺脫這個規律的詛咒啊?!
記住我這句話並在你的同學、朋友中廣為傳播吧:堅持盡義務才能不斷滋養自己的責任心,也才能最終確保自己的權利,人生真正快樂的祕訣全在於此!
話題沉重了點。歉!
老爸即日
2016年3月22日
篇三
佩佩:
這次我想和你嘮一嘮交友這個話題。
按說你交友還算慎重,說這個好像有點多此一舉,但我還是願意和你說透其中的道理,讓你的眼睛更明亮、頭腦更清醒一點。即便你說我絮叨我也認了。
據我的個人經驗,朋友有這麼三種:生活上的朋友、心靈上的朋友、事業上的朋友。生活上的朋友是與過日子相關的,有著濃郁的油鹽醬醋的生活氣息的,經濟上相互支援,生活上相互照顧;心靈上的朋友也是精神層面的朋友,是用來交心的,最終能使自己求得心靈共鳴、精神安頓;事業上的朋友是專業領域的朋友,是能促使自己專業進步的、促使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業績的人。
這樣劃分很有必要。一是你務必要明白:人生一世,各類朋友都需要,千萬不要自以為是“陽春白雪”,盲目清高,與人“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為地狹隘了自己社交圈子,限制自己的發展;二是分類交往能使自己擺脫一些不必要的苦惱,心裡不累比如能解決和某某“說不到一起”的問題。
交友很重要。生活陷入困頓、事業需要起色,如沒有朋友相互幫襯,單打獨鬥地討生活,那是多麼令人孤獨無助啊?滾滾紅塵之中,奔波勞頓一天或一段之後,邀那麼三五知己小坐略享清閒,那又是何等愜意之事啊!
回想我自己走過的路,使我在關鍵時刻改變人生軌跡的,都是朋友。以前在老家時,雖說我人緣很好,但是能成為朋友的並不多。即便有那麼幾位平時能說到一起的,但是大都甘於平庸,我在這一環境之中耳濡目染久了,也就逐漸被同化為不思進取之人了。進入縣城之後,在新環境之中,我與D、M、S等幾位同事建立了介於生活朋友和心靈朋友之間的朋友關係,大家都不安於現狀,於是就開始相互合作進行了一次創業嘗試。這一段經歷是我永不敢忘懷的寶貴精神財富。
後來,我和G、W等人建立了基於愛好上的心靈朋友關係,這更是深深影響了我的精神狀態,我自認為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點。他們有的是我的忘年交,有的比我年齡還小,但無一例外都遠超出愛好層面成為了我的人生導師。與他們在一起,我總能及時汲取到充足的精神養分,總能得到及時的精神休整,以至於總能清楚地分辨清楚自己前行的方向。
最近這幾年,我又通過網路在全國範圍結交了Z等許多事業上的朋友。與他們一起,我的追尋理想之路不再孤單;與他們一起,我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專業尊嚴。你和你媽有時候也質疑我:你整天這樣,能掙到錢嗎?何苦呢?你要知道,人最高階的需要是自我價值的實
現,只要有可能讓自我價值實現最大值,一個人是會不屑於講究物質報酬的。這一段交友經歷,明顯地讓我的專業人生漸次趨於完美了。 由此可見,交友務須慎重選擇。人品高潔的、能積極進取的,要主動將其納入自己的朋友圈,然後要用心與之交往,爭取成為永遠的朋友。當然,你選擇別人的同時,你也一定在接受著別人的選擇。別人將你納入朋友圈了,儘管可能你心裡並不願意,但是你可以考慮將她納入生活朋友一類啊。真正人品不敢恭維的,你則有必要拒她以千里之外了你幾乎不會拒絕別人,這不好,一定要學會這一生活技能的。
建立了你的朋友圈還不夠,你還要學會建設它、影響它。生活層面的朋友,要學會不斷關注、鼓勵、支援;心靈上的朋友,要學會週期性地小聚,相互暢談理想、暢談未來;事業上的朋友對你現在來說,應該叫學業上的朋友,要多關注、常溝通、重競爭。此謂“建設”。所謂“影響”,就是你要主動用積極進取的狀態,或精心建構的機制,使你的朋友圈子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良好氛圍。環境對人的影響很重要,且生物都具有共生性人也如此,幾個人在一個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一起抱團發展,程序遠比一個人獨自前行快得多。 接下來還得和你談談保持距離的問題。科學家專門研究過,人和人交往是必須要保持一定距離的有一個數字標準,我忘記了,如果小於這個距離了不僅僅是空間距離,也指頻繁程度,就有可能會受到對方的傷害一般指心靈層面;大於這個距離了,則有可能就疏遠了。對照一下自己的交友經歷,是不是果真如此?所以,你
記住了前邊的要點後,還必須注意儘量和朋友們保持等距離交往。既不交往過密,影響到對方的生活,又不至於疏遠朋友。
衷心祝願你能早日擁有一個高質量的朋友圈!
老爸即日
2016年3月27日
父親給女兒一封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