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經驗和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堅持“做中學”,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現,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著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不和諧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形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情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3~4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具有更重要意義。

  一、堅持“做中學”,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1、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練習對幼兒能力的提升、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經驗告訴我們:“會自理的孩子是做出來的,不會自理的孩子是寵出來的。”“做”要尊重幼兒的自主,如果總是怕孩子不會做或做不好,採取包辦代替,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自主發展權,只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和膽小退縮的個性,不利於幼兒的正常發展。因此家長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動手操作,在操作中建構良好的行為習慣,2、通過重複訓練對幼兒強化教育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並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覆訓練,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較差的幼兒來說,重複訓練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後,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櫃的習慣,家長們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收拾整理的習慣,並多次重複訓練,使孩子6養成不用提醒玩完後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

  3、通過聽故事,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和入廁習慣

  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孩子們在用餐的時候,有的桌子上撒滿了米粒和菜,有時候地板上到處都是,媽媽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對於小班的幼兒,如果採取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肯定是不行的。別急,告訴您小竅門,孩子對故事很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採用故事的形式進行嘗試,利用睡覺前的一段時間,天天給孩子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讓孩子懂得吃飯時不能掉米粒。有的孩子經常小便在床上,針對此現象,您可以給孩子講《小豬尿床》的故事,幼兒從生動、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啟發,懂得睡覺前要及時上廁所,才不會尿床的道理。有的孩子很難入睡,可以通過欣賞歌曲“9點鐘靜悄悄”,逐漸使孩子養成9點要準時睡覺的好習慣,平時注意觀察,要抓住一切可表揚的機會,督促和鼓勵孩子。促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

  4、和孩子玩扮家家遊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服務的生活習慣。

  家長們可以用雪碧瓶做可愛的瓶娃娃,讓孩子用筷子給瓶娃娃餵飯吃;提供玩具娃娃,給娃娃穿衣服,拉拉鍊,系蝴蝶結,穿鞋子等,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遊戲環境中,學習興趣也會變濃厚。孩子通過給娃娃餵飯,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鍛鍊,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還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開展遊戲“玩具商店”,孩子通過買賣玩具,逐漸養成了把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在與您的遊戲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會情感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爭取家長配合,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備受家人的寵愛,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致使一些幼兒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本著對工作負責和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一日活動中給以糾正。我在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後,給他們講道理,以理服人。由於幼兒自制能力差,自我評價能力弱,改正缺點比較困難,所以我儘量做到有耐心,爭取家長的配合,保持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不急於求成,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1、爭取家長配合,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備受家人的寵愛,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致使一些幼兒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本著對工作負責和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一日活動中給以糾正。我在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後,給他們講道理,以理服人。由於幼兒自制能力差,自我評價能力弱,改正缺點比較困難,所以我儘量做到有耐心,爭取家長的配合,保持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不急於求成,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日常生活中,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所以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裡,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床鋪等。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學會了很多生活自理本領,不知道您能不能說出?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鍊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的原則。鼓勵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次,我們建議家長訂閱《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雜誌,並定期組織家長來談談自己的育兒經驗,反饋閱讀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用心地向書本學習,用心地向他人學習,用心地向孩子學習,用心地進行教育反思。“學、思、行”三者相結合,探索育兒規律,成為教育孩子的行家裡手。我們還積極引導家長在家中統一家庭成員間的認識,統一教育方法,在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的過程中嚴格要求,反覆強調,各種規則不斷地得到強化和補充,使幼兒能夠堅定不移地朝目標去努力。如:溶溶小朋友對進餐不感興趣,胃口不好食慾差,進餐時注意力分散,常常將飯菜含在嘴裡或吐在碗內。經過幼兒園的教育孩子在進餐習慣和進餐時間上都有了進步,但孩子在家中仍要外婆喂。我們及時與家長聯絡,希望家長配合並能和幼兒園一樣地要求孩子,不無故遷就,在家中堅持讓孩子獨立進餐堅決不喂,而對孩子進餐時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漸漸地孩子在家和在園一個樣了。家長的教育觀念在逐步改變,他們不僅增強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認識到這項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4、 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寬鬆的家庭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一個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並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主動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覆訓練,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較差的孩子來說,重複訓練尤其重要。如:有的孩子在玩完玩具後,沒有把玩具放回原處的習慣,家長就要有意識地督促孩子進行收拾玩具的練習,,而且多次重複訓練,使幼兒養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後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時時做個有心人,從各個環節入手,採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篇二

  隆重的家長會終於落下帷幕了,送走了最後一個學生家長,我長長地舒了口氣,置身煥然一新的教室,還留存著濃濃的愛意,我倍感欣慰!是啊,長達一個月的精心準備,凝聚了我和孩子們無數的心血!

