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吳時傳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文言文對於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宋史·吳時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宋史·吳時傳》文言文閱讀原文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轉運使檄州運米五萬輸長安,鄭獨當三萬。時貽書使者曰:“會三萬斛之費,以車則千五百乘,以卒則五萬夫,縣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戶耳。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兵,無事則移兵以就食,誠能移兵於華,則前費可免。華、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發而夕至矣。”使者從其言。
陸師閔幹秦、蜀茶馬,闢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諸生有觸忌諱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間言語,皆臣子所不忍聞。”時即火其書,曰:“臣子不忍聞,而令君父聞乎?”
召為工部員外郎,改禮部,兼辟雍司業。大觀興算學,議以黃帝為先師。時言:“今祠祀聖祖,祝板書臣名,而釋奠孔子,但列中祀。數學,六藝之一耳,當以何禮事之?”乃止。遷太僕少卿。
張商英罷相,言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東常平。歲飢,發公粟以振民。童貫經略北方,每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內侍何謫監衡州酒,猶領節度使,時奏奪之。
又因進對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乾,渝之必速亂。”蔡攸聞之,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提舉上清太平宮。西歸,遇其里人趙雍,為言:“取燕必召禍。吾老,得不遭其變,幸矣。”累歲而卒,年七十八。
時敏於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節選自《宋史•吳時傳》***
《宋史·吳時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B.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C.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D.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學究,古代是讀書人的泛稱,文中指考中了舉人,後來一般指迂腐淺陋的讀書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後指容量單位。南宋以前,十鬥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學官名,在宋代是指講解經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
D.六藝,周朝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技藝:禮、樂、射、御、書、數,後亦指“六 經”。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吳時辦事靈活,所提建議利國利民。他進士及第後任職華州鄭縣,接到運送糧食到長安的指示,他建議“移兵於華”以節省運費,轉運使聽從了他的建議。
B.吳時寬巨集大量,大力提倡言論自由。他擔任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時,華州有的諸生寫文章觸犯了忌諱,吳時對當地教授寫信舉報此事非常惱火。
C.吳時狷介耿直,不懼怕跟權勢結怨。童貫經略北方時常以邊防事務問他,他總是不回答;宦官何謫監衡州酒稅仍兼任節度使,吳時上奏取消了他節度使之職。
D.吳時學識淵博,撰寫文章倚馬可待。他寫文章很敏捷,從來不打草稿,下筆就能寫成,京師兩個學府裡的人稱他為“立地書櫥”。“立地書櫥”這個成語即源於此。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兵,無事則移兵以就食,誠能移兵於華,則前費可免。
***2***又因進對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乾,渝之必速亂。”
《宋史·吳時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0.D
11.A
12.B
13.***1***古代打仗時就揹著糧食去供養軍隊,沒有戰爭時就移動軍隊以便得到糧食,如果能夠把軍隊調到華州,那麼前面所說的費用就能夠免掉。***2***又因為上朝入對時論及奪取燕州之事,吳時說:“祖宗盟誓的血跡還沒有幹,改變必定會招致禍亂。”
【解析】
10.
試題分析:原文標點: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注意“力辭”不要斷開,“封識”做後句主語。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注意“力辭”不要斷開,“封識”做後句主語。
11.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文中指吳時第一次應舉進士,考取了學究出身。“學究”是科舉中的科目名。唐代取士,明經科有“學究一經”的科目。宋代禮部貢舉,有進士、學究等十科。
12.
試題分析:選項說“吳時寬巨集大量,大力提倡言論自由”有些誇大其辭,“吳時對當地教授寫信舉報此事非常惱火”的理解也有誤,“火其書”的意思是燒了舉報信。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B選項說“吳時寬巨集大量,大力提倡言論自由”有些誇大其辭,“吳時對當地教授寫信舉報此事非常惱火”的理解也有誤,“火其書”的意思是燒了舉報信。
13.
試題分析:重點詞語:“贏糧”“誠”“前費”“進對”“渝”“速”。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贏糧”“誠”“前費”“進對”“渝”“速”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宋史·吳時傳》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第一次應舉進士,考取學究出身;第二次參加考試,考中進士甲科。擔任華州鄭縣知縣,轉運使通知州運五萬斛米送到長安,鄭縣獨自承擔三萬斛。吳時給轉運使寫信說:“計算三萬斛的費用,用車需要一千五百輛,用士卒運就需要五萬人,縣內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戶。古代打仗時就揹著糧食去供養軍隊,沒有戰爭時就移動軍隊以便得到糧食,如果能夠把軍隊調到華州,那麼前面所說的費用就能夠免掉。華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想用,軍隊早上出發晚上就可到達了。”轉運使聽從了他的話。
陸師閔經管秦、蜀茶馬事,徵召吳時為屬下。章楶想推薦吳時為御史,吳時極力辭絕。徽宗求直言,遠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標識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關部門都退了回去,吳時提出建議,使奏章得以呈達。吳時擔任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的學生有觸犯忌諱的,教授想上報,說:“那中間所說的話,都是我不忍心聽到的。”吳時立即燒了他的信,說:“你不忍心聽到,卻讓君主聽到嗎?”
吳時被召為工部員外郎,後改任禮部員外郎,兼任辟雍司業。大觀時興起算學,議論把黃帝作為先師。吳時說:“現在春祭聖祖,祝板上寫上大臣的名字,而祭奠孔子,僅列中祭。數學,只不過是六藝之一罷了,應當用什麼禮對待呢?”於是停止。升為太僕少卿。
張商英被罷相,言官指責吳時是他的同黨,出京擔任耀州知縣,又貶他擔任鼎州通判;沒有赴任,提舉河東常平司。荒年,發放官庫糧賑濟百姓。童貫經略北方,常以邊防的事務問他,他總是不回答。還朝擔任大晟府典樂,擢升為中書舍人、給事中。宦官何謫監衡州酒稅,仍兼任節度使,吳時上奏而取消他節度使之職。
又因為上朝入對時論及奪取燕州之事,吳時說:“祖宗盟誓的血跡還沒有幹,改變必定會招致禍亂。”蔡攸聽到之後,告訴了王黼,王黼很生氣,斥責他是腐儒。吳時請求離朝,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不久提舉上清太平宮。回去時,碰到了鄉人趙雍,對他說:“攻取燕州必定招來禍患,我老了,能夠不遭受災變,很幸運。”幾年後去世,年七十八歲。
吳時寫文章很敏捷,從不打草稿,下筆就寫成, 京師兩個學府***國子監與太學***裡的人把他看作“立地書櫥”。
遙望宋朝閱讀理解題及答案