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職稱論文樣本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淺談初中數學教師的數學觀與數學教學

  摘 要:數學教師是數學學科新課程最直接最關鍵的實施者、開發者、使用者之一,數學教師除了深入領會新課程理念之外,還應樹立科學的數學觀,理清數學與數學教學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數學觀 數學教學 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初步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 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數學教師是數學學科新課程最直接最關鍵的實施者、開發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人格魅力會對數學學科新課程教學效益產生正相關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除了深入領會新課程理念之外,還應樹立科學的數學觀,理清數學與數學教學之間的關係。

  一、數學教師應認識數學本質,樹立科學的數學觀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什麼是數學,數學的本質是什麼以及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創新精神等問題缺乏清楚的認識。從巨集觀講,認識數學首先得認識數學的本質,也就是數學是什麼的問題。因為數學的本質問題是學習和研究數學所不能迴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問題。雖然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完整的答案,但無論是數學學術專著,還是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都把數學的本質問題放在開篇的位置。當代對數學本質的較為普遍的描述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數量關係、模式和秩序的科學。

  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能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 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 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 發展的基礎,數學是人類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鑰匙。

  二、數學教師應認清數學的 教育形態,樹立新課程理念下開放的數學教材觀

  像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形態一樣,數學有原始形態、學術形態和教育形態三種基本形式。原始形態是指數學家發現數學真理、證明數學命題時所進行的繁複曲折的數學思考。它具有後人仿效的歷史價值。數學的學術形態***科學數學***是一個從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理性思辨系統,它的形成和發展主要運用符號和邏輯系統對抽象模式和結構進行嚴密的演繹和推理,各部分知識緊密 聯絡,形成嚴格的科學體系。數學的學術形態的基本特徵是高度的抽象性、嚴謹性、統一性、系統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於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數學的學術形態和學生直接交流。數學的教育形態***學科數學***是教育專家或教師依據教育學、 心理學原理,依據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數學的學術形態適當返璞歸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回到數學家當初創新發明的狀態,把數學的學術形態知識的線性排列“打亂”,融合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融入教師的理解,對教材所呈現的內容進行重新編排裁剪、充實、活化教學內容,賦予數學知識新的意義、價值。這樣就把數學的學術形態啟用,使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和容易理解的數學的教育形態。

  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要讓數學更加貼近生活,並且用生活化的語言表現出來;要把數學融入到本土社會、自然、歷史、 政治和生活中去,從而使數學具有現實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鄉土氣息濃厚的數學。

  三、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讓數學回歸數學的教育形態,關注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下,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係,而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水源的問題。數學的本源從邏輯上說是數學的邏輯起點,即數學產生、發展的源泉。學習數學就是要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生動形象、具體、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態。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匯點、 網路點、關節點、聯結點。從而探尋數學的本源,理解數學的本質。數學源於生活、源於自然、源於社會。人是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社會中的,認識、理解和體驗數學就是要探尋數學的生活、自然和社會本源。

  新課程理念和科學的數學觀,對教師實施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至今天仍處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兩難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們只要具有新課程理念與科學的數學觀,擁有較強的數學教學創新實踐能力,就一定會有信心,有能力在追求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與素質提升之間實現最佳平衡。

  參考文獻:

  [1]上官子木.《創造力危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2]黃曉學.讓鮮活的思想在數學課堂中流淌[J].數學教育學報***天津***,2005,***14***.

  篇二

  初中數學教法探索

  【摘要】新課該下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小學到初中,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是個轉折,尤其是數學思想認識上要產生質的飛躍。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探索;數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114-01

  新課該下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小學到初中,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是個轉折,尤其是數學思想認識上要產生質的飛躍。然而有些初中學生很難邁過這個轉折點,出現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由於教師的觀念﹑教學行為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對新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有待深入,因此對學習分化的干預和控制顯得尤其重要。

  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說,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這一點,他的教學成績一定是正態分佈的,如果說有一點分化的話,那也是向優秀的方向分化。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行為很多: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備課時充分考慮數學學習困難生的需要,專為他們設計一些簡單問題,並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充分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增強教學藝術感染力。

  2 教會學生學習

  有些學生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3 努力改進評價方法

  教育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方面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否則“以學生為主體”將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既然數學教育目標要從應試升學轉變到滿足各級各類人才對數學的不同需要,從過分強調傳授數學知識轉變到重視數學知識是應用,重視一般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相應地,數學教育的評價也應該加以轉變。而數學教育中的許多方面的評價,常常需要通過評價學生學習來間接地進行,所以對學生學習評價的設計應該更細緻深入,方法也應該更多樣。除了傳統的筆試,還可包括瞭解學生情感、態度、學習方法的問卷調查;增加口試,在口試中更詳細地瞭解每個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水平和對數學知識的組織能力;觀察並記錄每個學生平時解決問題的過程;從小論文或小組報告中瞭解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與他人進行數學交流的能力;藉助計算機或計算器還可以考察學生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數學探索與實驗的意識和本領。

  4 在認識錯誤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完善認知結構

  皮亞傑認為,學習是一種通過反覆思考招致錯誤的緣由、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因此,學生解題中出錯是學習活動的必然現象。對於解題中出現的錯誤與疏忽,我不僅要看到其消極的一面,而且更要看到這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完善認知結構的一個極好機會。教師應該養成利用學生的錯誤提高數學教學的能力,加強數學教學效果的習慣,把學生的錯誤看作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課堂教學資源。

  在一道習題講完以後,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的過程和和教師的講解過程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解題後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①反思思維過程。把老師的解題前的思維過程過濾一遍,和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對比,取長補短。這是最重要的,但又是同學們忘記做的,他們認為只要聽“懂”了就“會”了,殊不知課上的“懂”是師生共同參與努力的結果,要想自己“會”,必須有一個“內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切記從“懂”到“會”必須有一個自身“領悟”的過程,這是誰也無法取締的過程。②反思解題過程,特別是解題的嚴密性和科學性,題中易混易錯的地方,找出錯誤原因和解決辦法,提高辨析錯誤的能力。③反思一題多解。思考本題的多種解法,從中比較孰繁孰簡,孰優孰劣,久而久之,就具備了對每一道題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優方法的能力。④反思一題多變。對於一道題不侷限於就題論題,而要進行適當變化引申,一題變多題,拓寬思路,提高應變能力,防止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⑤反思對題目的整體印象,即解決此題所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題目的來源,知識和題目的聯絡,與以前做的題目的聯絡,有無一般性的規律等。

  5 建立師生平等的學習平臺

  在教學中,我們不應讓每個學習者去等待知識的傳授,而應讓他們基於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通過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認知經驗。

  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和完成的實踐活動,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雙向作用過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過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如精心設計匯入,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客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為個人的質。因此,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實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營造充滿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敢於提問,允許有不同的答察。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模武。避免學生的思想處於“等待解答”狀態,達到“發現——創新”的目的。

初中思品優秀職稱論文
初中數學職稱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初中數學職稱論文樣本
初中數學職稱論文範文
初中數學職稱論文
高中數學職稱論文發表
高中數學職稱論文
初中化學職稱論文
初中化學職稱論文
有關初中數學教育論文
高中化學職稱論文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