  一、家長會發言稿,它是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也是展示自身素質的最佳平臺。我在最初設定的大體框架上,重點穿插了“孩子的變化”這一板塊,讓家長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孩子小學僅僅半個月時間裡,學習及行為習慣變化的有多麼的大,幾易其稿,反覆修改,終於完成了一份令自己和家長滿意的答卷。

  二、家長會基本情況

  首先,針對五年級學生,學校先組織了集體的會議,具體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和詳細要求和紀律,充分展示了學校的教學設施條件及成績。然後是分班召開,由班主任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具體的介紹和事項安排。我班具體介紹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學校的近段表現,還有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紀律、學習、生活方面的要求。令家長都特別的積極和支援。

  二、意見建議

  在召開家長會的過程中,部分家長還向學校和老師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現在簡要總結如下:

  1、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視安全知識的學習,在學校周邊設定安全警示標誌。

  2、學校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更全面的成長。同時希望不要因為太多的活動耽誤過多的孩子學習的時間。

  3、教師應該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上多下功夫,加強學校和家長、老師和家長的聯絡。

  三、總結反思:

  從會後與家長的交流和週一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本次家長會開得相當成功,有效地加強了家長和老師的聯絡和交流,通過報告會學生家長也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學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長紛紛表示今後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家庭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時加強和老師之間的聯絡,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名學生。

  篇三

  現在談心得還早了點,因為孩子畢竟還是一年級,還沒有到看成果的時候,寫這篇東西只是想與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我有什麼誤區希望大家能給予批評和指正,大家一起討論,可以讓我們共同進步。

  幫助孩子制定近、遠期目標:

  就象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給自己做一個職業規劃,訂一個職業目標一樣,我們的孩子在剛剛進入小學之初,就應該明白他們學習是為了什麼。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他的行為是盲目的,而一個有目標的人,他的方向是明確的,所以他的行為也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困在黑暗中的人,必定是往有光的地方走,但是如果他看不到光,他就不會有動力去探索,或是探索後一無所獲,覺得很疲憊而迷茫。目標,就是黑暗中的引領我們向前走的那縷光。

  我在孩子正式入學前的一個星期,跟兒子好好的談了一次,第一句話,就是一個選擇題:“你以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衣食無憂、洋房名車、世界各地到處旅行?還是烈日炎炎下別人可以到風景名勝避暑你卻還在送快遞,因為你一天不幹活,就有可能孩子沒錢讀書,家裡吃飯穿衣也要發愁?別說沒錢出去旅遊,就連生個小感冒也不敢進醫院?是做一個有知識有學問處處受人尊敬的人,還是做一個半文盲處處看人臉色的人?”也許有人說這種選擇題很俗,可我覺得這個選擇題很現實,事實上這個社會就是這麼殘酷現實,兒子毫不猶豫也是毫不意外的選擇了前者,於是我乘勝追擊,說如果你想以後生活得好,那你現在就要好好讀書,現在讀書是為今後富裕的生活打下基礎,在今後的社會中,沒有知識就沒有財富!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選擇題,幾句話,讓兒子明白了他現在學習是為將來的生活儲蓄,等長大後他會連本帶利的收穫他現在的種下的果實。之後我們就進一步要求他,希望能通過他的努力進入到班上的第幾名,爭取能當上班幹部,兒子滿懷信心地和我們一起訂好了他的目標。一個學年看下來,我們這一步走得很對,兒子一直目標明確,而且有時候根本不用大人指點,他就能知道從哪個方向朝目標努力,比如競選班幹部等,我很欣賞他這一點,希望能堅持。

  快樂學習

  人人都說現在的孩子苦,課業負擔重,還要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到了週末,一個小學生的日程安排比大人的都要緊湊、忙碌,沒有時間休息,沒有時間玩。我的兒子應該來說很也忙,每天做完功課後,休息半個多小時就到時候洗澡睡覺了,第二天六點鐘準時起床吃好早點到校,週五下課把週末的功課做完,週六可玩半天,另半天練琴,週日早上練琴,中午上琴課,晚上回來準備下一週的學習。我知道他這樣很辛苦,但我們從來不跟他說苦,不是掩耳盜鈴,而是我們儘量讓他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比如解開了一道難題或是考了一個好分數,我們都會故意有些誇張的表示對他的滿意,讓他得到我們的肯定,不時的給他鼓勵、激勵和獎勵,總在他的頭頂上掛一隻大蘋果,讓他總是掂掂腳就能抓得到,之後不失時機的告訴他: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穫!告訴他現在是小收穫,等將來他會得到很多的收穫,所以我兒子現在抓到那個蘋果時取得好成績時總會由衷的說:媽媽,真的付出了就有收穫呢,我好快樂啊!

  有些家長因為覺得現在孩子課業重,看到別的家長給孩子上這樣那樣的興趣班時總是撇撇嘴說:“這樣會把孩子累壞的,我才不要我的孩子學那麼多呢,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我只要求孩子學好課本知識就好了,這樣他就有一個快樂的童少年”其實這話說對了又說錯了,這樣做頂多是輕鬆學習,而不是快樂學習!確實,現在這種局面應試教育是該負責任,因為它的最終目的是考上一個好大學,學一些課外技能,如彈琴、武術、英語等有的時候可以為考學再加一個有份量的砝碼,但是話說回來,正是應試教育的缺陷,我們的孩子除了課本上的知識要學好之外,還應該利用課餘時間多學一點其他方面的知識,來開闊視野,交結朋友,提高修養,陶冶情操,這樣使他以後不至於成為一個只會書本知識的人,而是一個興趣廣泛、有特長的人,與朋友交往也多了一條途徑,那時,孩子會很快樂的。其實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快樂學習不是除了書本知識外別的什麼都不學就快樂了,快樂是一種態度,一種心情,一種付出後收穫結果時的快樂心情。

  好習慣是陪出來的

  說到陪太子讀書,又要有很多家長出來反對了,很多人認為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小時候也沒有要誰來陪才讀書,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而且這個毛病會越慣越大,最後發展到沒有家長陪孩子就不寫作業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有的家長不陪,一天都不陪!

  其實我看不然,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很多事情都不太懂,比如填空是什麼意思?劃線怎麼劃?都要家長的幫助,還有現在一個6、7歲的孩子並不太願意一個人坐在房間裡做作業,家長不在,就會這裡看看、那裡摸摸,玩玩橡皮削削鉛筆,反正就是不做作業,邊做邊玩不專心的壞習慣也就此養成;如果有家長在旁邊陪著,孩子有了約束力就好多了,就可以安心的做作業,家長也可以在旁邊做一些必要的輔導,比如劃線應該用直尺,用橡皮時不要把其他好的字也擦掉了等等,久而久之,不僅孩子掌握了正確使用文具、做作業的一些必要的知識,做作業時專業致志的好習慣也養成了,再大一些,習慣成自然,自己也就有約束力了,我家星現在就說:“嗯,星真是個好人,可以自己管得住自己!”

  人們都說小學一、二年級時看不出孩子間的差異,到了三年級,問題就突顯了,哪個是那發亮的金子這時候就顯示出來了,其實,這時除了智力方面的些許差異,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差異,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在一、二年級這個培養習慣的關鍵時候你陪孩子一段,後面的十幾年根本就不用你太操心了,這也是我訪問了好幾個名牌大學學生的家長時她們說得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當然,在陪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干預太多,讓孩子養成獨立善於思考、獨立收拾書包、書桌等好習慣,否則,一切都白費。如果你覺得乾坐著很浪費時間,就在孩子邊上看看書吧,這樣也可以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分數的重要性

  上學了就免不了要考試,我兒子他們簡直就是三天一小考,一週一大考,今天考數學,明天考語文,後天又是英語測驗,讓我們應接不暇,有了考試就免不了有分數,有了分數就會有高分、低分之分,我要說的是,考試只是對孩子一段學習的一個評估和測驗,分數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想請大家在看過分數之後能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試卷,看看哪裡是孩子的薄弱環節需要補習、鞏固的,哪裡是不該犯的錯誤,下次要注意的,都要跟孩子分析,這對孩子一個很好的引導,他能夠知道以後考完試應該做些什麼。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分數並不可能對他的一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但家長的態度卻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絕對的影響,你的態度決定是否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知道,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孩子考得不好,先別急著罵孩子,先自省一下自已是不是有工作沒有做到位?平時孩子的用功,家長的工作做得到位,不怕孩子考不了好的成績。

  

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家庭教育經驗分享
相關知識
家庭教育經驗和小故事
家庭教育經驗論文
家庭教育經驗介紹
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家庭教育經驗分享
家庭教育經驗
典型的家庭教育經驗
家庭教育經驗範文
家長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家長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及啟示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